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吉萨战役

✍ dations ◷ 2025-07-02 01:32:48 #蒙吉萨战役

蒙吉萨战役(Battle of Montgisard),又译蒙吉萨尔战役,阿尤布王朝苏丹萨拉丁与身患麻风病的16岁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四世在1177年11月25日进行的战争。鲍德温四世率领的十字军以少胜多,战胜了萨拉丁的军队。

1177年,佛兰德伯爵即阿尔萨斯的腓力率军抵达耶路撒冷王国,前往圣地朝圣。腓力和鲍德温计划联合拜占庭帝国,以海军进袭萨拉丁统治的埃及。一支拜占庭舰队随后到达阿卡,然而患有严重麻风病的鲍德温四世无法带领军队,于是他建议由阿尔萨斯的蒂耶里统帅,但后者以不愿与邻国发生战争为由拒绝。结果这一计划未能实现,拜占庭的军队也返回国土。

1177年秋,萨拉丁在计划从埃及入侵的消息传到耶路撒冷。鲍德温四世率领375名骑士离开耶路撒冷,来到阿斯卡伦试图加强该地的防御,结果在此被萨拉丁派来的多达26000人的军队阻隔。一年前方从阿勒颇的监狱中释放的沙蒂永的雷纳德(外约旦领主,萨拉丁的仇敌)与鲍德温四世一道被困。随军的贵族还有圣殿骑士团首领,大团长奥多圣阿蒙(英语:Odo de St Amand)、伊贝林的鲍德温和伊贝林的贝里昂兄弟以及伊德萨伯国君主乔治林三世等。圣殿骑士的另一支部队试图前往阿斯卡伦与鲍德温四世会合,无奈也在加沙被包围。

萨拉丁认为鲍德温四世凭借如此少量军队必定不敢尾随,便在处死俘虏后开始向耶路撒冷进军。他沿途攻打拉姆拉(Ramala)、卢德(Lydda)和阿素夫(Arsuf),并允许一半部队分散在一个广阔的区域以便抢掠补给,试图激怒耶路撒冷的守军使他们出城迎战。而萨拉丁亲自率领另一半军队直逼耶路撒冷。然而,出乎萨拉丁意料的是,由于包围鲍德温四世的力量不足,国王和圣殿骑士们已经成功突围,正在试图赶在萨拉丁之前回援耶路撒冷。

国王率领的基督徒们沿海岸进军,最终在拉马拉附近的蒙吉萨与萨拉丁遭遇,令后者猝不及防。萨拉丁的军队正处于长途进军后的混乱中,尚未作好激战准备。他们在恐慌中集结御敌,而在远距离目睹穆斯林军队的压倒性数量后,基督徒们感到了巨大的恐惧。

法国画家查理·菲利普·拉利维耶尔(Charles Philippe Larivière)的油画《蒙吉萨战役》(法语:La Bataille de Montgisard)生动地描绘了鲍德温四世随后的行动:他下马指示伯利恒大主教升起基督教圣物“真十字架”,随即国王伏倒在十字架面前,恳求上帝赐与胜利。祈祷之后,他要求自己的部下们发起冲锋。军队冲向匆忙集结的穆斯林,势如破竹。据说,年轻的麻疯病国王(鲍德温四世)于基督徒冲锋的时候奔驰在最前线,旁边的“真十字架”发出太阳一般璀璨的光芒。萨拉丁的军队迅速溃败,大部分阵亡。军队辎重全部被夺走,萨拉丁的侄子也在战役中被杀,他本人仅凭迅捷的骆驼才得以逃脱。

鲍德温四世率军追击到黄昏方才返回阿斯卡伦。由于丧失了九成以上的军队(特别是马木留克奴隶近卫军),加之大雨滂沱,萨拉丁决定撤退回国,沿途还遭到了贝都因人的骚扰,最后只剩不足十分之一的战士返回埃及。

鲍德温四世一直追击至西奈半岛,在此遭遇抵抗,未能继续前进。

蒙吉萨战役在基督教世界引起巨大反响,鲍德温四世也获得崇高威望,人们甚至将他和耶路撒冷王国的建立者布永的戈弗雷相提并论。而这场胜利,也很快成为一段传奇。

然而耶路撒冷王国并没能巩固胜利果实,两年之后的1179年萨拉丁即整顿军队卷土重来。

因为相信这场胜利是得到了神的眷顾,鲍德温四世在战场所在地修建了一座修道院以纪念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因为战争爆发的日期恰好是她的纪念日。

蒙吉萨战役在2005年的电影天国王朝中有所涉及。

瑞典作家杨库卢(Jan Guillou)关于十字军的小说 (ISBN 91-1-300733-5)亦有对蒙吉萨战役的描写。

日本作家盐野七生写的《十字军物语》有描述战争的经过。

相关

  • 自治共和国共和国(俄语:Республика),亦即是在俄罗斯联邦下为了实现民族区域自治而成立的地方自治行政单位,延续于原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下的自治共和国,根据俄罗斯宪法
  • 金坦波金坦波(英语:Kintampo)为加纳布朗阿哈福地区的城镇以及旅游景点,位在加纳中央。该镇于2004年成为北金坦波自治市政区的首府。金坦波人口有49,046人。该城镇曾是金坦波县的首府。
  • 大都会北方铁路大都会北方铁路(英文名称为Metro-North Commuter Railroad Company,简称Metro-North)是一个提供纽约上州与康乃狄克州的居民往返纽约市的通勤铁路。所有列车的纽约市终点站是大
  • 约翰逊·阿吉伊-伊龙西约翰逊·托马斯·乌穆纳奎·阿吉伊-伊龙西少将 (Major General Johnson Thomas Umunnakwe Aguiyi-Ironsi) (1924年3月2日-1966年7月29日) 尼日利亚军事将领。伊博族人。1966
  • 霍比甘杰县霍比甘杰县(孟加拉语:ভোলা জেলা)是孟加拉国锡尔赫特专区的一个县,位于该国东北部,南界印度,北界加尔尼河和比比亚纳河。面积2,636.58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757,665人。下
  • 中断向量中断向量(Interrupt vector)是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或中断向量表(它是一个中断处理程序地址的数组)的表项。系统程序必须维护一份中断向量表,每一个表项纪录一个中断处理程序(I
  • 佴姓佴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490位。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佴姓是以地名为姓氏。《氏族略》记载:“江宁有佴村,是佴氏所居之村也”。另外在云南、山东和明朝时的滁
  • 非计算非计算是一种用于可逆电路的技术,用于清除辅助位(英语:Ancilla Bit)上的临时副作用,以便可以重复使用它们。非计算对于量子计算很重要。中间效应是否尚未计算会影响状态在测量结
  • 赞宁赞宁(919年-1001年),俗姓高。吴越吴兴郡德清(今属浙江)人。生于贞明五年(919年),先人是黄河流域的渤海郡人,隋末徙吴兴郡清德县。后唐天成年间赞宁在杭州祥符寺出家。后入天台山受具足戒,先学四分律,精研三藏。后往灵隐寺,习南山律,旁通儒、道二家。文辞颇善,与人谈论,辞辩纵横,虽东方朔、张茂先亦不能过,人称“律虎”。吴越武肃王时曾任监坛和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宋太祖赐赠紫衣。宋太宗征他入汴京,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随吴越王入朝,赐号“通慧大师”。太平兴国初,奉诏编修《大宋僧史略》3卷,充右街副僧录
  • 山东省立第八中学山东省立第八中学,简称省立八中,也被称为烟台八中,山东省烟台市历史上的第一所省立中学,其前身是清朝末年创建的登州府官立中学堂,1913年改称山东省立第十三中学,1914年改称山东省立第八中学,1929年迁至烟台,与东海中学合并,1934年改称山东省立烟台中学,1938年停办。清朝末年实行新政,清政府命令各省创建大学堂,各府、直隶州创建中学堂。自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起,山东各府直隶州相继开办中学堂,其中登州府于1902年将官办学校瀛洲书院改办为登州府官立中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学堂校址由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