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从效(906年-962年8月或9月),字元范,五代十国时期泉州南安县桃林场留湾(今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留安社区)人,清源军节度使、晋江王。
年少时父亲去世,以孝顺母亲、尊敬兄长名闻乡里,喜欢读书,又颇好兵法。曾在泉州当衙兵,后来闽帝王延羲在位时任泉州散员指挥使。
后晋开运元年(944年),朱文进、连重遇杀王延羲,朱文进并自立为闽主。留从效不愿做朱、连一党的下属,与党羽王忠顺、董思安、张汉思和心腹苏光诲谋划,在晚上于家中设酒宴款待亲善的军中壮士,从中募得52人(包括泉州副兵马使陈洪进),趁夜色持白梃翻过城墙,斩杀朱文进任命的泉州刺史黄绍颇。留从效自称平贼统军使,并迎殷帝王延政之侄王继勋为泉州刺史,奉殷帝王延政为主。朱文进听说黄绍颇被杀,非常害怕,以重赏募兵2万,命统军使林守谅、内客省使李廷锷率领这支部队攻打泉州。殷帝王延政派遣大将军杜进领兵2万救援泉州,留从效打开城门,在城北双阳瞻迹岭大败福州兵,杀死林守谅,俘虏李廷锷。
开运二年(945年),朱文进被杀,王延政亦降于南唐,留从效遂归南唐,被任命为泉州都指挥使。南唐保大四年(946年)四月,李仁达派弟李仁通讨伐泉州,留从效乘机以赏罚不明、士兵不肯力战为由,废黜泉州刺史王继勋,掌控军政,并击败李仁通。同年十月,南唐漳州守将林赞尧作乱,杀监军使周承义、剑州刺史陈诲。留从效发兵把林赞尧驱逐出漳州,以泉州裨将董思安权知漳州;南唐元宗任命董思安为漳州刺史,董思安因父亲名为董章,表示推辞;于是,南唐元宗将漳州改名为南州,命董思安和留从效率领本州军队会攻割据福州的李仁达。留从效奉南唐命令领兵助攻福州,但失败,于次年(947年)三月率军撤回泉州,并趁机驱逐泉州的南唐戍兵。南唐无力征讨留从效,只能追认留从效为泉州刺史。
保大五年(947年)三月,南唐军队在福州被李仁达请来的吴越援军打败,本来就不愿意看到福州被南唐攻取的留从效率军回到泉州,告诉南唐戍将泉州无力供养南唐戍军,并为他们置办酒席饯行,戍将不得已率军离开泉州。南唐元宗无法制约留从效,还在同年十二月加封留从效为检校太傅。
保大七年十二月(949年12月23日-950年1月20日),留从效之兄南州副使留从愿毒杀董思安,自任南州刺史。南唐元宗李璟遂设立清源军,领泉、南二州,以留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后来又被南唐任命为同平章事兼侍中、中书令,封鄂国公,后又进爵为晋江王。
保大十三年(955年),后周攻打淮南,南唐元宗李璟派兵十万驻守紫金山。留从效多次写信给李璟,称其使士兵疲于防守,形势不利。李璟不听,结果大败,长江以北诸郡尽失,南唐只得于显德五年(958年)向后周称臣。
南唐向后周称臣后,留从效于958年和959年两次派使者至后周朝廷请求归附,但不被后周世宗柴荣所允许。但在宋建隆元年(960年),宋朝新建,太祖赵匡胤接受了留从效称臣的请求。
留从效出身寒微,颇知百姓疾苦,因此为政以勤俭养民为要务,人民非常爱戴他。相传他的官服通常安置在中门之侧,处理公务时才穿,平时则穿布衣。每年秋天又开进士、明经考试来招募人才,称之“秋堂”。不过也由于惧怕其地被南唐所收回,因此向南唐、后周及宋都进贡大量财物。
留从效无子,而以其兄留从愿之子留绍�、留绍镃为子。宋建隆三年(962年)五月,留从效背部长疽,病重,当时留从愿驻守南州,留绍�至南唐进贡,遂让留绍镃统领军务;七月(962年8月3日-9月1日),留从效去世。南唐追赠太尉、灵州大都督。
留从效曾下令在泉州城遍植刺桐,使泉州城有“刺桐城”的别称。
据说同安东桥(在今厦门市同安区)是留从效所建,又被称为“太师桥”。
其家乡的祠堂经过修缮后,以“留从效故居”的名义保留下来。
目前,晋江市金井镇溜江村存有宋朝时期兴建的“留从效庙”,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皇五帝 →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十六国 → 北魏 / 南朝 – 北齐 – 北周 → 隋 → 唐 → 五代 – 十国 → 宋 / 西夏 / 辽 / 金 → 元 → 明 → 清 → 民国 / 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