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

✍ dations ◷ 2025-10-02 11:58:48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信阳市的西南山区,如:车云山、连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白龙潭、黑龙潭、何家寨等。信阳毛尖茶属于绿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茶作为传统名茶,因其外形条索紧秀、圆直有峰、白毫满披而得名“毛尖”,又因产于信阳故名“信阳毛尖”。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气高爽、回甘悠长、汤色黄绿”的风格著称。在1915年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59年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82年、1986年与1990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1985年荣获国家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荣获国家质量奖金质奖,1999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07年在日本世界绿茶大会上荣膺金奖。信阳毛尖品质优异,炒制工艺独特。全国茶学专业大、中专统编教材《制茶学》等及众多的茶学专著如《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中国茶经》、《中国茶学辞典》、《中国名优茶选集》、《茶业大全》、《中国名茶志》、《中国茶叶大辞典》等均收录入册。信阳茶区是中国的古老茶区,产茶历史悠久。一般认为起于距今2000多年的东周时期,唐朝时信阳已盛产茶叶。760年~780年间,茶学家陆羽撰写的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把信阳划为当时八大茶区之一的淮南茶区,据载:“淮南以光州(今潢川、光山一带上,义阳郡(今信阳市平桥区、浉河区)、舒州次,……”唐代《地理志》中记载“义阳郡(今信阳市平桥区、浉河区)土贡品有茶”。宋代诗人苏东坡曾有称赞“淮南茶,信阳第一”。但当时的贡品或上等茶并非今日之信阳毛尖。有人认为信阳毛尖源于宋末的散茶,信阳毛尖从北宋到明朝生产的为散茶,因此此观点具有争议。据考证,信阳毛尖独特风格形成是在20世纪初。清代光绪末年(1905年-1909)季邑蔡竹贤提倡开山种茶,先后成立元贞(震雷山)、广益、裕申、宏济(车云)、博厚、森林、龙潭、广生等八大茶社,发展茶园近30ha,逐渐改进完善了信阳毛尖的炒制工艺,产区也不断扩大。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现在的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和罗山县,“五云”(车云山、集云山、连云山、天云山、云雾山)、“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寨”(何家寨)、“一山”(震雷山)、“一寺”(灵山寺)逐步成为著名产地。1984年后,省、地、县茶叶技术推广部门及信阳农专茶叶专业组织毕业实习学生,在信阳市各产茶县推广信阳毛尖炒制技术,仿制信阳毛尖,称“河南毛尖”。1994年1月,原信阳地区行署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充分发挥信阳茶叶生产的资源优势,经专家论证,决定将信阳地区(现信阳市)按信阳毛尖工艺、品质要求生产的茶叶统称为信阳毛尖。信阳毛尖的产区扩大到信阳市8个县、区,成为中国第一大名茶生产基地。信阳毛尖外形细、圆、光、直、峰苗挺秀,色泽翠绿光润、白毫显露;内质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鲜浓持久、有熟板栗香,滋味鲜浓、爽口、回甘生津,叶底嫩绿明亮、匀整。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营养价值。优质的鲜叶原料是炒制名茶的基础。信阳毛尖对鲜叶要求细嫩、匀整,特级采1芽1叶初展,炒制1公斤信阳毛尖需10万多个芽头;一级1芽2叶初展;二、三级1芽2~3叶为主,兼采2叶嫩对夹叶;四、五级1芽3叶及2~3叶对夹叶。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发的珍品特优茶要求更为细嫩严格,只采芽头。鲜叶采回后应适当摊放,茶多酚发生轻微的氧化,可降低成茶的苦涩味;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含量增加;淀粉的水解,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散发部分青草气的芳香物质,这些均有利于提高毛尖茶的香味。摊放不能太厚,一般为3公分;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以4~10小时为宜,当含水量达70%左右时,即可炒制,当天鲜叶当天炒完。信阳毛尖传统的手工炒制工艺分生锅、熟锅、烘培三大工序。生、熟锅均为专用的光洁铁锅,成30~35°倾斜并列安装。“生锅”主要起杀青和初揉作用,锅温160~200℃,投叶量500克左右。鲜叶下锅后,用细软竹枝扎成的圆帚茶把有节奏地挑翻,约3~5分钟,叶质下绵变软后,改用起揉捻作用的“裹条”炒法,并不时抖散茶叶,约经7分钟,炒至条索明显,达四、五成干(含水量55%左右)即转入“熟锅”内整形。“熟锅”是形成信阳毛尖外形细、圆、光、直的关键环节。锅温80~100℃。开始仍用茶把进行“裹条”和“扇条”,待茶条稍紧后,用茶把进行“赶条”,赶直茶条,抖散团块,炒至六、七成干,叶面茶汁不再相互粘着,就用手进行“理条”。“理条”是决定茶叶光和直的关键,反复抓条和甩条,手势自如,动作灵活,当茶条紧细、圆直、光润,达七、八成干(含水量33~35%)时即可出锅,进行烘陪。烘焙分初烘和复烘两次进行,中间适当摊放。用木炭暗火烘焙,初烘温度70~90℃,烘至含水量15%左右下烘摊放,摊放时间不少于40分钟。复烘温度60℃左右,烘至含水量6%以下,手捏茶叶成粉末、色翠香高、条形美观、白毫显露时立即下烘。再经择茶去杂既成为外形内质俱佳的信阳毛尖。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采用机械加工信阳毛尖,已获得初步成功。信阳毛尖产区称鲜叶为茶草、茶青、青叶、生叶等。鲜叶质量优劣与成品茶质量关系密切,温湿度好的地区鲜叶生长好,制出毛尖茶外形油润发亮;温湿度差的生长也差,制成品有干枯感。采大与小也有差别,采早叶太嫩香味不足,产量少,厚老,茶叶粗老,香味低劣。鲜叶分级,确定质量高低依据其鲜叶大小,色泽、轻重、厚薄、老嫩等几项因素而确定质量的高低。信阳毛尖鲜叶分级方法有粗分和细分二种。鲜叶粗分:信阳毛尖鲜叶分级首先检查是否有劣变。如因存放时间过长,鲜叶变红,轻者列为次级,重者作为省变处理,分别摊放制作。 有老叶林片含杂的鲜叶要求当时挑拣分开,除去杂质。老嫩混杂的鲜叶与鲜叶单一老嫩的分开,大鲜叶与小鲜叶分开。鲜叶细分:根据运回数量的多少首先划成若干产地和若干堆放块。首先看各种茶叶占比重的多少,嫩芽越多标志鲜叶品质越高,同时兼顾鲜叶大小,老嫩、色泽、对尖叶、举地多少等因素,然后依照《信阳毛尖鲜叶分级标准表》定出鲜叶级别,相同地点鲜叶同级合并摊放,通过分级后的鲜叶外观基本一致,有利于制作中掌握。

相关

  • 工程制图工程制图可以指:
  • 附加符号؋ ​₳ ​ ฿ ​₿ ​ ₵ ​¢ ​₡ ​₢(英语:Brazilian cruzeiro) ​ $ ​₫ ​₯ ​֏ ​ ₠ ​€ ​ ƒ(英语:Florin sign) ​₣ ​ ₲ ​ ₴(英语:Hryvnia sign) ​ ₭ ​ ₺
  • 缓和政策缓和政策(法语:Détente)或称低荡,原意为缓和紧张关系。在国际政治上,缓和政策指的是1960年代末期至1970年代末期期间,美国与苏联两国于军备竞赛、外交立场的基本态度,从紧张对立渐
  • 永夜坑永夜坑是指太阳系的天体上阳光永远受到遮挡的点。永夜坑的海拔都相当低,并且都是在转轴倾角相当低的天体上。永夜坑可能是适合太空探索和太空移民的地点,在这些区域可能会有水
  • 输精管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输精管切除术后疼痛综合症(Post-vasectomy pain syndrome,P.V.P.S)是在输精管切除术(男性结扎)之后的慢性生殖器疼痛症状,可能在切除后立刻有症状,也可能在结扎后几年内才有症状。
  • 镰刀菌枯萎病Fusarium cubense E.F.Sm. (1910) Fusarium oxysporum var. cubense (E.F.Sm.) Wollenw. (1935) Fusarium oxysporum f. cubense (E.F.Sm.) W.C.Snyder & H.N.Hansen (1940)
  • 布里奇曼珀西·威廉姆斯·布里奇曼(英语:Percy Williams Bridgman,1882年4月21日-1961年8月20日),美国物理学家,因他在高压物理方面的贡献,194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布里奇曼对科学方法及
  • 温菲尔德·汉考克美墨战争南北战争温菲尔德·斯科特·汉考克(英语:Winfield Scott Hancock,1824年2月14日-1886年2月9日),美国陆军职业军官,188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他在陆军服役长
  • 董教总董教总是下列机构的联合简称,是推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工作的最主要组织:董总与教总是全国国民型华文小学(华小)和华文独立中学(独中)的董事会与教师会通过各州董联会与教师会组合而
  • 浙江工业大学坐标:30°16′07″N 119°59′03″E / 30.2687°N 119.9843°E / 30.2687; 119.9843浙江工业大学,简称浙工大,是浙江省内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学校强项是工程技术学科,尤其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