三爪子线是台湾日治时期由基隆轻铁株式会社建设并经营的轻便铁道路线,早期曾称瑞芳线,在宜兰线通车之前,该铁道线是瑞芳地区重要的交通路线。该路线起自基隆,终于三爪子(猴硐),长9.2哩。
该路线曾经靠着独占地位和运送煤矿兴盛一时,但随着官铁宜兰线通车到瑞芳、猴硐,以及部分炭坑的关闭,三爪子线的运输量逐渐下滑。
基隆轻铁于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8月1日成立后,从该年9月到次年1月进行线路测量,并在次年(1911年)4月25日向台湾总督府提出申请铺设基隆到三爪子之间的轻便铁道。而由于路线会经过军区,基隆轻铁也向基隆要塞司令部提出了申请。之后台湾总督府于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1月8日批准此申请,基隆要塞司令部则在同年2月9日批准此申请。
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5月25日,完成土木工程,开始铺设轨道。大正元年(1912年)11月6日全线竣工,而后在12月5日开始营运。但通车后不久,基隆轻铁在次年(1913年)5月27日便开始进行改良工程。其中最重要的在田寮港与深澳坑之间的圆窗岭路段,该路段在大正三年(1914年)7月完成,工程内容包括兴建了长约450米的斜坡索道和长约180米的圆窗岭隧道。为了避免隧道滴水造成旅客不快,该路段的客车加装有雨棚。
二次大战后,三爪子线改由台湾轨道运输公司来营运。
该路线从基隆开始,途经田寮港、圆窗岭、深澳坑、龙潭堵、瑞芳(柑仔濑)、九芎桥,最后到三爪子(在今猴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