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权力归花儿
✍ dations ◷ 2025-10-02 06:21:23 #权力归花儿
权力归花儿(英语:Flower power,亦称为花的力量、权力归花或权力归花的精神)是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美国反文化活动的口号,标志着消极抵抗和非暴力思想。它是源于反越战运动。这口号是由美国垮掉派诗人艾伦·金斯堡于1965年所提出的,主张以和平方式来反对战争。嬉皮士信奉象征主义,他们身穿绣花和色彩鲜明的衣服,头上戴花,并且向市民派发鲜花,因而被称为花的孩子(英语:Flower children)。口号后来概括为一个现代人与嬉皮士运动、毒品文化、迷幻(英语:Psychedelic)音乐、迷幻艺术和社会放任有关。权力归花儿起源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是反越南战争运动的一个象征。1965年11月,艾伦·金斯堡发表了以“如何能有进展或景象”(How to Make a March/Spectacle)为题的文章,他提出示威者应将“群众的花儿”(Masses of flowers)给予警察、传媒、政治家和旁观者。使用花儿、玩具、旗帜、糖果和音乐等道具是为了把原本的反战集会形式转为以街头剧场(英语:Street theater)的模式来展现,从而减少恐惧、愤怒和威胁等与抗议一脉相乘的因素。特别是,艾伦·金斯堡希望对付支持战争,并且威胁要暴力破坏在伯克利加州大学所举办的反战示威的地狱天使摩托车团的“幽灵”。艾伦·金斯堡的方法使抗议受到积极的关注,并且让权力归花儿成为反文化运动不可或缺的标志。“权力归花儿”这口号引起了全国的回响。我们是不会枯萎的。让数以千计的花儿绽放吧。1966年后期,权力归花儿以街头流动戏剧(英语:Guerilla theater)形式已经从加利褔尼亚蔓延至美国其他地区。面包和木偶剧团(英语:Bread and Puppet Theater)在纽约市举行的多次抗议活动中派发气球和鲜花连同他们的反战文学。《非暴力工作坊》(Workshop in Nonviolence)是一本由纽约活动(New York activists)出版的杂志,鼓励使用权力归花儿这口号。1967年5月,阿比·霍夫曼(英语:Abbie Hoffman)组织了花儿团,作为纽约市歌颂在越南的士兵的游行的一支正式队伍。新闻报导拍摄到,手持花儿、旗帜和印有LOVE字样的粉红色海报的花儿团成员遭到旁观者的袭击和殴打。为了向暴力行为作出回应,阿比·霍夫曼在《非暴力工作坊》中写道:“计划在东河种植水仙花。将连串蒲公英围住就职中心...“权力 归花儿这口号”引起了全国的回响。我们是不会枯萎的。”1967年5月,在接下来的星期日,《非暴力工作坊》宣布军人节为“权力归花儿日”并在中央公园举行集会来抗衡传统的游行。集会人数偏低,据阿比·霍夫曼指,集会是无效的,因为街头流动戏剧的对抗性远比集会来得大。1967年10月,阿比·霍夫曼和杰里·鲁宾(英语:Jerry Rubin)协助组织了进军五角大楼(英语:Opposition to the Vietnam War),利用了权力归花儿的概念来打造一个戏剧场面。这个想法包括呼吁游行者试图让五角大楼飘浮起来。当游行者与2500名陆军国民警卫队士兵在五角大楼前所组成的路障对峙时,他们将花儿放在士兵的步枪枪管中。《权力归花儿》,一幅由华盛顿星报摄影师伯尼·波士顿(英语:Bernie Boston)所拍摄的普利策奖提名照片成为反越南战争时期的经典象征。相片摄于1967年10月21日在进军五角大楼,展示了一名年轻、长发、穿高领毛衣的男子将康乃馨放在宪兵的步枪枪管中(这位青年后来被认认是乔治·埃杰利·哈里斯三世,一名18岁来自纽约并正在前往旧金山途中的演员,并以艺名芙蓉(英语:Hibiscus (entertainer))在当地演出。)权力归花儿的标志性中心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海特阿什伯里(英语:Haight Ashbury)区。到1960年代中期,海特阿什伯里的街道交叉口已经成为迷幻摇滚音乐的一个焦点。不少音乐人和乐队,例如杰佛森飞船、感激的死者和贾尼斯·乔普林均住在距离交叉口很近的地方。1967年爱之夏期间,数以千计的嬉皮士聚集在那里以打入排行榜(英语:chart hit)的歌曲作宣传,例如《旧金山(务必在你的头发上戴上鲜花)(英语:San Francisco (Be Sure to Wear Flowers in Your Hair))》。1967年7月7日,《时代杂志》以“嬉皮士:哲学的一个亚文化”(The Hippies: Philosophy of a Subculture)作为封面故事,而在8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则以“嬉皮士的诱惑”(The Hippie Temptation)来报导,与此同时,其他主要媒体亦展露对嬉皮士亚文化的全国性重视和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权力归花儿运动的宣传。
相关
- 舞蹈病舞蹈症可能指以下其中一项:
- 蘑菇蕈类(注音:ㄒㄩㄣˋㄌㄟˋ;拼音:xùn lèi),通称蘑菇、菇类,是大型、高等的真菌,子实体通常肉眼可见。菌丝具横隔壁,将菌丝分隔成多细胞。不过,蘑菇一词通常是对蘑菇属(Agaricus)部分食
- 单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元素在单质中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一般来说,单质的性质与其元素的性质密切相关。比如,很多金属的金属性都很明显,那么它们的单质还原性就很
- 马哈拉施特拉马哈拉施特拉邦(马拉提语:महाराष्ट्र,印地语:महाराष्ट्र,拉丁字母转写:mahārāṣṭra),位于印度中部,西邻阿拉伯海,与印度卡纳塔克邦、特伦甘纳邦、果阿邦、古吉
- 国立美术馆澳洲国立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1967年由澳洲联邦政府成立的公共美术馆,位于澳洲首都特区堪培拉。1970年选定伯利·格里芬湖畔现址后,美术馆于1982年完工并正式
- 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英语: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法语:Terre-Neuve-et-Labrador,旧称“纽芬兰省”),简称纽省,是加拿大的十个省之一。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由两部分组成:位于北美大
- 蛇颈龙类蛇颈龙目(Plesiosauria),希腊文意思是“接近蜥蜴”,是中生代爬行动物的一目。它们首次出现在三叠纪晚期,在侏罗纪特别繁盛,直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蛇颈龙类有两个不同的意思:
- 酸碱反应酸碱理论指阐述酸、碱及酸碱反应本质的各种理论。在历史上曾有多种酸碱理论,其中重要的包括:拉瓦锡是最早提出酸碱概念的人。他在1776年左右提出一套酸碱理论。在那时,强酸主要
- 萧彤雯萧彤雯(1974年6月11日-),台湾知名新闻主播,现亚新媒体顾问公司实质经营者。毕业于国立政治大学新闻学系。曾经担任华视记者、主播和主持人。2004年跳槽至三立新闻台担任专任主播
- D.罗宾逊大卫·莫里斯·罗宾逊(英语:David Maurice Robinson,1965年8月6日-),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基韦斯特特,为前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场上位置为中锋,身高216公分。罗宾逊在1987年NBA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