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郎,又称为男傧相,是在婚礼之中,协助新郎打点各项事务的男性,也是男傧相之首,通常是新郎的最好朋友或者亲属。世界上不少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婚礼上都有伴郎。
一般包括:
在现代华人婚礼、婚宴上,伴郎还需要:
以上职责常会有其他男傧相一同协助伴郎处理。
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婚礼称为士昏礼相当于伴郎的角色称为“御”,《仪礼·士昏礼》就有提到御在古代昏礼(婚礼)的作用,古代的御多是新郎的侍者、弟弟或较新郎年纪稍幼的同辈或晚辈。
婚礼:
婚后礼:
欧洲、美国的白色婚礼典型的伴郎职责包括:
日本传统婚礼中相当于伴郎的称为“添婿”(假名:しょいむこ)。
朝鲜传统婚礼伴郎职责:
蒙古族婚礼伴郎职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塔吉克族的婚礼上,伴郎要为新郎穿上结婚礼服,到了女家,与伴娘对唱,回应伴娘的问题,要对答如流,伴娘才会开门让新郎进去迎娶新娘。
东乡族婚礼中的伴郎职责:
藏语把伴郎称为“巴萨”,在新郎到新娘家迎亲时要和新郎一起向新娘的父母及亲戚献哈达、敬酒、道吉祥,然后催促新娘启程。
东亚婚礼的伴郎源自中国古代的士昏礼,在婚礼上,媵(伴娘)、御(伴郎)分别为女家和男家的代表,在婚礼上互换方位、互交盥、互馂食,表示一个信任的交换。有人认为是怕双方互投毒,就以此作为凭证。后来演变成表示互信的仪式,并影响日本、朝鲜半岛等地的传统婚礼。
西方的伴郎起源可追溯至古罗马时代,有两种说法,两种都是说法用来混淆加害新人者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