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briggsae

✍ dations ◷ 2025-08-08 14:16:14 #C. briggsae
双桅隐杆线虫(学名:Caenorhabditis briggsae)是一种小型线虫,与常用的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同属于隐杆线虫属。两种线虫之间的差别很小,主要区别有雄虫尾部的形态不同,雌雄同体的排卵口形态不同等。其性别决定方式与秀丽隐杆线虫相同,均为XX-XO型,有雌雄同体和雄虫两种性别。对双桅隐杆线虫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它与秀丽隐杆线虫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上,目前已有多个突变体品系。2003年,双桅隐杆线虫完成基因组测序。1944年,玛格丽特·布里格斯(Magaret Briggs)在斯坦福大学的校园内发现了双桅隐杆线虫。她通过这一物种的生命周期确定了它的生物分类,并将其以她的名字命名为briggsae。研究发现,这一物种的种群在无细菌或只有死细菌的情况下都不能延续,活菌是必要的食物来源。不过,不同无菌培养基上的存活率仍有不同。双桅隐杆线虫主要发现于在花园、堆肥、潮湿的真菌、腐烂水果等富含有机质和微生物的环境中。其自然分布区是温带地区的土壤环境,与同属的秀丽隐杆线虫等物种相同。双桅隐杆线虫通常以耐久型幼虫(dauer larva)的形态存在于土壤中,只有营养充足的情况下才会大量繁殖。双桅隐杆线虫的基因组约含1亿个碱基对,编码约20,000个基因。其染色体数目、基因组大小、蛋白质数目均与秀丽隐杆线虫十分相似。双桅隐杆线虫有62%的基因在秀丽隐杆线虫中有同源物。两物种大约分化于8千万至1亿年前,但形态上几乎无法分辨区别。两物种的蛋白质编码序列大部分相同,而基因间序列与内含子序列则大多不同。两物种之间的差异性是比较研究的基础,是研究线虫RNA基因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关

  • 雷帕霉素雷帕霉素(Rapamune),又名西罗莫司(Sirolimus),为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现主要运用于肾移植的抗排异治疗。其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2从而阻碍激活T细胞及B细胞来抑制免疫。其首次发现于复
  • PD-1n/an/an/an/an/an/an/an/an/an/a细胞程序死亡-配体1(英语: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也称为表面抗原分化簇27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74,CD274)或 B7同源体1
  • 储蓄率各国储蓄列表的数据来源于美国中央情报局,储蓄率是指国民储蓄的总金额除以当年GDP,国民储蓄是可支配总收入减去总消费,包含个人储蓄、商业储蓄以及政府储蓄,但不包含外国储蓄,以
  • 琼·克劳馥琼·克劳馥(英语:Joan Crawford,出生名为Lucille Fay LeSueur,1904年3月23日-1977年5月10日),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美国女演员及百事可乐公司董事会主席之一,第18届的奥斯卡影后。1999
  • 德意志博物馆德意志博物馆(德语:Deutsches Museum)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博物馆,位于德国慕尼黑,有50个科学技术领域的大约28,000件展品,每年有大约130万访问者。该博物馆开放于 1903年6月28日,Osk
  • 伊阿宋伊阿宋(伊亚森,希腊语:Ιάσων,拉丁语:Easun),也有以英文发音译为杰森,是希腊神话中带领阿耳戈船英雄夺取金羊毛的英雄。伊阿宋是埃宋的儿子,克瑞透斯的孙子,是爱俄尔卡斯王国的合
  • 施履吉施履吉(1917年10月26日-2010年12月14日),江苏仪征人,中国细胞生物学家。全国政协第五和第六届委员,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前北京生物学实验中心。施履吉生于1917年10月26日。1940年毕业
  • 高加索塔蒂人高加索塔蒂人(英语:Tat people,Tati,Parsi,Daghli,Lohijon)是伊朗人的一支,目前居住在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主要位于达吉斯坦南部)。高加索塔蒂人是高加索地区的原住民之一。高加
  • 2-羟基丁二酸苹果酸即2-羟基丁二酸,是一个二羧酸,化学式为C4H6O5。分子中含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因此有两种旋光异构体和一种外消旋体。它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物之一,由反丁烯二酸水合生成,继续
  • 灰鹱灰鹱(学名:Ardenna griseus)为鹱科水薙鸟属的鸟类,又名灰水薙鸟,俗名灰色水鸟。分布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南部、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等地,一般生活于塔斯马尼亚和新西兰的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