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增雨
✍ dations ◷ 2025-07-19 06:43:20 #人工增雨
人工降雨或人造雨(英语:rainmaking或cloud seeding),是指在天上有云的情况下,通过人工手段催化降雨。一般是通过降低云层中的温度,使云中小水滴凝聚形成大水滴,从而实现降雨。人工降雨的成效目前尚不清楚。虽然大中华地区的气象局认为人工降雨有效并经常实行,但是国际学界一般认为此方面成效仍需进一步证实。人工增雨的原理,主要是借催化剂改变云滴的性质、大小和分布的状况,制造云滴长大的条件,使其按照自然过程而形成降雨。催化剂是用高射炮把炮弹打到高空爆炸,而这些炮弹的弹头是使用经改装的非金属外壳。在对流层里,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因此形成云所在的高度越高则温度愈低,高度愈低则温度越高。云的温度高于0℃时称为暖云,低于0℃时称为冷云。在暖云里,小水滴经由碰撞与合并过程,变成大水滴,终至克服云内浮力而掉离云底,成为地面上的降雨。同样的,在冷云中,冰晶成长至能克服云内浮力时而掉离云底,在降落过程中经过0℃高度时,融解为水滴,亦成为地面上降雨。当云内水滴太小或缺乏冰晶而无法降雨时,我们利用人工方法去产生冰晶或使小水滴长大,促使其产生降雨现象,称为人工增雨。暖云造雨方法很多,如在云中喷洒水滴、吸湿性药粉与液体(氯化钠)等,透过碰撞与合并过程使水滴成长,终至降落成雨。冷云造雨方法亦多,但最常使用干冰或碘化银:此主要乃因为干冰温度为-78℃,在缺乏冰晶的冷云内,撒播干冰使其温度骤降,因而不必借助冰晶核的情况下,将过冷水滴转变成冰晶,透过冰晶成长过程终至成雨;碘化银为非常有效的冰晶核,在冷云内缺乏冰晶的情况下加入碘化银充当冰晶核,可促使-5℃以下的水滴凝固为冰晶,再借由水滴与冰晶共存时的冰晶成长过程而形成降雨。人工增雨论基础为在云中撒播人工之云种,使降雨机会及降雨量增加。所以应选择适当之气象条件,撒播人造冰晶核至云中,加强结核效率,促使降雨发生,一般可分为地面造雨与空中造雨两种方法:根据气象研究人员多年来各种人造雨试验累积经验评估显示,经由长期规划实施地面燃烧碘化银溶液之人造雨方式,平均约可增加10%降雨;若使用空中造雨方式,于适当的对流性雷雨胞内撒播碘化银,平均约可增加20%降雨。然而人造雨之成效,仍受各地区气象条件、执行技术及行政配合等综合因素影响,而呈现某些不确定性。
相关
- 动脉动脉(希腊语:αρτηρία)是指在生物体内、从心脏运送血液到全身各器官(包括心脏本身)的多条血管。除了肺循环的动脉以及脐动脉,动脉运送的是含氧量高的血液(因此也有称之为“动
- 中耳中耳是耳的一个解剖结构,在层次上位于外耳和内耳之间。中耳的主要结构是鼓膜eardrum(亦称“耳膜”)和听骨链ossicles由三个听小骨构成。骨膜和听骨链形成一个力学系统,其功能是
-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德语:Sigmund Freud,出生名:Sigismund Schlomo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犹太人。生于奥地利弗莱堡(今属捷克),后
- 语文语文,包括语和文,即口头语和书面语。中国大陆学校的汉民族语文科目通常被称为语文。日常生活中,语跟文两字并无严格指口头语及书面语而混用之,如英语说明书,中文报导等。清末1904
- 彡彡部,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五十九个(三划的则为第三十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彡部归于三划部首。彡部通常是从右、下方均可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
-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name = 'Aero', description = '航空太空科技(航空航天科技)', content = {{ type = 'text', text = [=[本页面没有类似于NoteTA的数量限制。 请自行修改分类名。在NoteTA样板
- 郭宗坤郭宗坤(1977年12月27日-),惇叙工商肄业 ,日本料理店老板、厨师 ,曾受邀参加苹果日报“型男主厨到你家活动” ,曾在三立都会台“型男大主厨”节目,担任“特别大主厨” 。2011年6月18
- 埃尔斯米尔岛埃尔斯米尔岛(英语:Ellesmere Island),加拿大北极群岛中最北岛屿,世界第十大岛,面积196,235平方公里,南为巴芬岛,与东边的格陵兰岛仅隔一条狭窄的内尔斯海峡。目前属加拿大努那福特
- 双氮配合物双氮配合物,又称分子氮配合物,是指含有分子氮作为配体的配合物。这类配合物比较少见,不过自首次制得以来,已有数以百计的双氮配合物被制得,几乎涵盖元素周期表上从IVB到VIII族所
- JTW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英语: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缩写:JTWC)是美国海军和美国空军联合在夏威夷珍珠港设立的中心,负责为太平洋、印度洋及其他海域的热带气旋发出警报。JTWC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