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蚁属

✍ dations ◷ 2025-10-05 12:34:23 #蚁科,白垩纪动物,史前昆虫,白垩纪昆虫

Wilson & Brown, 1967

蜂蚁属(学名:)是一种已灭绝的蚁类,隶属于蜂蚁亚科(Sphecomyrminae)蜂蚁族(Sphecomyrmini),生活于8000万年前白垩纪时期北半球的劳亚大陆。这是已知最早的蚁类之一。

1966年,埃德蒙·弗雷(Edmund Frey)夫妇在美国新泽西州克利夫伍德(Cliffwood)一处悬崖发现了保存有弗雷氏蜂蚁()标本的琥珀。1967年,艾德华·威尔森、弗兰克·卡彭特(Frank M. Carpenter)与小威廉·布朗(William L. Brown, Jr.)发表了一篇论文对该物种进行描述并将其定名为弗雷氏蜂蚁。这种蜂蚁兼具现代蚂蚁与胡蜂的特征。它具有蚂蚁独有的后胸侧板腺(metapleural gland),无翅,还有与蚂蚁相近的腹柄结构。同时,其拥有仅具两齿的短上颚、未收缩的柄后腹,中、后足胫节则各具一对距,这些特征都与胡蜂类似。其触角的形态则介于蚂蚁与胡蜂之间,第一节较短,但却有长而弯的索节。

有些科学家认为蜂蚁属并非蚂蚁,而是一种独居或半社会性的生物。科学家们论述,蜂蚁属在形态上不允许工蚁搬运或交哺幼虫。然而,和蜂蚁属触角比例相仿的蜂类却能够喂食它们自己的幼虫。后胸侧板腺的存在同时也象征着蜂蚁属为群居的真社会性昆虫,后胸侧板腺拥有防止感染的功能,使得他们能够居住在土壤或落叶堆中,同时工蚁及幼虫不受其中的感染源影响。大眼睛、长附肢及薄外骨骼暗示著工蚁为地栖性,他们在土壤层之上觅食。而化石证据更进一步的揭漏了工蚁间会一同觅食。

相关

  • 机会性感染机会性感染又名伺机性感染(英语:opportunistic infection)是指由机会性病原体引发的感染。这些病原体寄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宿主时不致病,但会在宿主出现免疫缺陷时入侵宿主
  • 北印度洋环流主要位于北印度洋北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带动洋流向东流,形成顺时针的大洋环流。 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带动洋流向西流,形成逆时针的大洋环流。
  • 互花米草互花米草(学名:Sporobolus alterniflora)又称为平滑网茅,为禾本科鼠尾粟属下的一个种。原生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潮间带泥滩,本种与其杂交种后代大米草(Sporobolus anglicus)起初被
  • 浅野长英浅野长英(1979年8月22日-)中文名耿长军,出生于日本长崎县,中日混血儿,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为华人影视演员。1979年,浅野长英出生在日本长崎县,父亲是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母亲
  • 弗拉格斯塔夫弗拉格斯塔夫(英语:Flagstaff;莫哈维语:Kinłání),又译旗手市,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座城市,位于科罗拉多高原南缘。传说是很久以前为纪念一群支持美利坚星条旗人物,人们直接把一棵
  • Mk 13型导弹发射器Mk 13型导弹发射器是美国海军水面舰艇使用的标准单臂导弹发射器,并且外销到其他国家海军使用,M 13同时也是美国海军最后一种单臂导弹发射系统。Mk 13能够储存与发射40枚多种导
  •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国家航空和航天博物馆于1976年7月开馆,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有关飞行的专题博物馆。座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东南方,每月接待观众达10万之多,第一年的参观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
  • 约瑟夫·路易·盖-吕萨克约瑟夫·路易·盖-吕萨克(法语:Joseph Louis Gay-Lussac,1778年12月6日-1850年5月10日),法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以研究气体而闻名。盖-吕萨克出生于法国上维埃纳省的圣利奥纳德,并在
  • 黄启瑞黄启瑞(1910年-1976年6月14日),字青萍,本籍台湾台北,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法科毕业。1950年11月至1955年1月间,担任台北市议会第一、二届议长。1957年4月当选第3届(第6任)台北市(省辖市)市
  • 马兰 (植物)马兰别名红梗菜、鸡儿肠、田边菊、紫菊、鱼鳅串,螃蜞头草等,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做食用,称“马兰头”,中国江南地区常用做蔬菜,多清炒或凉拌,与枸杞头、菊花脑并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