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特尔·克莱尔·巴舍尔德

✍ dations ◷ 2025-07-15 11:10:56 #1908年出生,1997年逝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女性人物,曼哈顿计划人物,美国化学家,女性化学家,美国冶金学家,美国陆军女性,美国陆军军官,芝加哥大学教师,波士顿

默特尔·克莱尔·巴舍尔德(英语:Myrtle Claire Bachelder,1908年3月13日-1997年5月22日)美国化学家,陆军妇女队(英语:Women's Army Corps)军官,曾秘密工作于曼哈顿计划从事原子弹研发,在金属化学技术上亦有贡献。

巴舍尔德早年供职于美国陆军妇女队,后加入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从事核武器开发,直接服务于曼哈顿计划。她所开创的实验方法对项目制作原子弹颇具重要性。二战结束后,巴舍尔德转入芝加哥大学从事金属化学方向的研究,在稀有元素提纯等方面均有所贡献。自研究所退休后,她曾出任出任美国退休人员协会的官员。

1908年3月13日,默特尔·巴舍尔德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奥兰治(英语:Orange, Massachusetts)。1930年毕业于米德尔伯里学院,获得理学士学位,随后在马萨诸塞州南哈德利一所高中担任科学老师和体育教练。教书的同时,她在波士顿大学继续进修教育学,并在1939年获得硕士学位。

1942年11月,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巴舍尔德在其位于斯普林菲尔德总部加入了美国陆军妇女队(英语:Women's Army Corps)。她先后在美国多地接受军事训练,随后被分配至陆军妇女队在美国陆军工程兵团的分遣队,直接参与曼哈顿计划。她收到秘密指令,带领15到20位陆军妇女队成员,从驻扎地爱荷华州得梅因出发,经俄克拉荷马州锡尔堡到达新墨西哥州首府圣菲。1943年10月21日,巴舍尔德一行最终驻扎在洛斯阿拉莫斯。

曼哈顿计划旨在开发核武器,项目在位于沙漠地带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秘密进行。巴舍尔德负责对铀的同位素进行光谱分析,其中只有铀-235是可裂变物质。巴舍尔德的任务因而十分关键:她必须保证原子弹中核物质的纯度,这样核爆炸才能产生。

这些试验方法在钚-239的制备中也有用到,类似的方法也运用于铀弹“小男孩”的制造中,而1945年7月“三一试验”中的原子弹和投于长崎市的“胖子原子弹”,更是使用了钚制作内部核心。曼哈顿计划在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指导下进行,巴舍尔德曾这样评价他:

“一个永远拿着笔和纸的人”,他沉浸在物理理论之中,也对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设备赞叹不已。巴舍尔德记得,奥本海默曾站在她的实验室那台最重要、最昂贵的仪器前随便乱拍按钮……他问道:“这个是干什么的?”然后他又去拍另一个按钮……要不是有人劝止他,恐怕他就会毁了那台设备。

二战结束,原子弹的研发告于段落,与此同时,民用核能蓬勃发展。1945年10月,监管核技术研究的暂定委员会提交了梅-约翰逊法案(May-Johnson Bill),该法案允许军人参与和部分控制核研究。这一提议遭到了巴舍尔德在内的多位核专家的反对;法案最终没能在国会通过,取而代之的是1946年原子能法案。1947年1月,新成立的美国原子能委员会解密了此前270份秘密档案,包括X射线和铀矿提炼的技术文件,而这些发现正是巴舍尔德在战时做出的。作为一位女性,巴舍尔德罕见地取得了重大的科学成就,她的贡献也在此时得到了认可。

退伍后,巴舍尔德加入芝加哥大学从事化学研究。曼哈顿计划初期,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兰克曾担任“冶金实验室”化学部主任(Director of the Chemistry Division),这所位于芝加哥大学的实验室曾是核研究的重镇,早在1942年就首次实现了自持链式核反应。巴舍尔德加入的正是芝加哥大学金属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Metals,1967年更名为詹姆斯·弗兰克研究所)。在这里她继续在金属化学方面的研究。

这一时期,巴舍尔德取得了诸多成就。她进一步发展了稀有元素碲和铟的提纯法。她的研究兴趣甚至延伸到了海洋考古学,比如她曾测定出爱琴海沉船中黄铜炮的化学组成。她在天体化学上也有贡献,美国航空航天局便曾邀请她分析阿波罗计划自1969年至1972年间从月球表面上收集来的岩石。

1973年,巴舍尔德从詹姆斯·弗兰克研究所退休,随后出任美国退休人员协会(英语:American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的官员。1997年5月22日,巴舍尔德在芝加哥逝世。

巴舍尔德认为参与核武开发,以及美国随后向日本投放核弹,都是符合道义的,因为后者终止了二战,特别是使美军免于登陆日本本土,陷入与日军更惨烈的战斗中,防止了伤亡扩大。战略武器限制谈判期间,巴舍尔德虽支持控制核武,但也曾发表如下言论:

核武反对者应该把40年代的核武建设放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看:“你不能把核武研发抽离出那个时代,放在如今80年代的背景下审视,然后判断它是否正当。”

相关

  • 红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德语:Hämatokrit,英语:hematocrit 源于希腊语:αιματοκρίτης,简写 HCT / Ht)又称血比容、红血球容积比、血容比,旧名红细胞压积(packed cell volume,简写PCV)指
  • 尤皮克人西伯利亚尤皮克族(俄语:Сибирские юпики);又称尤堤人、西伯利亚爱斯基摩人、亚洲爱斯基摩人 。该族群居住在俄罗斯楚科奇半岛沿海地区。他们讲的语言为尤皮克语
  • 刘世龙刘世龙(1930年-2017年9月27日),安徽萧县人,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他因在电影《英雄儿女》中塑造英雄王成而家喻户晓。2017年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 火奴鲁鲁檀香山市县(英语:City and County of Honolulu;夏威夷语:Kūlanakauhale a me ke Kalana o Honolulu),或称火奴鲁鲁市县,位于美国夏威夷州,是檀香山城区的正式官方和文化单位。在190
  • 笨珍县笨珍县(马来语:Daerah Pontian),是马来西亚柔佛州南部的一个县,同时也位于亚洲大陆最南端。其面积为916.86平方公里,人口于2010年为155,541。该县北临居銮县,东北临古来县,东临新山
  • 永泰永泰(765年正月—766年十一月)是唐代宗的年号,共计2年。吐鲁番出土有《唐永泰三年后麦粟帐》,可见当时因吐蕃骚扰阻碍交通,与中原交通不变的西州仍用永泰年号至少直至“永泰三年
  • γ-变形菌详见细菌分类表γ‐变形菌纲(学名:Gammaproteobacteria)属于细菌界变形菌门,是目前所知的细菌中种类最多的一纲,包括一些医学上和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类群,如肠杆菌科(Enterobactera
  • 蔡襄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号莆阳居士,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政治家、书法家和茶学专家。著有《茶录》、《荔枝谱》等书。谥号忠惠。蔡襄生于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 防坠挡板防坠挡板(日语:転落防止幌)是铁路车辆在车厢与车厢间所安装的一组挡板或铁链,可防止月台上的旅客从两车厢之间掉入线路造成危险。在日本,1927年开通的东京地下铁道(今 东京Metro)所
  • 临界现象临界现象(critical phenomenon)是指和热力学中临界点有关的物理现象的通称。其中大部分和相关长度(英语:correlation length)的发散有关,而其中的系统动态也会变慢。临界现象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