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厅

✍ dations ◷ 2025-07-11 16:34:05 #190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1920年废除的行政区划,1901年台湾建立,1920年台湾废除,台湾日治时期行政区划,新竹厅 (1901年-1909年),新竹厅 (

新竹厅(しんちくちょう )为台湾日治时期行政区划之一,设立于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至大正9年(1920年)9月改制为新竹州前共辖有新埔、树杞林、北埔、头份、南庄、苗栗、大湖、三叉河和通霄等9个支厅,共包含41区6街291庄。

1901年11月,台湾总督府以办务署负责地方政务,而县及厅介于总督府与辨务署之间,造成行政事务上的欠缺灵活而废止“三县四厅”,设“二十厅”之行政单位,划分台北县为基隆、深坑、台北、新竹、桃园等五个厅级行政区,新竹厅下辖新埔、树杞林、北埔、头份、南庄等五支厅。1904年3月,头份支厅废止并改为中港支厅。

明治42年(1909年),台湾的行政区划由原来之二十厅,废止合为十二厅,原苗栗厅大甲支厅并入台中厅,其余地区并入新竹厅,辖区扩大后的新竹厅下辖北埔、树杞林、新埔、中港、南庄、苗栗、后龙、通霄、三叉河、大湖等10个支厅。1912年12月,中港支厅厅舍转移至头份庄,中港支厅亦改称为“头份支厅”。1915年,三叉河支厅并入苗栗支厅。

1920年10月,时任台湾总督田健治郎为提高地方官的权限,废西部十厅,实施“五州二厅”制度,新竹厅合并桃园厅大部分为新竹州。

1901年新竹厅位置,北侧灰色与青绿色间的红色地区

1909年新竹厅位置,北侧青绿色地区

苗栗三堡:鲤鱼潭庄

台北县 · 台湾县(1895年改为台湾民政支部,1896年改为台中县) · 台南县(1895年-1896年改为台南民政支部) · 澎湖岛厅

台北县 · 新竹县 · 台中县 · 嘉义县 · 台南县 · 凤山县 · 宜兰厅 · 台东厅 · 澎湖厅

台北县 · 台中县 · 台南县 · 宜兰厅 · 台东厅 · 澎湖厅 · 恒春厅(1901年由台南县分出)

宜兰厅 · 基隆厅 · 台北厅 · 深坑厅 · 桃园厅 · 新竹厅 · 苗栗厅 · 台中厅 · 彰化厅 · 南投厅 · 斗六厅 · 嘉义厅 · 盐水港厅 · 台南厅 · 凤山厅 · 蕃薯藔厅 · 阿缑厅 · 恒春厅 · 台东厅 · 澎湖厅

宜兰厅 · 台北厅 · 桃园厅 · 新竹厅 · 台中厅 · 南投厅 · 嘉义厅 · 台南厅 · 阿缑厅 · 台东厅 · 花莲港厅 · 澎湖厅

台北州 · 新竹州 · 台中州 · 台南州 · 高雄州 · 台东厅 · 花莲港厅 · 澎湖厅(1926年由高雄州分出)

相关

  • 链束植物门真蕨纲(Polypodiopsida),又称为链束植物(Monilophytes)是植物界中真叶植物下的两个演化支之一,是种子植物的姊妹群。真蕨纲比起较原始的石松门多了真正的叶子,但比起较进化的种子植
  • 纳米颗粒纳米颗粒(nanoparticle),指纳米量级的微观颗粒。它被定义为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小于100纳米的颗粒。小于10纳米的半导体纳米颗粒,由于其电子能级量子化,又被称为量子点。纳米颗粒具
  • 驻外美军驻外美军,是用以统称美军驻扎于美国本土之外全球各地区的部队。目前有美军部署的国家和地区约有一百四十个,1,294,104名现役官兵中有272,609人派驻在美国海外,其中一大部分的派
  • 米厘米厘可以指:
  • 哈斯凯尔·柯里哈斯凯尔·布鲁克·加里(英语:Haskell Brooks Curry /ˈhæskəl ˈkɜːri/,1900年9月12日-1982年9月1日),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米里镇,数理逻辑学家,专长于组合子逻辑理论。尽管组合
  • 1-丁炔1-丁炔,化学式C4H6,是一种极易燃的炔烃,无色气体,用于合成某些有机物。可溶于乙醇和乙醚。可二聚生成C2H5C≡CH=CHC2H5或C2H5C≡C-C(C2H5)=CH2。可以发生炔烃的一般反应。叁键碳所
  • JNodeJNode (Java New Operating System Design Effort) 是一个开源项目以创建一个Java平台的操作系统。项目目标独特,即用java本身创建所有的软件,仅有的例外是引导与加载系统时采
  • 齐全胜齐全胜(1968年9月-),男,汉族,安徽宿松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
  • 章广辰章广辰(1990年11月28日-),台湾男艺人。高中时担任篮球校队队长,并且打过HBL,大学时期兼职当模特儿,退伍后因朋友介绍,签约TVBS 戏剧中心。曾担任多部脍炙人口歌曲MV男主角。其中最引
  • 梅光达梅光达(1850年-1903年;英语:Mei Quong Tart)是19世纪悉尼的著名华侨商人。他是当时悉尼最著名并最受爱戴的闻人之一,在澳大利亚反华情绪高涨的时代却对悉尼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产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