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僧伽
├ 大众部
├ 一说部
├ 说出世部
├ 灰山住部
├ 多闻部
├ 说假部
└ 制多部
└ 上座部
├ 雪山部
├ 说一切有部
├ 说转部
└ 经量部
├ 可住子部
└ 正量部
└ 分别说部
├ 化地部
├ 法藏部
├ 饮光部
└ 赤铜鍱部
鸡胤部(梵语:Kurkuṭika;巴利语:Kukkuṭika),又称牛家部、牛住部、高拘梨柯部(Gokulika)、窟居部、灰山住部(Kukkulika),部派佛教之一,源出于大众部。
《异部宗轮论述记》记载其创始人是从鸡胤部主的姓氏而立部名,这一派只弘扬论藏,而不弘经律两藏,认为经和律都是佛陀方便之教,应舍经、律而依论藏。并且主张宣说经教容易导致㤭慢,应该精进修行迅速出离。
鸡胤部(Kurkuṭika/Kukkuṭika)之名译自公鸡(梵语:kurkuṭa;巴利语:Kukkuṭa)。窟居部、灰山住部(Kukkulika)之名译自煻煨、热灰、灰烬(Kukkuḷa)。牛家部、牛住部(Gokulika)之名译自牛棚(Go-kula)。
窥基、定宾说鸡胤部之名,来自于部主的姓氏㤭矩胝(迦)Kurkutika,《文殊师利问经》的夹注同说为部主姓氏,但叫做高拘梨柯Gokulika。
按真谛三藏的说法,因此山有石堪作灰,此部住彼山中修道,故得名灰山住部。据上座部的《小部》义注,Himavā雪山附近有块岩石叫Kukkuta,好几位辟支佛曾在此处修行。另一种说法主张这名称可能来自此部据《燃烧经(英语:Ādittapariyāya Sutta)》所主张的“煻煨论”(Kukkuḷa-kathā),认为“一切行无区别是煻煨”。
有观点认为此部之名与华氏城的“鸡园寺(英语:Kukkutarama)”(梵语:Kurkuṭārāma;巴利语:Kukkuṭārāma)有关。因为据《大毘婆沙论》卷九十九,大天曾于鸡园寺出家,后于布萨时昇高座说大天五事,上座部与大众部的分裂肇始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