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恋恐惧症

✍ dations ◷ 2025-07-19 08:03:47 #双性恋恐惧症
双性恋恐惧症是指对双性恋的恐惧、歧视或憎恨。双性恋恐惧症未必和恐同症或恐异症有关。因为有些刻板印象就是针对双性恋。刻板印象包括:杂交、多重伴侣、群交、困惑。有些时候,双性恋还被控将性病传入异性恋或女同性恋社群。还有一种普遍的刻板印象是双性恋会跟任何人上床,这给双性恋者招来很多无谓的困扰。通常,同性恋和异性恋人士对于双性恋的印象,会各自再加上自己对异性恋和同性恋的恐惧。恐惧同性恋者会认为双性恋者混乱性别。恐惧异性恋者会认为双性恋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特权而和恐同者共犯。另外,认为世界上只有同性恋和异性恋(都是单性恋)而没有真正的双性恋,也是一种刻板印象。女同性恋者对双性恋女性常有一种负面态度,那就是双性恋女性终究会为了男人离开女人。异性恋男性被视为因为普遍的性别歧视与恐同症而占有不平等的优势。有些女同性恋女性主义者认为双性恋女性是屈服于父权的女性。双性恋者可能被恐同人士打压,因为恐同人士认为只有异性恋才是好性向。双性恋者也可能被恐异人士打压,男的双性恋者特别容易遇到。许多反双性恋人士相信双性恋只是一种赶流行的行为,一方面可能是青少年受到双性恋偶像的影响、或者基于好奇两者性向都予以尝试;也有一些女性会以双性恋行为实践她们所认定的“性自由”、“性自主”。

相关

  • 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学名:Homo neanderthalensis,简称尼人)是一群生存于旧石器时代的史前人类,1856 年,其遗迹首先在德国尼安德河谷被发现。目前按照国际科学分类二名法归类为人科人属,至于
  • 分子进化现代生物分类群体从它们的 共同祖先遗传分化的图示。进化论介绍(英语: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 演化的证据 共同起源 共同起源的证据群体遗传学 · 遗传多样性 突变 · 自
  • 细胞学说细胞学说是关于细胞是动物和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学说。它是由德国生物学家马蒂亚斯·雅各布·施莱登和泰奥多尔·施旺分别在1838年和1839年提出的。然而,其他许多
  • 路易吉·诺诺路易吉·诺诺(意大利语:Luigi Nono,1924年1月29日-1990年3月8日)意大利作曲家,意大利共产党员。生于意大利威尼斯,1941年起在威尼斯音乐学院师从马利皮耶罗,之后转入帕多瓦大学学习
  • 4d7 5s12, 8, 18, 15, 1蒸气压第一:710.2 kJ·mol−1 第二:1620 kJ·mol−1 第三:2747 kJ·mol主条目:钌的同位素钌(拼音:liǎo,注音:ㄌㄧㄠˇ,粤拼:liu5)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
  • 生活水平印度的生活水准一直在逐渐的提升之中。最常见的衡量生活水准是按购买力平价 (PPP)调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2005年2,印度按购买力平价调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460美
  • 瓦特福沃特福德 (英语:Waterford、爱尔兰语:Port Láirge;古诺斯语:Veðrafjǫrðr“公羊峡湾”或“大风的峡湾”;爱尔兰语:Port Láirge“多山的海岸”)是爱尔兰东南部的一座城市。位于舒
  • 斐林试液斐林试剂(Fehling's reagent),也称斐林试液、菲林试剂,是一个常用的分析化学试剂。公元1849年由德国化学家赫尔曼·冯·斐林(英语:Hermann von Fehling)制作出来。斐林试剂可以用来
  • 诊治疾病是生物在一定原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是特定的异常病理情形,而且会影响生物体的部分或是所有器官。一般会解释为“身体病况”(medical
  • 接触力接触力(Contact force)是描述一种在宏观尺度下需要触碰到才能展现出来的力,例如:拉力、推力、浮力、摩擦力、正向力等。但是在微观尺度下,接触力仍是电磁力的作用所表现出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