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纳斯带

✍ dations ◷ 2025-07-11 21:00:26 #大气光学现象

维纳斯带(英文:Belt of Venus 或 Venus's Girdle,又译金星带)是日出前和日落后出现的一种大气现象名称。这种现象与反曙暮光弧紧密相关,出现在太阳的对面,呈粉红色光辉。

维纳斯带多在日出前或日落后地平线上10°~20°天空中水平延伸开来。其本身的玫瑰红(粉红)色是地平线下正在下沉或上升的阳光被大气反射和散射造成的,其下方接近地平线较黯淡的是由地球的影子造成的。维纳斯带最容易看到的是在大气晴朗无云但有许多尘埃的日落之后,黄昏后暮光投射至东方的天空后,被大气中的尘埃粒子反散射形成淡淡的粉红色光弧。它是由后向散射造成的,另外在日全食中太阳光完全被掩蔽时,四周的地平附近亦可看到非常类似的现象。

维纳斯带称呼源于维多利亚时代。

古希腊到公元前2世纪时,逐渐走向衰落,而罗马人取代了希腊人的统治。他们继承了希腊神话的形象和内容,并给予拉丁化。爱神在古希腊时期的名字是阿芙萝黛蒂(Aphrodite),古罗马的名字则是维纳斯(Venus)。只是在希腊神话传说中,阿芙萝黛蒂不只是爱神,同时也司管人间一切情谊,也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的一柱。相传她是从海中的泡沫中诞生,出生后就惊为天人,系上腰带更加迷人,让她成了众神追求的对象。到了古罗马时期的罗马神话,爱神以维纳斯为名,并美化了神话传说。

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的人看到天空中粉红色光弧景色,觉得这种现象很有诗意,就像是爱神阿芙萝黛蒂(或维那斯)的腰带(Belt of Venus 或 Venus's Girdle),因此就把这个景象称为“维那斯带”。其实与金星无关,只是金星的英文名是 Venus,所以此景象也称为“金星带”。

补充说明:阴影中,呈现淡蓝色或灰蓝色的色带是地影,延伸超过180度的宽度,如果拍摄大范围时,还可以借由阴影的边界是曲线,证明地球是圆的。

相关

  • 培养箱培养箱(英语:incubators)是一种用于微生物、细菌、细胞培养的医学及生物实验室设备,由一个类似恒温箱组成,形成一个微生物、细菌、细胞培养的环境。培养箱分为较多种类。利用培养
  • 天朝中国中心主义(英语:Sinocentrism),是认为“中国”(包括古代地理概念上的中国以及当今现代国家概念上的中国)是世界的文明中心的一种概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古代汉文化圈亦以
  • 姬猪属姬猪(学名:Porcula salvania),或称侏儒猪、迷你猪,是一种在印度次大陆生活的小型猪,是猪科动物中最小的一种,曾经遍布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的高湿草原地带。 然而人类的活动已经大大
  • 苗圃苗圃(1979年2月22日-),中国大陆女演员,生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98届本科。苗圃的父母都是秦腔演员。从小受家庭环境影响,5岁时,就和父母一起登台演出。 2007年,苗圃
  • 腓特烈·威廉三世腓特烈·威廉三世(德语:Friedrich Wilhelm III,1770年8月3日-1840年6月7日),或译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霍亨索伦王朝的普鲁士国王(1797年11月16日—1840年6月7日在位)和勃兰登堡的选
  • 阿尔·戈尔小艾伯特·阿诺德·“阿尔”·戈尔(英语:Albert Arnold "Al" Gore, Jr.,1948年3月31日-),美国政治家,曾于1993年至2001年间在比尔·克林顿执政时期担任美国副总统。2000年美国总统
  • 滚刀块滚刀法是切法之一。一手滚动原料,一手持刀跟切,切一刀滚动一次。切时要掌握一定的斜度。多用于切圆而脆的材料,如:萝卜、马铃薯及一些瓜类。通过改变切时的斜度和滚动快慢,使切出
  • 魏立人魏立人(Dr. Lee-Jen Wei),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国际知名生物统计学家,台湾辅仁大学数学系出身。1999年与趋势科技创办人张明正一同荣获辅大杰出校友。2009年荣获美国统计学界最高奖
  • 雷伊达尔·塞雷斯托涅米雷伊达尔·塞雷斯托涅米(芬兰语:Reidar Särestöniemi;1925年5月14日-1981年5月27日)是芬兰拉普兰画家。他以大型多彩、以拉普兰为主题的油画而著称。他的艺术出发点为拉普兰的
  • 曹朝阳曹朝阳(1963年-),出生于河北,现任中国化工橡胶总公司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也是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及党委书记。他在1978年,也就是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在15岁他在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