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姆斯宗教协定

✍ dations ◷ 2025-07-04 11:49:05 #沃尔姆斯宗教协定

沃尔姆斯宗教协定(拉丁语:Concordatum Wormatiense,有时被宗座历史学家称为),是教宗嘉礼二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于1122年9月23日于沃尔姆斯城附近达成的协议。

它结束了教宗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权力斗争的第一阶段。日后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中确定的主权概念可以追溯到此协议。国王被承认在其统治区内享有以世俗权威(,通过矛)而非神圣权威(,通过权戒(英语:Ecclesiastical ring)和牧杖(英语:Crosier))叙任主教之权利;结果是主教们在尘世间要同时效忠教宗和国王,因为他们有义务确认最高统治者的权利以要求其提供军事支持。之前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们认为任命教宗及其他教会官员(例如主教)是由上帝授予他们的权利。

叙任权斗争的一个结果是确认了一项系于主权国家领土的专有权利,即确认国王对空位教区领地的收入的权利以及合理税收之基础。教宗跃升为一位高于并且外在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直接控制的人物。

随着郎培·斯坎纳贝基(Lamberto Scannabecchi,即后来的教宗何诺二世)以及1121年举行的维尔茨堡议会(Diet of Würzburg)的努力,教宗嘉礼二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于1122年达成了有效终止叙任权斗争的协议。根据该协议,德国的主教和隐修院院牧的选举将在皇帝驾前举行。不过嘉礼二世否定了皇帝拥有掌控主教或隐修院院牧选举的权利。

皇帝重申了赐予主教们权戒及牧杖——他们的精神权力之象征——的权利,并保护主教座堂或隐修院进行的选举以及自由的祝圣。双方以相互给予和平作结。

第一次拉特朗公会议于1123年确认该协约。

沃尔姆斯协约是由许多位教宗推行的更大规模的改革的一部分,这些教宗中最有名的当数教宗额我略七世。这些改革包括圣职人员独身制、贩卖圣事的结束以及教会摆脱世俗领袖(被称为世俗叙任(lay investiture))而自治。

教宗额我略七世于1075年签署《教宗训令》,训令中强烈谴责“平信徒授衣礼”,国王亨利四世坚持保留任命主教的权力,双方争执的根源在于皇帝或国王是否享有和教宗一样任命主教的权力。额我略七世在隔年对亨利施以绝罚,并解除了帝国臣民对其的效忠誓言。绝罚令给了亨利的反对者以可乘之机,他们可以采取公开叛乱的方式反对前者。面对越来越强的反对势力,亨利不得不前往托斯卡纳女藩侯玛蒂尔达的卡诺莎城堡向教宗悔罪,以得到宽恕和赦免。额我略起初怀疑亨利的举动,并不相信其真心悔过。亨利身穿悔罪者服饰光脚赤足连续三天站在冰天雪地的城堡外,最终,额我略撤销了对亨利的绝罚令。

亨利四世的统治以王权的削弱和王国的内战而结束,整个帝国境内充斥着无休止的叛乱和内战。亨利所扶持的对立教宗克雷芒三世最初被部分诸侯和大部分主教所拥戴,但在多年后,拥戴对立教宗的支持者大为减少。国王任命教宗的做法只会使自己的名声和信用败坏,在那个时代已经不符合历史的潮流,奥托王朝的国王和皇帝的手法在亨利四世的时代已不合时宜。

亨利五世被描述为冷酷、狡猾、无道德原则。他意识到必须迅速采取措施改变父亲的政治策略,并以武力推翻其父取而代之。教宗帕斯卡尔二世谴责亨利擅自任命德意志地区的主教,亨利随即率军在1111年横跨阿尔卑斯山进军罗马作为回应。面对咄咄逼人的亨利,帕斯卡尔二世孤立无援,被迫寻求妥协。随后,亨利取得了对德意志教会领地的掌控,但是教会摆脱世俗王权的控制是不可扭转的趋势。国王掌控了教会的财产后,亨利获得了其父所失去的一切,教宗加冕亨利为罗马帝国皇帝。亨利随后拘捕了教宗和全体枢机主教,直到圣座承认皇帝有授权任命主教的权利。之后,亨利以胜利者的姿态返回德意志。

亨利的胜利与其父一样短暂,教会人员强烈要求帕斯卡尔二世撤销之前的协定。正如先前一样,亨利遭到绝罚,暴乱充斥着德意志,亨利拥立对立教宗格里高利八世,忠于教宗的贵族站在皇帝的对立面。和亨利四世时期一样,内战在德意志重新爆发,之后持续了十年。和父亲所面临同样的困境,亨利不得不面对王权的削弱。皇帝除了放弃主教任免权和私自任命教宗的做法已经无从选择。在此背景下,沃尔姆斯宗教协定应运而生。自此之后,国王和皇帝再也不能像奥托王朝的皇帝那样握有对教会的绝对控制权。

1125年,亨利五世去世。由于生前无子女,亨利的外甥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冯·斯陶芬被皇帝在生前确立为继承人。在随后的国王选举中,教宗党推举萨克森公爵洛泰尔为罗马人民的国王,新一轮内战在斯陶芬家族和洛泰尔二世及其继承人之间展开。内战最终以腓特烈·巴巴罗萨继承王位结束。

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在1100年所发布的《自由宪章》被认为是沃尔姆斯宗教协定的先兆,亨利一世为征服者威廉之子,经过一系列政治斗争后,亨利成为英格兰国王。但其统治基础极其不稳,主要面临三大问题:前任国王威廉二世与教会的恶劣关系,尤其是与坎特伯雷大主教安瑟莫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英格兰贵族不认可亨利为国王;盎格鲁撒克逊人视其为侵略者。面对众多不利因素,亨利一反前任所为,积极修复和教会、安瑟伦的关系。然后,迎娶苏格兰国王马尔科姆三世之女伊迪丝,伊迪丝的母亲是盎格鲁撒克逊王族成员。亨利于1100年签署和发布自由宪章,给予贵族同教会一样的特权,自由宪章在本质上和沃尔姆斯宗教协定如出一辙。

伦敦协约(1107年)提示了一个后被沃尔姆斯协约采纳的妥协。在英格兰,如同在德国,教会与国家的冲突频发。国王对教长之世俗和宗教权力的衡平之区别被创造出来。利用这一区别,亨利一世放弃了其对其主教们和隐修院院牧们的叙任之权,而保留了要求他们来并为教会财产(英语:temporalities)(与主教职位挂钩的地产)宣誓效忠的传统,主教在如世俗封臣一般于典礼即赞誉典礼(英语:Commendation ceremony)(commendation ceremony)上已宣誓效忠并其封臣身份后,即可直接从国王手中获得教会财产。这一封臣系统并未如在法国一般被在英格兰大的地方领主间进行划分,因为由于诺曼征服国王执掌权力。

亨利认识到依赖经院学者做衡平法官之危险,并迅速转而依靠世俗学者(他们自然仅具有次要的圣职)且酬予这些人以国王自己提供的主教和隐修院院牧头衔。亨利扩张了兵役免除税(英语:Scutage)系统以降低君主制对仰赖教会土地之军需供应的骑士的依赖。不像德国的情形一般,英格兰短暂的叙任权斗争之结果是国王的世俗权力获得加强。台面下的勾心斗角将继续。在亨利二世时期的托马斯·贝克特事件中,在1217年大宪章中,在永久管业条例(英语:Statutes of Mortmain)(Statutes of Mortmain)中以及在亨利七世使用采邑授与得益人(英语:Cestui que)的斗争中,以及最后在亨利八世时到了头,冲突浮上台面。

相关

  • 胞外酶周质空间(periplasmic space),又称为周质(periplasm)或壁膜间隙,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膜与外膜(Outer membrane)之间的间隔区域。在革兰氏阴性菌中,一般指其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空
  • 萨塔诺夫卡拿破仑·波拿巴米哈伊尔·库图佐夫萨塔诺夫卡战役是拿破仑一世进攻俄国的首场战争,1812年6月13日,法军越过涅曼河进入俄国萨塔诺夫卡地区。当时驻守萨塔诺夫卡的维特根斯坦元
  • 希林·伊巴迪希林·伊巴迪(波斯语:شيرين عبادى‎,,Shirin Ebadi,1947年6月21日-)是一位伊朗女性律师和人权活动者,人权捍卫者中心(英语:Defenders of Human Rights Center)的创始人。2003
  • 北咸海北咸海(哈萨克语:Солтүстік Арал теңізі;俄语:Северное Аральское море)以前是咸海北边的一部分,现在其水源主要来自于锡尔河。20世纪60
  • 宋权宋权(1598年-1652年),河南省归德府商邱县(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宋荦之父。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授山西阳曲县知县、吏科给事中、候补北科给事中、工科给事中、兵
  • W·A·R·古德温W·A·R·古德温(全名William Archer Rutherfoord Goodwin,1869年6月18日–1939年9月7日)是美国弗吉尼亚州威廉斯堡Bruton Parish Church的牧师,他在20世纪早期发起了保护殖民地
  • 加西亚 (科罗拉多州)加西亚(英语:Garcia)是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科斯蒂亚县的一个非建制地区。该地的面积和人口皆未知。加西亚的座标为37°00′12″N 105°32′12″W / 37.00333°N 105.53667°W /
  • 申云浩申云浩(朝鲜语:신운호/申雲浩 ,1941年1月17日-2020年3月23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旅作家,功勋国家合唱团创作科顾问。1941年1月17日生于黄海南道峯泉郡。他创作了《金正日将
  • 2005年法国骚乱2005年法国骚乱是2005年10月29日在巴黎发生,后蔓延至整个法国的骚乱,起因是27日晚间郊区城市克里希丛林市两名北非出身的男孩躲避警察时不慎被电死。当地青少年发起首次骚乱,后蔓延多处黑人移民居多的郊区,由于巴黎的歧视风气等因素,一星期后蔓延到的其它法国大城市,种族暴力内乱持续近半个月,近万辆车与全国多处建筑物被烧毁,两千八百多名嫌犯被捕入狱。10月27日傍晚约5:20,巴黎以北克里希丛林市3名男孩为逃避警察追捕,跑入一所变电站,不料却遭到电击。15岁的巴努和17岁的齐亚德当场丧命,另一名男孩重伤入院
  • 釜林事件釜林事件(朝鲜语:부림 사건/釜林 事件 )是指1981年发生在韩国釜山的一起对大学生、社会活动家拘留审讯的事件,22名被告中19人被判处1到7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事件中涉及刑拘逼供。1979年朴正熙遇刺,全斗焕乘机发动双十二兵变夺权,开展独裁专制,韩国各地爆发民主化运动,其中最激烈的莫过于光州事变,独裁政府于是大肆武力镇压。以肃清“赤色份子”为借口大肆抓捕社会活动家。1981年9月,釜山警方未出示逮捕令,非法拘禁“釜山读书联合会”的22名成员,罪名是传阅有害书籍、组织非法集会和违反《国家保安法》等。当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