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石散

✍ dations ◷ 2025-10-08 23:34:20 #灵药,毒品,中成药,矿物药

寒石散又名五石散,兴于魏晋,唐代后逐渐不为人所服用,现今流传方帖是由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五味石药合成的一种散剂。《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秦丞祖寒食散论,写到:“寒食散之方,虽出汉代,而用之者寡,靡有传焉。魏尚书何晏首获神效,由是大行于世,服者相寻也。”

矿石性的药材大多药性偏热,服用后全身酷热难当,必须以阴寒食物来抑其燥火,故又别名“寒食散”。 例如南梁的张孝秀在服寒食散后,“盛冬能卧于石”。服后身体燥热,需要吃冷食(酒须温)、洗冷浴及步行来发散药性,谓之“行散”。魏人何晏说:“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觉神明开朗。”长期服用,皮肤便会变得白嫩细致,六朝美男子,肤质皆以白皙闻名,王衍“手白更胜玉柄”,何晏引来魏明帝汤饼之宴。

但寒食散终究是毒物,长期服用会有很大的副作用,管辂形容何晏:“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晋书·皇甫谧传》提到服五石散“违错节度,辛苦荼毒,于今七年,隆冬裸坦食冰,当暑烦闷,加以逆咳,或若温疟,或类伤寒,浮气流肿,四肢酸重。”王奎克《五石散新考》推测五石散中含有礜石(砷矿物)而会使人中毒。

由于五石散服后会导致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亦被当作春药使用。对此,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总论》卷六《寒食散发候篇》引皇甫谧话:“近世尚书何晏,耽好声色,始服此药,心加开朗,体力转强。京师翕然,传以相授。”

寒食散的起源不明。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药方收录在宋代《金匮要略》)中,曾记载侯氏黑散,与紫石寒食散。侯氏黑散中使用了矾石(含硫酸盐类矿物的矿石),食用方法中注明宜冷食;在有些方书上,矾石被写为礜石(含砷的矿石,可炼制成砒霜)。紫石寒食散,则是以寒食为名,其中使用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锺乳。这两个方剂,常被认为可能是五石散的起源。

最早使用寒食散的人,可能是何晏。

相关

  • 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英语:ascospore)是一种真菌的孢子,为子囊菌门真菌的有性孢子,在子囊中产生。典型的一个子囊中有八个子囊孢子,此八个孢子是在胞质融合与核聚变(英语:Karyogamy)发生后,经由一
  • 睾丸癌睾丸癌(英语:Testicular cancer)是一种发展于男性生殖系统之一睾丸上的癌症。在美国,每年约8,000至9,000人被诊断出患有睾丸癌。男人一生中得到睾丸癌的几率大约为0.4%。睾丸癌
  • 系统药理学系统药理学(Systems pharmacology)系将系统生物学知识应用到药理学中而产生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旨在阐明药物如何作用于肌体的各系统。和用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药物反应来评价一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研究所和北京微生物研究室合并成立,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中国科学院奥运村园区。以微生物
  • 罗伯特·密立根罗伯特·安德鲁斯·密立根(英语:Robert Andrews Millikan,1868年3月22日-1953年12月19日),美国物理学家,1922年IEEE爱迪生奖章得主与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10-1917年曾以油
  • 石野良纯石野良纯(日语:石野 良純/いしの よしずみ Ishino Yoshizumi ?,),日本分子化学家,药学博士,专长分子生物学、遗传基因工程学、蛋白质工程学 、极限环境微生物学。现任九州大学大学
  • 淡水资源这是一个各国可再生水资源列表,大部分数据基于世界概况。
  • 萨瑟克座堂南华克座堂(Southwark Cathedral)是英国国教南华克教区的主教座堂,位于伦敦南华克区泰晤士河南岸,靠近伦敦桥。南华克座堂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但是直到1905年萨瑟克教区成立时才
  • 2016年2月逝世人物列表2016年2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6年2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 Arcidopsis footei是蚌科雕刻蚌亚科的一个淡水双壳纲软体动物物种,是印度西高止山脉的特有种,也是属的唯一物种,在其他文献有作直属于蚌科之下分类地位不明的群组。壳长形,壳脊隆起,前端压缩、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