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斯菲尔德庄园

✍ dations ◷ 2025-07-09 21:45:10 #1814年长篇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英国小说,珍·奥斯汀,英格兰小说

《曼斯菲尔德庄园》(英语:),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小说。1812年至1814年间写于查顿(Chawton Cottage),并于1814年由出版了《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的Mr. Egerton出版。第二版则由后来出版了《爱玛》的John Murray接手。这本书被认为是奥斯丁小说中最严肃沉闷而有争议的作品。

寄人篱下的范妮(又译芬妮)自小受富有的姨母和姨丈-贝特伦夫人和托马斯爵士扶养,与四个表兄姊,汤姆、埃德蒙、玛丽亚和朱丽亚一起在曼斯菲尔德庄园长大,但常受到不平等的对待,玛丽亚和朱丽亚被宠坏了,十分虚荣,汤姆则既不负责又嗜赌,唯有善良表兄埃德蒙平等亲切的待他。随当时间增长,范妮的感激更逐渐转化为暗恋。

小孩们渐长大了,托马斯爵士为在安提瓜岛的农园生意,须离开一段长时间。而在庄园主人离开的两年间,思想新潮、玩世不恭的克劳福特兄妹 - 亨利和玛丽的到来,给平静的曼斯菲尔德庄园带来了波澜。玛丽是位迷人的小姐,对范妮很友好,尽管埃德蒙感到她并不尊重自己的职业(牧师),仍不禁爱慕她。而亨利,则恣意玩弄曼斯菲尔德庄园两位小姐的感情,包括已和富有的拉什沃思先生订婚的玛丽亚。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一群年轻人一时兴起,欲共演著名剧作“情人的誓言”(lovers' vows)。范妮和埃德蒙持反对立场,认为将败坏贝特伦的名声,但埃德蒙最后还是同意参加演出。这场剧让亨利和玛丽亚首次有机会公开调情。在演出前几天,托马斯爵士突然返家,令整个计划告吹。亨利离开了庄园,玛丽亚紧接跟拉什沃思先生结婚,而且将朱丽亚也一并带去渡蜜月。范妮长越来越好看,托马斯爵士开始比较注意她了。

亨利回到曼斯菲尔德庄园来,而且打算让范妮爱上他而从中取乐,但范妮的真诚和善良反而使他自己迷上,继而向她求婚。但范妮因留意到他之前跟玛丽亚和朱丽亚调情的非君子之举,亦因为自己对埃德蒙的爱 - 干脆地拒绝他了。由于这对范妮是极好的婚事,大家都很吃惊。为了让范妮体会金钱的可贵,托马斯爵士将她送回她穷困的老家。这个计划渐渐起了效果,范妮开始怀念起优渥的生活;同时,亨利忽然上门,向她证明自己已改过自新,范妮的态度总算开始软化,但始终没有接受他。

但亨利走了不久,范妮随即听说亨利和玛丽亚私奔的消息,原来他们在伦敦遇见了对方。更糟的是,朱丽亚亦同时跟一名叫耶茨先生的人私奔了,汤姆又生下重病。范妮马上赶回曼斯菲尔德庄园,玛丽也在那里,但她对亨利私奔一事的看法终于暴露了本性。埃德蒙看凊事实,跟她断绝关系而转而亲近范妮,而他们两人最终也结婚了。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奥斯丁小说中最有争议的作品,也可能是最不受欢迎的。摄政时期的评论家对小说中的正统道德观赞赏有加,但现代读者往往无法欣赏主人公范妮的羞怯性格和一些过于传统守旧的观念。奥斯丁本人的母亲曾认为范妮这个人物“淡而无味”(insipid)。也有评论家指出,范妮的性格复杂、有洞察力,特别在故事后期显示出勇气和自尊。

小说中带有很多讽刺意味,特别是涉及到两位姨母时。范妮的家庭出身比奥斯丁其他小说的主人公明显低一个档次,就这一点来说这本小说可能是奥斯丁著作中最现实主义的。爱德华·萨义德曾经指出,奥斯丁对于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经济基础是奴隶制这一点避而不谈,正显示了西方文化对于奴隶制度和帝国主义带来的物质利益缺乏自省坦然受之的态度。也有的评论家,如Gabrielle White认为Said失之偏颇,奥斯丁等同时期西方作家对奴隶制是有认识且持反对态度的。Claire Tomalin指出一贯羞怯的范妮曾经就奴隶贸易质疑过姨夫,认为这种贸易是不道德的。

在大陆,曼斯菲尔德庄园是奥斯丁小说中比较晚译介的。80年代有秭佩的译本,90年代译林出版社孙致礼翻译了奥斯丁全集,亦包括本书。

相关

  • 吸电子基团诱导效应,即因分子中原子或基团极性(电负性)不同而致使成键电子云在原子链上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效应。其本质是静电感应。电子云偏向电负性较强的基团或原子(如氟)移动。诱导效应的
  • 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英文: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FDDI)是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制定的在光缆上发送数字信号的一组协议。虽然FDDI逻辑上是基于令牌环架构,但不是以IEEE 802
  • 教育学系本系所是指专门研究教育领域的相关学系。就读此科系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师范体系,将来毕业后准备成为教师的学生。也有部分的教育学系是提供已经任教已久的资深教师进修,或者是提
  • Mail.comMail.com是一家门户网站和基于网络的电子邮件服务提供商,由德国联合互联网公司(英语:United_Internet)拥有。它提供新闻文章和影片,并且有无限的免费储存电子邮件网站之应用程序
  • 彼得·高尔顿彼得·马尔科姆·高尔顿(英语:Peter Malcolm Galton,1942年3月14日-)是英裔美籍古脊椎动物学家,和美国古生物学教科书作者,现任桥港大学名誉教授和耶鲁大学皮博迪自然史博物馆古动
  • 毕波·伊斯特万毕波·伊斯特万(匈牙利语:Bibó István,1911年8月7日-1979年5月10日),出生于布达佩斯,匈牙利律师,政治理论家。有评论认为他是20世纪欧洲最深刻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在1956年匈牙利事
  • 阿门洲在托尔金的小说中,阿门洲(Aman),是代表“神祐的领土”的意思,又称海外仙境(Undying Lands)、蒙福之地(Blessed Land)。分为维林诺(Valinor)、阿瑞曼地区和阿维塔地区三地区。阿门洲位于
  • 迪士尼互动迪士尼游戏和互动体验(英语:Disney Games and Interactive Experiences)曾用名为迪士尼互动(Disney Interactive)、迪士尼互动媒体集团(Disney Interactive Media Group)和华特迪士
  • 赵观涛赵观涛(1892年2月8日-1977年11月16日)陆军中将,字雪泉,别名敬荣,浙江嵊县(今嵊州)人。浙江陆军出身,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师师长与第8军军长。1914年冬,赵观涛从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毕
  • 谢晋谢晋(1923年10月23日-2008年10月18日),男,浙江上虞人,中国电影导演。谢晋在中学时代即酷爱表演,曾在华光戏剧专科学校、金星电影训练班学习,1941年考入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