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连犯

✍ dations ◷ 2025-07-12 21:24:11 #牵连犯

行为(作为 · 不作为)
结果
主观要件(故意 · 过失 · 意图)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预备
不能犯 · 继续犯 · 状态犯(德语:Zustandsdelikt)

阻却违法事由
(正当防卫 · 紧急避难 · 自救行为)

心神丧失 · 精神耗弱
原因自由行为 · 责任能力
期待可能性(:期待可能性)
假想防卫
法律认识错误(德语:Verbotsirrtum) · 许可认识错误(德语:Erlaubnisirrtum)

吸收原则(德语:Absorptionsprinzip)

数罪并罚 · 连续犯
加重原则(德语:Asperationsprinzip) · 累加原则(德语:Kumulationsprinzip)

特别规定(德语:Lex specialis) · 辅助规定 · 吸收犯
牵连犯

死刑

无期徒刑 · 死刑缓期执行
有期徒刑 · 拘役
没收
罚金 · 科料(小额刑罚)

褫夺公权 · 剥夺政治权利

自首 · 累犯

自由裁量权

数罪并罚
易科罚金 · 缓刑
假释 · 减刑

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年龄 · 精神障碍

法益
阻却违法事由
正当防卫 · 紧急避难

故意 · 过失
目的

危害行为(作为 · 不作为)
危害结果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预备

牵连犯,是一个刑法学和犯罪学的定义,是指犯罪的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与目的行为或原因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的情况。

牵连犯是“法条竞合”的一种情形,即之中仅以与主要行为相关的法条定罪,而使与其他行为相关的法条不再适用,因此最终仅因一项行为宣告一罪;而非因多项行为实质竞合(德语:Tatmehrheit)而宣告多罪或数罪并罚。

特征包括有必须处于一个犯罪目的;行为人因此必须实施了数个行为,而且数个行为之间存在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在目的行为或者原因行为触犯了一个罪名的情况下,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另一个罪名。比如为了走私而骗购外汇、因受贿而徇私枉法等等。

对于牵连犯的处理上因具体罪名和情况而有特殊规定。通常来说处理方式包括有:

相关

  • 勒克斯勒克斯(Lux,通常简写为lx)是一个标识照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1流明每平方米面积,就是1勒克斯。其单位换算是1勒克斯 = 1 流明/平方米 = 1 坎德拉·球面度/平方米(1 lx = 1 lm/m2= 1
  • 圣约瑟夫 (多米尼克)圣约瑟夫(Saint Joseph)是加勒比海岛国多米尼克圣约瑟夫区的一个村庄,也是该区的首府和最大村庄,位于该岛西北海岸,海拔高度4米,2001年人口2,029人。该地被使用于1988年电影恶灵第
  • 四甲基乙二胺四甲基乙二胺(TMEDA、TEMED),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 (CH3)2NCH2CH2N(CH3)2。它是由乙二胺所衍生出的一种化合物,即四个NH氢原子被四个甲基替换而得。该化合物为一种无色液体,长期
  • 黄兆晋黄兆晋(1848年-1902年),字永坦,湖北孝感县(今孝南区三汊埠黄家大湾)人。清朝军事将领,武传胪。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二甲第一名武进士。授花翎御前侍卫。后因调戏王子妃,发配老家黄
  • 汤姆·哈里斯汤姆·哈里斯(Tom Harris,1964年2月20日-)是一位苏格兰政治人物,曾经是一位记者,他的党籍是工党。在2001年至2005年,他担任格拉斯哥卡斯加特选区的选出的国会议员。2005年至2015年,
  • 李献明 (万历进士)李献明,陕西延安府绥德州米脂县军籍。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陕西乡试举人,二十六年(1598年),登戊戌科进士,初授山西长治县知县,以忤上官降职,后起补新
  • 桑田隆幸桑田隆幸(1941年6月26日-),日本足球运动员,前日本国家足球队成员。从1961年到1962年,他共为日本国家足球队出场5次,打进2球。
  • 伊丽莎白港电车伊丽莎白港电车(南非语:Trems in Port Elizabeth,英语:Trams in Port Elizabeth)曾经是南非伊丽莎白港公共交通系统的一部分,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关闭时已有近70年的历史。伊丽莎白港电车轨道网络于1881年5月14日 (1881-05-14)开通,最初由马拉街车(英语:Horsecar)营运。从1897年6月16日 (1897-06-16)起,该网络转换为电力操作。其于1948年12月17日 (1948-12-17)关闭。 维基共享资源上有关伊丽莎白港电车的多媒
  • 贾恩卡洛·克罗斯塔贾恩卡洛·克罗斯塔(意大利语:Giancarlo Crosta,1934年8月7日-),意大利男子赛艇运动员。他曾代表意大利参加196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赛艇比赛,获得男子四人单桨银牌。
  • 堕三都隳三都/堕三都(汉语拼音:huī sān dū、注音符号:ㄏㄨㄟ ㄙㄢ ㄉㄨ,粤拼:fai1 saam1 dou1),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掌权时主导堕毁三桓(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都私邑的事件。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鲁国的大司寇兼摄相事,为了加强君权,派子路堕毁三桓的三都私邑;即季孙氏的费邑(今山东费县)、孟孙氏的郕邑(今山东宁阳)、叔孙氏的郈邑(今山东东平后亭村)。起初三桓的季孙斯(季桓子)、仲孙何忌(孟懿子)和叔孙州仇(叔孙武叔)想要抑制家臣势力,也支持堕三都;叔孙氏先堕毁郈邑。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