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类

✍ dations ◷ 2025-10-08 10:56:40 #唑类
唑(Azole)在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中指五元环骨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杂原子,其中至少一个是氮的杂环化合物。该名称源于Hantzsch-Widman杂环命名系统(英语:Hantzsch–Widman nomenclature)。唑是五元环芳香化合物,其中一个杂原子为芳香环共轭体系贡献一对电子,其余杂原子,包括碳原子则贡献一个电子。唑的命名加上表征第二个杂原子的前缀,例如“噻唑”(含硫)、“

相关

  • 无壁菌门柔膜细菌目(英语:Mollicu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又译作无壁菌门,是细菌界下的一个门。该门下有一个纲,即柔膜细菌纲(英语:Mollicutes)(Mollicutes)。该门命名于1984年。该门下的典型
  • 温室气体温室气体(英语:Greenhouse Gas, GHG)或称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促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自然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大约占所有温室气体的26%,其他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氧化亚氮
  • 血液酒精浓度血液酒精浓度(缩写:BAC)是用于法律或医学目的度量酒精中毒的指标。通常的度量单位为:单位体积血液中的酒精质量或体积的百分比。例如,北美的BAC 0.10%意味着每100毫升血液中含0.1
  • 非正统经济学思想非主流经济学(英语:Heterodox economics),又称异端经济学、非正统经济学,是指采取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经济学学派的概称。主流经济学,又称正统经济学,是指在英语世界中,具备
  • 强酸强酸,是指在水溶液中接近完全电离的酸(硫酸这类多元酸不在此限),或以酸度系数的概念理解,则指pKa值 < −1.74的酸。这个值可以理解为在标准状况下,氢离子的浓度等同于加入强酸后的
  • 玻尔效应玻尔效应(英语:Bohr effect),1904年由丹麦生理学家克里斯蒂安·玻尔首先提出,即:氢离子(低 pH)和二氧化碳会降低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促进血红蛋白释放氧气。产生该效应的原因为质
  • 南极界坐标:90°00′S 0°00′W / 90.000°S -0.000°E / -90.000; -0.000南极界是面积最小的动物地理分区,只有三百万平方公里。它包括了南极洲以及附近海洋。企鹅是当地著名的生物
  • 中部美洲中部美洲,又译美索美洲(Mesoamerica),是一个历史上的地区和文化区,地理上位于北美洲。覆盖区域自中部墨西哥延伸经过伯利兹、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一直到哥斯
  • 木酮糖木酮糖(英语:Xylulose)是一种戊酮糖,拥有一个羰基官能团,化学式为C5H10O5。L-型和D-型对映异构体在自然界中都有存在。果聚糖:菊粉 · 果聚糖β2→6甘露聚糖:低聚木糖:半乳聚糖:
  • 黑山县黑山县是中国辽宁省锦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辽宁省西部。明代名为镇远堡,清初又叫小河山,小黑山。县城东北隅有小黑山,古上帝庙建于其颠。该山虽不甚高,但登临其上,远望群山,近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