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

✍ dations ◷ 2025-07-11 13:06:20 #联想

联想(英语:association)是一个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原与追忆、记忆问题密切相关。联想,使在追忆过去的事件或经验时,对和这些事件有一定关系的其他事件和经验同时追忆起来。后来,这概念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还一度用来概括除原始感觉外的一切心理活动。同时,联想主义则成为概括全部心理学的理论。亚里士多德提出3个联想形式(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相邻联想),后人对此作了注释,进行了争论,但联想主义通常被认为是英国的学说。洛克(John Locke)首次采用了“观念的联想的概念。休姆(David Hume)提出联想的3种基本形式:相似联想、时空相邻联想及因果。

休姆,以后主要的英国联想主义理论家有大卫·哈特利(英语:David Hartley (philosopher))、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亚历山大·贝恩(英语:Alexander Bain)、斯宾塞等等。虽然在联想形式的数量及命名问题上有争论,但基本上有3派观点,即感觉主义、机械论和原子论的观点。人们最初通过一种或几种特殊感觉获得知识,在生活中这些感觉材料多次出现,相互联系,并凝为意象或观念。人类的全部知识都是由分散的、简单的和个别的经验构筑而成,并可被完全分解为这些经验。

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强调一种由重叠的或紧密相继的刺激诱发的中枢神经活动的联系,并主张用这一概念代替观念的联想。1903年巴夫洛夫(Ivan P. Pavlov)用纯客观的方法研究联想问题,指出可用非条件和条件反射解释一切行为。条件反射理论和许多同时发展起来的行为主义理论是一种有关行为的联想主义心理学,其主张与观念联想的学说相同,也引致同样的批评。对美国随后占主流并至今流传的刺激-应答心理学(stimulus-response psychology)来说,情况也是如此。但随着心理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问题。如美国的桑戴克(Edward L. Thorndike)认为:单纯的重复并不能或很难在刺激和应答之间建立联系。他认为更重要的是行为的效果,此效果主要表现为愉快或不愉快。其他人则认为要能预知后果的好坏,则也能直接影响行为。赫尔(Clark Hull)则认为,学习可以用需求减缩(在各种经验条件下联系刺激和应答的驱力强度)来解释。

他们虽然主张彻底修正联想主义,但都不否认其基本原则。1880年代,英国曾有一股强大的反对联想主义的思潮。始于布拉德利(F. H. Bradley)、沃德(James Ward)和斯托特(G. F. Stout(英语:George Stout))。他们否认感觉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并强调全部心理活动均包含有目的性的因素。格式塔派(Gestalt)心理学者等人主张就高级心理过程而论应全面否定联想主义。联想主义能否成为心理学的普遍原理,这个问题还难定论。今日,研究动物行为的心理学家已不认为联想还具有过去所宣称的作用。但多数心理学家或会同意:联想依然是一个重要、有效的原理,适用于解释通过累积经验进行学习的事例。

相关

  • 急症急诊室(英语:Accident & Emergency、Emergency department、Emergency room等,缩写为A&E或ER),是医院的其中一个部门,但不是每间医院都有提供急诊服务。相对于有预约的门诊部,使用
  • 恰特期恰特期(也被称作Chickasawhayan或渐新世晚期)是渐新世的第二个阶段。其起止时间为27.82百万年前和23.03百万年前。在恰特期,发生了人类所知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单起火山喷发事
  • 2019冠状病毒病日本国内病例 (2020年1月及2月) 除特别注明外,本文所有时间均以东九区时间(UTC+9)为准。2月13日,出现全国首宗死亡个案,为住在神奈川县的80余岁日本女性(#27),死因列作肺炎,死后确诊。2月26日,公布再多2宗死亡个案,
  • 俄罗斯的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有一个大的乌兹别克族移民团体,在2016年有190万人。他们多是外劳,在苏联解体后来到俄罗斯,他们多住在莫斯科。因为种族和文化的差异他们受俄罗斯人歧视。关于乌兹别克人
  • 古战场传奇《古战场传奇》(英语:)是一部英美联合制作的穿越历史题材言情类电视剧集,改编自戴安娜·加巴顿的《异乡人系列小说(英语:Outlander series)》。该剧创作人为罗纳德·D·门罗(Ronald
  • 茅岭江茅岭江,又名渔洪江,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上游也称小董江,发源于钦州市钦北区板城镇屯车村龙门屯,北流至那芳村后转西南流,至新棠镇南忠村转南流,经长滩镇,于小董镇
  • 斯蒂文·弗莱彻 斯蒂文·弗莱彻(Steven Kenneth Fletcher,1987年3月26日-),是一位代表苏格兰的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出生于英格兰什鲁斯伯里,因他的母亲属苏格兰关系,所以他日后选择代表苏格兰
  • 萧铭卣萧铭卣(卣,音yǒu),字秬芗,号伟侯,山东福山县人。侨居玉田县。清朝翰林,官员。曾祖萧榕年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知州。道光十五年(1835年)萧铭卣中式顺天乙未恩科乡试中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二甲第三十一名进士,改庶吉士,道光三十年(1850年)散馆三等,改刑部主事,升员外郎。萧铭卣工书法,在曲周任职时,“城中为之纸贵”。
  • 佩特罗斯山坐标:.mw-parser-output .geo-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dms,.mw-parser-output .geo-dec{display:inline}.mw-parser-output .geo-non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multi-punct{display:none}.mw-parser-output .longitude,.mw-parser-output .latitude{white-space:n
  • 郑回郑回(?-?),唐相州(今河南安阳)人,曾任西泸(今四川西昌)县令,后战争中为南诏俘获,在南诏任清平官(相当于宰相)。他也是大长和建立者郑买嗣的七世祖。唐天宝年间,郑回中举明经,任西泸县令。757年,南诏攻陷西泸所在巂州,俘虏了郑回。南诏王阁罗凤赏识郑回儒学才能,赐名蛮利,命其教导其子凤伽异、孙异牟寻。异牟寻即南诏王位后,郑回又受命为其子寻梦凑师。郑回作为王族老师,教导严厉,可以体罚凤伽异、异牟寻、寻梦凑。阁罗凤以下的人都怕他。南诏制度设清平官六人,而异牟寻事多咨询郑回。郑回之外的五人都恭敬地听从郑回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