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纳斯带

✍ dations ◷ 2025-07-11 22:54:09 #大气光学现象

维纳斯带(英文:Belt of Venus 或 Venus's Girdle,又译金星带)是日出前和日落后出现的一种大气现象名称。这种现象与反曙暮光弧紧密相关,出现在太阳的对面,呈粉红色光辉。

维纳斯带多在日出前或日落后地平线上10°~20°天空中水平延伸开来。其本身的玫瑰红(粉红)色是地平线下正在下沉或上升的阳光被大气反射和散射造成的,其下方接近地平线较黯淡的是由地球的影子造成的。维纳斯带最容易看到的是在大气晴朗无云但有许多尘埃的日落之后,黄昏后暮光投射至东方的天空后,被大气中的尘埃粒子反散射形成淡淡的粉红色光弧。它是由后向散射造成的,另外在日全食中太阳光完全被掩蔽时,四周的地平附近亦可看到非常类似的现象。

维纳斯带称呼源于维多利亚时代。

古希腊到公元前2世纪时,逐渐走向衰落,而罗马人取代了希腊人的统治。他们继承了希腊神话的形象和内容,并给予拉丁化。爱神在古希腊时期的名字是阿芙萝黛蒂(Aphrodite),古罗马的名字则是维纳斯(Venus)。只是在希腊神话传说中,阿芙萝黛蒂不只是爱神,同时也司管人间一切情谊,也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的一柱。相传她是从海中的泡沫中诞生,出生后就惊为天人,系上腰带更加迷人,让她成了众神追求的对象。到了古罗马时期的罗马神话,爱神以维纳斯为名,并美化了神话传说。

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的人看到天空中粉红色光弧景色,觉得这种现象很有诗意,就像是爱神阿芙萝黛蒂(或维那斯)的腰带(Belt of Venus 或 Venus's Girdle),因此就把这个景象称为“维那斯带”。其实与金星无关,只是金星的英文名是 Venus,所以此景象也称为“金星带”。

补充说明:阴影中,呈现淡蓝色或灰蓝色的色带是地影,延伸超过180度的宽度,如果拍摄大范围时,还可以借由阴影的边界是曲线,证明地球是圆的。

相关

  • 乳杆菌属见内文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即为乳酸杆菌,是一群存在于人类体内的益生菌。乳杆菌因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而得名,可用于制造液态酸奶、固态奶酪、德国酸菜、啤酒、葡萄
  • 牛顿流体牛顿流体(英语:Newtonian fluid)指应力与应变率成正比的流体。此比例系数为流体的黏度。牛顿流体特性的基本方程为:其中这意味着不论流体所受的力如何,流体都能继续流动,例如,水就
  • 市县合一市县合一(英语:Consolidated city-county)是指一个市和一个县合并成为了一个联合行政区。它既是一个拥有市法团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州下属的行政区划,由此它也同时继承了这两种不
  • 博格拉沙达尔乌帕齐拉博格拉沙达尔乌帕齐拉 (孟加拉语:বগুড়া সদর উপজেলা)是孟加拉国的一个乌帕齐拉,位于拉杰沙希专区的博格拉县。博格拉塔纳创建于1821年,后于1983年改建制为乌帕齐
  • 缪斯·比希·阿卜迪缪斯·比希·阿卜迪(索马里语:Muuse Bixi Cabdi;阿拉伯语:موسى بيحي عبدي‎,1948年-)是一位索马里政治家和前军官,自2017年12月以来一直担任索马里兰总统。20世纪70年代
  • 埃尔克镇区 (克莱顿县)埃尔克镇区(Elk Township),美国艾奥瓦州克莱顿县的一个镇区,总面积93.32平方公里,总人口490(2000美国人口普查)。‡:该聚居地有部分位在邻近一个或以上的县份中
  • 弗里德里希·阿格兰德弗里德里希·阿格兰德(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Argelander,1799年3月22日-1875年2月17日),普鲁士天文学家,编辑出版了波恩星表。阿格兰德1799年出生于东普鲁士的梅梅尔(今立陶宛
  • 欣冈格阿特欣冈格阿特(Hinganghat),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Wardh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92325(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92325人,其中男性47921人,女性44404人;0—6岁人口10149人,其中男5399人,女4
  • 贾古玛贾古玛(英语:Shunmugam Jayakumar,1939年8月12日-),新加坡淡米尔人,前任新加坡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部长,人民行动党籍东海岸集选区勿洛的国会议员。贾古玛早期曾就读莱佛士学院,后
  • 玛格丽特·柯林玛格丽特·柯林(英语:Margaret Colin,1958年5月26日-)是一名美国女演员。她著名的角色是在电影《地球的转动》中饰演角色蒙哥马利玛·休斯和在《绯闻女孩》中扮演埃莉诺·华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