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ions ◷ 2025-10-02 12:22:09 #过渡金属,第6周期元素,化学元素,铪

4f14 5d2 6s2
2, 8, 18, 32, 10, 2

蒸气压

第一:658.5 kJ·mol−1
第二:1440 kJ·mol−1

主条目:铪的同位素

(音同“哈”),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Hf,原子序数是72,原子量178.49,属周期系ⅣB族,是带光泽的银灰色的过渡金属,熔点2233℃,沸点4602℃,密度13.31克/立方厘米。致密的金属铪性质不活泼,表面形成氧化物覆盖层,在常温很稳定,粉末状的铪容易在空气中自燃。铪吸收氢气的能力很强,最高可形成HfH2.1。高温下,铪能与氮发生反应。由于受镧系收缩的影响,铪的原子半径几乎和锆相等,因此铪与锆的性质极为相似,很难分离,最主要分别是铪的密度是锆的双倍。铪不与稀盐酸、稀硫酸和强碱溶液作用,但可溶于氢氟酸和王水。铪的氧化态是+2、+3、+4,其中+4价化合物最稳定。

1923年由荷兰科学家科斯特(D.Coster)和匈牙利科学家乔治·德海韦西(George de Hevesy)由X射线光谱中发现。

在莫斯莱对元素的X射线研究后,确定在钡和钽之间应当有16个元素存在。这时除了61号元素和72号元素之外,其余14个元素都已经被发现,而且它们都属于今天所属的镧系,也就是当时认为的稀土元素。

那么72号元素应当归属于稀土元素?还是和钛、锆同属一族?当时多数化学家主张属于前者。法国化学家乌尔班1911年从镱的氧化物中分离出镥后,又分离出一个新的元素。在1914年乌尔班去英国将该元素的样品送请莫斯莱进行X射线光谱检测,得到的结论是否定的,没有发现相当于72号元素的谱线。乌尔班坚信新元素的存在,认为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新研制的机器灵敏度不够,无法检测到样品中痕量新元素的存在。他回到巴黎后与光谱科学家达维利埃共同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改进的X射线谱仪进行检测。1922年5月,他们宣布测到两条X谱线,因此断定新元素是存在的。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的量子论。接着在1921-1922年之间又提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理论。玻尔认为根据他的理论,72号元素不属于稀土元素,而和锆一样是同族元素。也就是说,72号元素不会从稀土元素矿物中出现,而应当从含锆和钛的矿石中去寻找。

根据玻尔的推论,在1922年,匈牙利化学家德梅韦西和荷兰物理学家科斯特对多种含锆矿石进行了X射线光谱分析,果真发现了这一元素。他们为了纪念该元素的发现所在地——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命名它为hafnium,元素符号定为Hf。后来德梅韦西制得了几毫克纯的铪的样品。

它存在于大多数锆矿中,地壳中含量很少。常与锆共存,无单独矿石。

从含钛矿石钛铁矿和金红石的重矿物砂矿石的矿床中可以开采出大量的锆,因此也会产生大部分的铪。锆是一种良好的核燃料棒包覆金属,它具有非常低的中子捕获截面和高温下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然而,由于铪的对中子的吸收性质,锆中的铪杂质将导致其对于核反应堆的有着危害,将锆和铪完全分离对于在核电中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无铪锆的生产会将锆和铪分离,这也是铪的主要来源。

铪和锆的化学性质极其相似,这使得它们难以分离。最初使用的方法是分级结晶(英语: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chemistry))法,利用氟代酸铵的溶解度不同,以及分级蒸馏法,利用的氯化物的沸点不同,但它们尚未用于工业化。自从20世纪40年代选择锆作为核反应堆的材料后,相应的分离方法需要得到开发。因此具有多种溶剂的液-液萃取法得到了研究,并且现在仍然用于铪的生产。约半数金属铪是通过锆提纯而产生的副产物得到的。分离的最终产物是四氯化铪。提纯的四氯化铪通过钠或镁对其的还原反应来制备金属铪(克罗尔法)。

Arkel和de Boer开发出了进一步提纯铪的方法,利用了化学传递反应(英语:chemical transport reaction):在密闭容器中,铪与碘在500 °C的温度下反应,形成四碘化铪;再在1700 °C的钨丝上,发生逆反应,分解得到碘和铪。铪在钨丝上形成固体包裹在上面,而碘可以与多余的铪反应,使转化趋于稳定。

晶体结构有两种:在1300℃以下时,为六方密堆积(α型);在1300℃以上时,为体心立方(β型)。具有塑性的金属,当有杂质存在时质变硬而脆。空气中稳定,灼烧时仅在表面上发暗。细丝可用火柴的火焰点燃。性质似锆。不和水、稀酸或强碱作用,但易溶解在王水和氢氟酸中。

在大部分铪的化合物中,铪呈现+4价,在溶液中为无色的。二氧化铪、四氯化铪和四碘化铪是常见的化合物。铪盐在水中会发生水解,但倾向比相应的锆盐要小。

铪的化合物Ta4HfC5是目前已知物质中熔点最高的,为4,263 K(3,990 °C);尽管在2015年有模拟计算预测一种Hf-C-N材料的熔点比其高200 K,但尚未经实验证实。

铪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配合物,如氟铪酸盐有HfF2−
6、HfF3−
7、HfF4−
8等几种,氯、溴、碘代的铪酸盐有过报道。乙酰丙酮铪、乙醇铪等有机盐也是已知的。

由于它容易发射电子而很有用处,如用作白炽灯的灯丝。铪和钨或钼的合金用作高压放电管的电极用作X射线管的阴极。由于它对中子有较好的吸收能力,抗腐蚀性能好,强度高,因此常用来做核反应堆的控制棒,以减慢核子连锁反应的速率,同时抑制原子反应的"火焰"。

最近,英特尔及IBM分别用铪的化合物来取代原先半导体上常用的二氧化硅绝缘材料,大幅减低其芯片厚度。研究机构分析,使用该技术可以让处理器制程在今后提高两个时代到22nm,让摩尔定律的失效期继续延后。


Lu
原子序数:
71
原子量:
174.967
熔点(K):
1925
沸点(K):
3675
电负性:
1.27


Hf
原子序数:
72
原子量:
178.49
熔点(K):
2506
沸点(K):
4876
电负性:
1.3


Ta
原子序数:
73
原子量:
180.948
熔点(K):
3290
沸点(K):
5731
电负性:
1.5


W
原子序数:
74
原子量:
183.84
熔点(K):
3695
沸点(K):
5828
电负性:
2.36


Re
原子序数:
75
原子量:
186.207
熔点(K):
3459
沸点(K):
5869
电负性:
1.9


Os
原子序数:
76
原子量:
190.23
熔点(K):
3306
沸点(K):
5285
电负性:
2.2


Ir
原子序数:
77
原子量:
192.217
熔点(K):
2739
沸点(K):
4701
电负性:
2.2


Pt
原子序数:
78
原子量:
195.084
熔点(K):
2041.4
沸点(K):
4098
电负性:
2.28


Au
原子序数:
79
原子量:
196.967
熔点(K):
1337.33
沸点(K):
3129
电负性:
2.54


Hg
原子序数:
80
原子量:
200.59
熔点(K):
234.32
沸点(K):
629.88
电负性:
2.00

相关

  • 蒽醌类药物蒽醌(Anthraquinone,化学式:C14H8O2),又音译作安特拉归农,是一种醌类化学物。蒽醌的复合物存在于天然,也可以人工合成。工业上,不少染料都是以蒽醌作基体;而不少有医疗功效的药用植物
  • 磷的同位素磷(原子量:30.973762(2))共有23个同位素,其中31P是稳定的,其他都具有放射性。30P是人类获得的第一种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
  • 瑟莫赫特瑟莫赫特(Semerkhet)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第六位法老,其统治在公元前2950年前后。瑟莫赫特统治期间记载甚少,但是据曼涅托的记载,他的统治似乎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其间发生了数
  • 兜虫兜虫亚科(Dynastinae),为鞘翅目金龟子科的其中一个甲虫亚科,成员里的雄性成虫大多都拥有或大或小的犄角,也因此吸引了许多收藏家争相收藏,如目前已知最长的甲虫长戟大兜虫、重量感
  • 中世纪早期拜占庭亚美尼亚,有时也称作西亚美尼亚,是对亚美尼亚王国被并入拜占庭帝国部分的称呼。其范围大小随着时间而变化,取决于拜占庭对亚美尼亚的控制程度。拜占庭与萨珊帝国先后于38
  •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一度冠以“珠峰计划”的代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9年底开始实施,目的就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项计划是由中央专项直接拨款来支持入选研究
  • 西瓦利城西瓦利城(West Valley City, Utah)是美国犹他州盐湖县的一座城市,因位于盐湖谷西北部而得名。面积91.8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19,841人,是该州第三大城市。1980年由四个无建制地区
  • 芝加哥都会区芝加哥大都市区(英语:Chicago metropolitan area)是指范围包括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及其郊外的大都市区。芝加哥大都市区的定义并不统一,按照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的定义,芝加
  • 米沙鄢人比萨扬人或译比萨扬人、米沙鄢人、未狮耶人、维塞亚人,是菲律宾最大的民族。约有218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2%,主要分布在萨马岛、保各岛、宿务岛、内格罗斯岛和帕奈岛。另外,比
  • 矮黑人尼格利陀人(Negrito)又称矮黑人,是东南亚的半游牧民族,零星分布于菲律宾、马来半岛、泰国、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是目前被了解最少的人类族群之一。他们可能是东南亚(包含新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