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泽贝克战役

✍ dations ◷ 2025-07-08 16:54:24 #罗泽贝克战役

10,000人

罗泽贝克战役(法语:Bataille de Roosebeke),在荷兰语称西罗泽贝克战役(荷兰语:Slag bij Westrozebeke)发生在1382年11月27日的豪德山(Goudberg)上。由菲利普·范阿特费尔德(英语:Philip van Artevelde)率领的佛兰德叛军对上佛兰德伯爵路易二世及法王查理六世的联军。最后叛军遭到击溃,范阿特费尔德战死,其尸首遭示众。

佛兰德地区是中世纪商业繁荣的地带,该地区以英格兰生产的羊毛建立起毛纺织业,使他们和英格兰有长远的友好关系。14世纪初,法王腓力四世为了该地区财富入侵佛兰德,然而佛兰德的城市组成联盟宣布独立。1320年代,佛兰德伯爵路易一世遭到佛兰德人民放逐,靠着法兰西介入才帮他复权。亲法伯爵与亲英市民之间的斗争成为英法百年战争的导火线之一。

由于英法之间关系恶化,路易一世采取一个自杀性的反英政策,于1336年下令禁止进口英国羊毛,这严重打击佛兰德的纺织业。1337年,百年战争正式爆发,纺织行业领袖雅各布·范阿特费尔德(英语:Jacob van Artevelde)领导根特市民发动叛乱,其他城市也加入推翻了路易一世,迫使他再次逃亡法国。范阿特费尔德成为佛兰德伯国的实质统治者,并向英王爱德华三世宣誓效忠。之后佛兰德伯爵路易二世再度镇压叛乱,排除英格兰影响力。

1379年雅各布的儿子菲利普·范阿特费尔德(英语:Philip van Artevelde)再次于根特起兵反对佛兰德伯爵路易二世。路易二世向女婿勃艮第公爵勇敢的菲利普求援。此时勇敢的菲利普是年少法王查理六世的摄政(1380年─1388年),他指派法军前往罗泽贝克镇压叛军。

路易二世包围根特,根特市民向他寻求投降条件。路易要求集合所有15到60岁的男性市民,并在脖子上套上绞索,由伯爵决定释放或处死。1382年5月5日,根特市民在范阿特费尔德的领导下决心一战,市民出城在贝弗豪茨费尔德战役击溃路易的优势兵力。

此时的法兰西正好遭遇一波农民叛乱,法兰西王室赶紧安抚暴动中的巴黎市民,率军支援佛兰德伯爵。11月初,法军在阿拉斯南边集结10,000人,包含6500名披甲战士、2000名长枪兵与1500名弩手和弓手,其中1/5的人马是由勇敢的菲利普提供。随军的贵族包含法王查理六世、勃艮第公爵、波旁公爵、贝里公爵,王室统帅克利松、元帅桑塞尔以及其他贵族。法军在普瓦捷战役后首次携带圣但尼军旗出战。另一支较小的军队由伯爵路易二世在利勒北边集结。

菲利普·范阿特费尔德的军队有3到4万人,主要从市民中征募。他的军队正在包围奥德纳尔德,范阿特费尔德留下必要人数继续围城,将他的主力军对配置到利勒西边。

11月12日,法军开始向北移动,在科米讷附近的利斯河畔遭叛军900人挡下,范阿特费尔德告诉伊珀尔人民法军将无法跨越利斯河。由于唯一的桥梁被摧毁,奥利维耶·德·克利松(英语:Olivier de Clisson)带400名法军骑士乘船渡河,这些自愿者忧虑地度过一晚,在隔日早晨加入战斗。桥梁在不久后重建完成,大批法军跨河攻击,迅速让叛军枪兵逃亡,指挥官受伤但成功逃离。经过这次交战,几座佛兰德城镇向法军求和,向法王支付严苛的赎金。

阿特维尔德在奥斯特尼乌克(今斯塔登)和帕森黛尔(今宗讷贝克)之间的豪德山(Goudberg)上扎营,法军则在山丘的另一端驻扎。

11月27日早晨,范阿特费尔德计划利用浓雾攻击法军,为了避免法军骑兵突破阵型,他命令士兵组成密集的方阵。法军记取金马刺战役的教训,派步兵迎战叛军。范阿特费尔德击退这波攻势并决定发动反击。

法军指挥官奥利维耶·德·克利松(英语:Olivier de Clisson)派出重骑兵袭击敌军脆弱的侧面,造成叛军后方恐慌逃亡。叛军主力不得不组成圆阵防御,最后被击退,范阿特费尔德阵亡。

佛兰德伯爵路易二世于两年后逝世,勇敢的菲利普靠着婚姻关系在1384年1月底成为佛兰德伯爵,但是由于根特的动荡局势,使菲利普没办法取得经济利益。叛乱一直持续到1385年12月8日签订图尔奈和约(英语:Peace of Tournai)才结束。

坐标:50°47′27.492″N 4°54′5.364″E / 50.79097000°N 4.90149000°E / 50.79097000; 4.90149000

相关

  • 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或燕云之地,古代地理名词,即今北京、天津海河以北,以及山西、河北北部。包括燕蓟节度使所辖的燕、蓟等十一州,与河东节度使所辖的云、蔚等
  • 宋家树宋家树(1932年3月21日-),中国金属物理学家。原籍安徽舒城。生于湖南长沙。1954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1958年该校研究生毕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委员。1993年当选为
  • 淮扬菜淮扬菜是指流行于江苏省淮安、扬州、镇江及其附近地域的菜肴,南起长江沿岸,北到泗洪泗阳沭阳一线,都是淮扬菜的属地,并且汇集上述菜肴之精华,是江苏菜系的代表性风味。淮扬菜注重
  • 小学校小学校,即日语“小学”之意,为台湾日治时期自1898年起,以中央或地方经费所开设的儿童义务教育学校学制之一。除了小学校之外,台湾总督府依照当时社会情况,还设有公学校、蕃人公学
  • 伐丽流伐丽流(缅甸语:ဝါရီရူး,1253年3月-1307年1月),孟族名马加杜,又名瓦拉如(Wareru),缅甸勃固王朝开国君主。他是生于棠温(英语:Donwun)的掸族(母亲是孟族),曾在暹逻素可泰王国的兰甘亨
  • 崇禄崇禄,满洲旗人,清朝官员、清朝刑部尚书。曾任左都御史。嘉庆十六年五月癸卯,接替百龄,担任清朝刑部尚书,后改兵部尚书。由和宁接任。
  • 金乐华金乐华(?-),中国作曲家、指挥家,国家一级作曲,长期在上海京剧院做音乐工作,并曾应邀到台湾做编曲和指挥。另有淮剧、锡剧、话剧编曲、配器、指挥作品。
  • 程迎峰程迎峰(1957年5月-),安徽黄山人,汉族,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安徽地区代表。1980年,毕业于黄山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历任共青团休宁县委书记,黟县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屯溪区委书记,黄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2011年9月,任黄山市委副书记。2013年1月,当选黄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20年6月29日,辞去黄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8年起担任全国人大代表。
  • 1917年法军哗变1917年法军哗变(Mutineries de 1917)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法国陆军发生的一场大规模兵变,近一半法军哗变并拒绝出击。 这次兵变因战争常年累积的恐怖和不满情绪在法军官兵中蔓延而导致,并因为当年法军的一场惨败而被引爆。哗变的部队最终被法国政府所安抚,部分部队则遭到镇压。兵变直接导致了时任法军司令罗贝尔·尼韦勒下台并被贝当所取代。 而在贝当上台后,法军成功在八月的凡尔登突击和10月的马尔梅松战役大胜德军,找回了信心。但兵变也使法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丧失了大规模进攻能力,直到1918年的百日攻
  • 皮埃尔·里埃尔·德·伯农维尔皮埃尔·里埃尔,伯农维尔侯爵(Pierre Riel, marquis de Beurnonville) (1752年5月10日-1821年4月23日) 法国革命战争期间的法国将领,后被授予法国元帅。伯农维尔出生在法国奥布省的尚皮尼奥勒-莱蒙德维尔(Champignol-lez-Mondeville)。从殖民地退役后,他娶了一个富有的克里奥尔女子(居住在西印度群岛的非洲人和欧洲人的混血儿)热纳维耶芙·吉约·莱唐(Geneviève Gillot L'Étang),他返回法国后,他用钱买了一个普罗旺斯的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