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都邑计划(日语:奉天都邑計画 )是指1932年至1945年间,满洲国政府对沈阳市的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沈阳旧称奉天,故命名为奉天都邑计划。奉天都邑计划由日本城市规划专家设计,参考了19世纪巴黎改造规划、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以及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城市规划设计理论,是沈阳市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总体规划。
1932年,满洲国就沈阳的城市规划进行调查论证,但一直没有形成完整满意的总体规划设计。1934年起,沈阳城建工作在规划与建设中同步进行。直到 1938年才正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城市总体规划,并命名为 “奉天都邑计划”。
奉天都邑计划主要内容在原有11个城区的基础上再增加6个新的城区,进一步扩大满铁附属地,并着重加强市政建设。
满洲国建立初期,将沈阳计划建成总面积为206平方千米、拥有一百万人口的超大型工业都市。1938年,满洲国政府在奉天都邑计划提出要以大阪为模式,采取中心区与卫星城平行建设的方式,在15年内将人口发展到150万人,远景规划达到300万人。市区中心地由206平方千米扩至405平方千米,加上外围的7个卫星城总面积扩到1600平方千米。在奉天都邑计划的指导下,沈阳被定位为工业城市,并先后开建了11.5平方千米的铁西工业区,并扩建了大东工业区。
奉天都邑计划中提出迅速开发沈阳市的商业区并建成沈阳城市标志性建筑。 在奉天都邑计划的指导下,沈阳城市的商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太原街、中街、北市场等若干个商业中心,并建成了奉天市政公署大楼、高等法院、邮政局等标志性建筑群。
奉天都邑计划中提出建立道路交通网。1932年创办的有轨电车的轨道线路不断延伸,发展至共计6条线路,总长24.6公里的运营网。奉天市政公署加强了城市供水、下水系统、煤气气源与管道及电话线路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