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芬兰
✍ dations ◷ 2025-10-08 15:26:22 #芬兰
芬兰国家图书馆(芬兰语:Kansalliskirjasto,瑞典语:Nationalbiblioteket)建于1640年,1827年由原址图尔库迁至赫尔辛基。该馆是芬兰重要的研究图书馆,亦是芬兰历史最悠久和规模最大的图书馆。行政上芬兰国家图书馆隶属赫尔辛基大学,是该校目前最大的独立机构,芬兰国家图书馆原称赫尔辛基大学图书馆,直至2006年才改称现名。芬兰国家图书馆在1640年于图尔库建成,当时作为皇家图书馆使用,后因1827年发生大火,馆内40,000多册馆藏付之一炬,迫使图书馆迁移至首都赫尔辛基并附设于赫尔辛基大学,作为该校的独立机关运作,当时名称为赫尔辛基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的任务为保存文化遗产,经历瑞典扩张、俄罗斯的统治以及芬兰独立,芬兰国家图书馆一直都是法定送存图书馆,拥有包含瑞典、俄罗斯等丰富的国家收藏,芬兰国家图书馆的捐赠者所捐赠的书籍远大于采购的数目,1918年芬兰独立时,图书馆的馆藏已经超过300,000册。2006年芬兰国家图书馆与赫尔辛基大学图书馆分立,大学图书馆迁至他处,国家图书馆则保留于约380年历史的原址。2017年,芬兰政府修订《图书馆法》,规定芬兰境内所有的公共图书馆禁止向公众收费,所以目前芬兰国家图书馆免费对外开放。图书馆主楼由德国建筑师卡尔·路德维格·恩格尔于1840年兴建,附楼的Rotunda书楼于1906年由古斯塔夫·尼斯特伦(英语:Gustaf Nyström)兴建完工。尽管如此,当时大部分的藏书大都保存于图书馆地下18米的书房Kirjaluola中。2010年代初,为改善场地的功能性及可用性,图书馆主楼进行大修,维修期间馆藏被转移至临时房屋,但图书馆仍正常营运,维修的立面绘画工程于2012年夏季完成,其他的装修也在2013年8月陆续完工。维修工程于2015年全部完成,维修更新了图书馆的设施,并在地下室建造了隔间,图书馆也于2016年1月1日举行公开活动以庆祝完工。装修除了维持当初恩尔格的构想,也融入了各时期的建筑风格及现代技术。大厅圆顶拥有6层楼的Rotunda
相关
- 病理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病理学(pathology)是医学领域的一门分支
- 关节关节(拉丁语:Articulatio)在解剖学里指的是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之间能活动的连接。在解剖学上有不动关节、动关节(连接处有液体)和微动关节(Amphiarthrosis)三种。不动关节有:例如尺
- 氢氯噻嗪氢氯噻嗪(英语:Hydrochlorothiazide,简称HCTZ、HCT或HZT)是一种利尿剂。通常用来治疗高血压及因液体堆积造成的水肿。其他用途还包含治疗尿崩症和肾小管性酸中毒,它也可以减轻高
- NF-κB核因子活化B细胞κ轻链增强子(英语: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简称为NF-κB)是一种控制DNA转录的蛋白复合体。NF-κB几乎存在于所有类型
- 类固醇激素甾体激素(英语:Steroid hormone、又称甾体激素),是一类四环脂肪烃化合物,具有环戊烷多氢菲母核。类固醇激素是作为激素的类固醇。 这些包括性腺的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的皮质类固醇
- 里海里海(阿塞拜疆语:Xəzər dənizi,波斯语:دریای مازندران/دریای خزر,俄语:Каспийское море,哈萨克语:Каспий теңізі,土库曼语:Haza
- 盎格鲁人盎格鲁人(英语:Angles)是一个现代英语的词语,此称呼来自日耳曼民族对自己祖先地——德国石勒苏益格盎格恩(英语:Angeln)。
- 拇指拇指,又称大拇指,是第一只手指,也是五个指头中最强壮的一个,长度与小指相若。
- 颔颔(又称下巴、下颔、下巴颏),是位于脊椎动物包括人类面部嘴唇以下的部位,人到年老时下巴会逐渐萎缩,这是老化现象的一个过程。
- 鼻音化在语音学中,鼻音化(nasalization)指的是发音时,软颚会略降,使得部分气流能在嘴巴发出声音时从鼻子流出。一般来说,接在鼻音后面的母音会因为同化而形成鼻化母音。此外,闽南语、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