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之歌

✍ dations ◷ 2025-10-08 11:55:41 #欧盟,颂歌,国际组织会歌

《欢乐颂》是欧洲联盟的盟歌与欧洲委员会的会歌,共同称为《欧洲之歌》,以1823年由贝多芬作曲的第九号交响曲最后乐章为基础并作为两组织的正式场合演奏用。

弗里德里希·席勒在1785年写了诗歌“欢乐颂”,表现了他的大同理想:众人皆是兄弟(姊妹)。这成为贝多芬创作第九号交响曲的欢乐颂部分的基础。

1971年欧洲委员会的议会大会计划将贝多芬的欢乐颂提名成为欧洲委员会的会歌。欧洲委员会高层在1972年1月19日于斯特拉斯堡正式宣布会歌为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欢乐颂”的伴奏。

著名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曾被要求撰写三种演奏编曲:钢琴独奏、管乐器,以及交响乐,而他指挥的演出将会成为官方标准。卡拉扬的编曲版本与原版本最显著的不同在于对节拍的要求:即二分音符 = 80BPM,而非贝多芬的四分音符 = 120BPM。

为了配合1972年欧洲日的庆祝活动,欧洲委员会发动了大规模的宣传攻势,在成员国的各种媒体上宣传播放这首“刚刚诞生”的会歌。1985年,欧洲共同体各创始国的首脑一致同意将这首会歌作为新生的欧洲共同体的会歌。1993年之后它又被沿用为欧盟的盟歌。欧盟盟歌的存在并不是为了要取代各国国歌,而是为了强调他们共同享有的价值观以及跨越多样性的统一。会歌代表了他们对团结的欧洲的理想:自由、和平、团结。

欧洲之歌曾与其它欧盟标志被引入欧盟宪法,然而条约因并未获得欧盟所有国家的同意而以流产告终。暂时替代此条约地位的是被没有包含任何标志的里斯本条约。作为对此条约的回应,欧洲议会打算在正式场合更广泛地使用盟歌。欧洲议会议长汉斯-格特·珀特林曾表示,当在访问以色列期间于欢迎仪式上听到欧盟盟歌响起的时候,他的内心非常感动。他认为,欧洲人应该更充分地发挥这首盟歌的作用。

因欧洲联盟使用了许多不同的语言,盟歌遂为无歌词的器乐合奏,搭配弗里德里希·席勒德语诗歌的演奏则为非官方版本。

奥地利作曲家彼得·罗伦曾写了建议的拉丁语歌词,但没有官方地位且并未被欧盟所用。过去的欧洲委员会主席、意大利总理罗马诺·普罗迪表示希望这首盟歌能成为所有欧盟公民的第二国歌。拉丁语歌词已经在非正式场合被多次演唱,著名歌手有西班牙的米格尔·里奥斯(英语:Miguel Ríos)以及奥地利维也纳歌唱协会(Wiener Singverein)的清唱版本。

相关

  • 复制复制(英文:Copying;中文音译:拷贝)是将某事物通过某种方式制作成相同的一份或多份的行为。在中文里,台湾和港澳地区亦将英文中表示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
  • 卡尔·林奈卡尔·冯·林奈(英语:Carl Linnaeus,瑞典语:Carl von Linné,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也译为林内,受封贵族前名为卡尔·林奈乌斯(Carl Linnaeus),由于瑞典学者阶层的姓常拉丁化,又
  • 5世纪401年1月1日至5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5世纪。以下是公元5世纪世界各地主要政权:667877
  • 荷兰病荷兰病(荷语:Hollandse ziekte)是一个和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相关的术语。是指由于出口自然资源,导致货币汇率上升,因而工业出口减少、国内制造业衰退的现象。在经济学中,荷兰病是特
  • 亚蔬—世界蔬菜中心亚蔬—世界蔬菜中心(英语:World Vegetable Center),简称亚蔬中心或亚蔬,总部位于台湾台南市善化区,于1971年5月22日设立,前身为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英语:the Asian Vegetable Resea
  • 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是依据1998年6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的“国发〔1998〕58号文件”成立的;其主要职能承由已经解散的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贯彻政企分开、权力
  • 博古特安德鲁·迈克尔·博古特(英语:Andrew Michael Bogut,1984年11月28日-),生于维多利亚州墨尔本,澳大利亚职业篮球运动员,身高213公分,司职中锋。博古特在2005年NBA选秀中成为选秀状元,被
  • 城步苗族自治县城步苗族自治县(城步县)是湖南省邵阳市下辖的自治县,是中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位于湖南西南边陲、邵阳市西南部,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城步县辖区总面积2647平方公里,总人口
  • 防卫驾驶防卫驾驶(Defensive driving)是一种安全驾驶车辆的技能,机动车辆操作安全实施规程(Safe Practices for Motor Vehicle Operations, ANSI/ASSE Z15.1)定义防卫驾驶为:“在无法控制
  • 她 (2016年电影)《她》(法语:)是一部于2016年上映的法国处境喜剧式心理惊悚片(英语:Psychological thriller),为保罗·范赫文执导。剧情改编自菲立普·狄雍(英语:Philippe Djian)的2012年小说《》。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