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壶菌病
✍ dations ◷ 2025-09-29 11:38:33 #壶菌病
壶菌病是一种两栖类的传染病,是由一种称为蛙壶菌的非菌丝游离孢子真菌所引起的疾病。壶菌病与北美洲西部、中美洲及澳洲东部多种两栖类数量大幅下降或灭绝有关,全世界约30%的两栖类都受到这病的影响。壶菌病能够造成两栖类零星的死亡甚至完全灭绝,现时在野外并没有有效的控制方法。壶菌病是于1993年在昆士兰已死或正在死亡的蛙类中发现。研究发现这种病自1978年已经遍布整个澳洲。在非洲、美洲、欧洲、新西兰及大洋洲都有发现。在澳洲、巴拿马及新西兰,正当蛙类的数量下降时,壶菌突然出现及扩散开来。不过,壶菌可能只一个普通的真菌,因它们的毒性及扩散程度,到最近才被发现及认识。在澳洲的东岸、阿得雷德、西澳州的西南部及金伯利曾有它们的踪影。最早发现感染壶菌病的是非洲爪蟾。由于爪蟾属被运输至世界各地,故可能壶菌病是经此传播开来。其他研究指蛙壶菌在北美洲及中美洲已出现了数十年。但仍然不明是否有新的病原体或是增加了毒性的旧有病原体。蛙壶菌的游离孢子相信最先进入两栖类的皮肤,并迅速长出孢子囊,再产生新的游离孢子。随着新的游离孢子再次在主体生长,主体因而感染壶菌病。感染了壶菌病的蛙类会有形态上的改变,包括腹部皮肤会变为红色、后肢抽搐、身上积聚脱下的皮、脚部及其他部分的浅表皮脱落、皮肤出现轻微粗化及细小的溃疡或出血。患者行为上表现无力、不能找到遮蔽处、不能逃跑、失去正常的反射作用及出现不正常的姿势。研究显示蛙壶菌在28℃以上机能下降,将感染壶菌病的蛙类放在高温下可以杀死壶菌。这可以解释为何由壶菌病引致的两栖类数量下降主要是发生在寒冷地区,如山脉等地方。虽然很多两栖类的数量下降都归咎于蛙壶菌,但有部分物种却可以抵抗感染,并且在低感染的情况下仍为生存。另外,一些物种甚至可以抵抗非病原体的壶菌。一些学者指对壶菌病的研究危害著两栖类的保育情况。例如在危地马拉,一项研究就令数千只蝌蚪死于一种不明病原体的壶菌之下,研究者指这是要来扩阔对壶菌寄生生态的了解,以帮助保护现今的两栖类。全球暖化加速了壶菌病的扩散及令两栖类的数量下降。在哥斯达黎加的蒙特维多云雾森林,在阳光照射下,苔藓及叶堆的温度高达30℃,并不适合蛙壶菌生存。但是,全球暖化却增加了蒸发的速度,加强了空气蒸气的含量。增加了的蒸气形成云层覆盖该地区,使表面气温下降,晚间热量减少流失,令温度环境反映周围的环境,形成适合蛙壶菌生存的条件。在欧洲的研究发现该区气候的变数与壶菌病的出现有极大关系,壶菌病的出现是与气温的上升有关。
相关
- 颍上县颍上县位于中国安徽省西北部,淮河、颍河交汇处,是阜阳市下辖的一个县。辖17镇,12乡。慎城镇、谢桥镇、南照镇、杨湖镇、江口镇、润河镇、新集镇、六十铺镇、耿棚镇、半岗镇、王
- 伊索伊索(希腊文:Αἴσωπος ;拉丁字母转写:Aísôpos),相传为《伊索寓言》的作者,生平不详,甚至难以肯定是否真有其人。据传说,伊索约生活于公元前七世纪至六世纪。伊索的名字最早出
- 十二群岛十二群岛(希腊语:Δωδεκάνησα),又音译佐泽卡尼索斯群岛或多德卡尼斯群岛,原本与萨摩斯岛、伊卡利亚岛合称南斯波拉泽斯群岛,位于爱琴海的东南部,靠近安纳托利亚西南部的海
- 刺柏欧刺柏(学名:Juniperus communis)是一种小灌木,是柏科刺柏属的植物。分布于欧洲、北非、北美以及中国大陆的南京、上海、青岛、杭州等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和亚洲的桧树亲缘
- 非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简称NHL,是指霍奇金氏淋巴瘤以外的其他淋巴瘤。其症状包括淋巴结肿大(英语:Lymphadenopathy)、发烧、盗汗、体重降轻、容易疲倦。其他症状
- 郭烈锦郭烈锦(1963年-),江西遂川人,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89年7月,获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博士学位。1989年7月迄今,在西安交
- 正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或月桂基硫酸钠(Sodium lauryl sulfate SLS),NaC12H25SO4,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之一,是洗洁精的主要成分。常用于DNA提取过程中,使蛋白质变
- 抗组胺剂抗组胺药(法语:Antihistaminique,英语:Antihistamine,德语:Antihistaminikum),通常指H1-受体拮抗剂,是一种,透过对体内H1-受体(组胺受体之一种)的作用,减少组胺对这些受体产生效应,从而减
- 彰化平原彰化平原,亦称为彰化隆起海岸平原,台湾在中部地区的一处平原,位于彰化县北半部,为清水平原在南方之延长。其位置是东临八卦台地,西面台湾海峡,北接清水平原、大肚台地,南以旧浊水溪
- 异担子菌纲异担子菌亚纲(Heterobasidiomycetes)或胶质菌(jelly fungi),是真菌下属担子菌门的一类。异担子菌亚纲的真菌其担子中有分隔,所以也为称为有隔担子亚纲。此纲包括常见的“黑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