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论学派

✍ dations ◷ 2025-10-12 01:25:20 #胜论学派
胜论学派(梵语:वैशॆषिक,转写:Vaiśeṣika), 古印度六派哲学之一,其创始人为羯那陀(Kanada),理论载于《胜论经》(Vaiśeṣika-sūtra)中,该经写定于公元前2世纪。唐玄奘翻译有《胜宗十句义论》。该学派认为有一个最高实体,是它控制着物质微粒--极微及其形成万物的组合。他们将一切与概念对应之存在视为实有,并分为六个范畴(padārtha,句义):存在、质量、行为、普遍性、特殊性、固有,以此来说明世界各种现象的存在。他们认为,存在物可能是可见的或不可见的、物质的或非物质的、永恒的或非永恒的。凡是组合的、依靠另一元素的都是变迁的。然而有独立的、不变的、永恒的简单物质存在。通过其现象或品质可以推测某些不可感知的存在。他们相信,人们可以认识时间、空间、气体、微粒、精神(manas)、自我(atman)。精神为自我的工具,自我的存在由认识所感知,因此人们各自称“我”,由推理可知“自我”是知识行为的源泉。他们还认为,知识要靠感知、推理、记忆和直觉(只有圣者能依直觉)来获取。其经典称,精神的存在及其多样性,使人们互不相同,也使人们有别于自在(Iśvara)。其神学观点主张人要依靠神而得救,要将万物的存在作为天意的显示而去进行观察。因此他们承继正统婆罗门思想,重视祭祀,主张生天(abhyudaya)说。在逻辑方面,胜论派跟正理派(nyâya)紧密相连,正理的三段论被他们用于正确的推理过程中。

相关

  • 科学革命科学革命(英语:Scientific revolution),指近世历史上,现代科学在欧洲萌芽的这段时期。在那段时期中,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包括人体解剖学)与化学等学科皆出现突破性的进步,
  • Bernard–Soulier syndrome巨大血小板症候群(英语:giant platelet syndrome),又称为伯纳德-苏里尔症候群(Bernard–Soulier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血小板异常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率仅百万分之一,大
  • 逼尿肌舒张 - hypogastric n.(英语:hypogastric nerve) (T10-L2) 收缩 -逼尿肌(英语:detrusor urinae muscle,或detrusor muscle),是膀胱内壁上的平滑肌。逼尿肌在舒张时可使膀胱存储尿液
  • 等价关系等价关系(equivalence relation)即设 R {\displaystyle R} 是某个集合 A {\displaystyl
  • 印度时报《印度时报》是印度最老、也是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创办于1838年,初名《孟买时报》,1861年5月18日改为现名。它在新德里、孟买、阿默达巴德出版,总部设于孟买。该报内容较为严
  • 凌汛凌汛,俗称冰排,是有结冰期的河流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抬高,最终漫滩或决
  • ddGTP双脱氧核苷酸(英语:Dideoxynucleotide)是DNA聚合酶的链终止性抑制剂,应用于DNA测序桑格法。这些核苷酸亦被称为2',3'-双脱氧核苷酸,常被简写为ddNTPs(ddGTP、ddATP、ddTTP与ddCTP)
  • LGBT相关电影涉及同性恋、双性恋与/或跨性别话题的电影,塑造了重要的同志角色和/或把同性恋、双性恋以及/或跨性别身份或关系作为一个重要的剧情的有:
  • 太阳系的形成和进化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始于46亿年前一片巨大分子云中一小块的引力坍缩。大多坍缩的质量集中在中心,形成了太阳,其余部分摊平并形成了一个原行星盘,继而形成了行星、卫星、陨星和其
  • 教条在宗教及比较宗教学中,教义(英语:dogma),又译为定理、信条、信理、教条、教理、定论,是一个或一组原则,被归源至由某个权威所制定,被认为是绝对正确,不可争辩的。它是一个意识型态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