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佩德森

✍ dations ◷ 2025-07-11 05:08:14 #.276佩德森

.276佩德森(7×51mm)是美国陆军开发的7 mm实验性子弹。被运用于佩德森步枪与早期型号的M1加兰德步枪。

这种子弹诞生于1923年,意在取代老旧的.30-06 春田步枪弹。在一开始的时候,M1加兰德步枪使用的便是.276佩德森,它在其独特的弹夹中装有十发子弹。.276佩德森比 .30-06更短、更轻,这使得在装填弹药的时候比长.30-06更轻松。但是美国陆军参谋长将军,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在证实.30-06子弹依旧可行后,于1932年拒绝了.276佩德森。

佩德森的子弹的长度是0.284英尺(7mm)。出膛速度为2,400英尺每秒(730 m/s),弹丸重140至150格令左右(9.1至9.7g)。弹壳有2英尺(51 mm)长,且具有明显的锥度。而锥形的子弹就需要使用类似于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的高度弯曲的弹匣,尽管这对于佩德森步枪和加兰德步枪的短弹夹来说无关紧要。

在.276佩德森刚刚推出时,就成为了一个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美国陆军想要一种能够发射.30-06子弹的通用自动步枪,但是这种弹药应用在现在的步枪上后坐力太大,不适于全自动射击(如勃朗宁自动步枪和邵沙轻机枪)。和春田类似重量的步枪则需要使用更小的弹药。而在这个问题上,佩德森子弹被视为是毁伤与后坐力上的妥协。因为与当时的大多数军用步枪弹药相比,它的毁伤不足,但也减少了后坐力。尽管克服了这些早期全自动所存在的问题,但最终美国陆军还是选择了M1加兰德步枪。加兰德步枪本来打算换装.276佩德森的,但当时认为的是替换所有步兵的枪支成本过高,所以也就继续沿用.30-06子弹了。

二战后不久,英国设计师出于与佩德森不同的原因,开始研制一系列的中间型威力7mm子弹,并向德国人的7.92×33mm Kurz短弹学习。而美国则是坚持使用0.30的口径,主要是因为希望在步枪和机枪之间能够实现弹药通用,并且需要在至少2,000码外造成有效杀伤。战后,美国人也开始开发一种更短的.30步枪弹,主要应用与全自动步枪,这也就促成了7.62×51mm NATO的形成,不仅更轻更短,并且弹道与.30-06相类似。而英国则是研制出了.280英寸弹,这种子弹它在口径、子弹重量和速度方面都与.276佩德森有相似性。

尽管.276佩德森或后来的.280英寸弹都未被采用,但直径为6.5至7mm的中间型威力子弹的概念还远未消亡。在采用7.62mm北约弹之后,阿玛莱特提交了他们的AR-10进行评估。美国陆军建议他们重新设计该枪以发射0.256口径的子弹。虽然这个建议没有了下文,但陆军后来对其他的弹种进行了许多研究。目前的研究是集中在6.8mm雷明顿SPC和6.5 mm格伦德尔(尽管它们的目的是改进5.56×45mm,而不是重新开发7.62×51mm NATO的替代品)。

相关

  • 中胶层中胶层是存在于腔肠动物体表的两层上皮细胞之间的一种透明、胶状物质。中胶层的主要构成物质是水。除此之外,还包括几种纤维状蛋白,例如胶原质和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 中胶
  • 格 (语法)格(拉丁语:casus,英语:case),格位,狭义上称为语法格,在格语法中称为表层格,是名词、代词、分词、数词或形容词等词类当中,反映其在短语、从句或句子中所起语法功能(英语:grammatical fun
  • 弗里德里希·莱布尼茨弗里德里希·莱布尼茨(德语:Friedrich Leibniz或德语:Leibnütz;1597年–1652年)是一名路德宗律师、公证员、登记员和莱比锡大学伦理学教授。他是知名博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 刘沛然 (画师)刘沛(1884年-1972年),字沛然,号石庄、石巅、作云,又称“阿沛师”或“阿沛司”,是一位出身台中石冈的彩绘工艺师。光绪十一年(1884年),刘沛出生于台湾府台湾县捒东上堡石岗仔万安村;他的
  • 卡伦·佛森卡伦·佛森(Karin Fossum,1954年11月6日-)是挪威犯罪小说作家 ,通常被称为“挪威的犯罪女王”。她以侦探Konrad Sejer系列犯罪小说闻名,该系列已被翻译成25种语言,并荣获多个奖项。
  • 卡罗内拉峰坐标:46°05′26″N 10°05′26″E / 46.09056°N 10.09056°E / 46.09056; 10.09056卡罗内拉峰(意大利语:Cime di Caronella),是意大利的山峰,位于该国北部,由伦巴底大区负责管辖,
  • 索内·阿鲁科 '',1989年2月19日-),是一名尼日利亚的职业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现效力于英甲俱乐部伊普斯维奇。最后更新:2016年5月7日
  • 杨守亮杨守亮(?-894年),本姓訾,唐朝军事人物。杨复光之养子,改姓杨,早年为扈跸都将,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全靠养伯杨复恭提拔。景福元年(892年),杨守亮与西川节度使王建在四川东部交战,史称梓州之战。大顺二年(891年),杨复恭失势,十一月八日,昭宗令天威都将李顺节等人逮捕杨复恭。张绾、杨守信奋死抵抗,九日禁军刘崇望前兵增援,杨复恭趁混乱之际前去兴元依靠守亮。静难节度使王行瑜,镇国节度使韩建,同州节度使王行约,秦州节度使李茂庄,争先上书,说杨守亮藏匿杨复恭。唐昭宗命李茂贞为招讨使,与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合力进取
  • 卜居《卜居》是一部短篇作品,收录于《楚辞》(一称《南歌》)。虽然传统上认为是屈原所作,但他是作者的可能性很小。(Hawks 2011 : 203)《卜居》更是对屈原一生中一个事件的传记或伪传记,主要是散文,但有一段被认为是屈原的名言的简短的附带诗句。该轶事讲述了屈原如何拜访一位大占卜师以解决他的一些道德困惑,方法是通过塑形术或铸造蓍草茎。然而,最后占卜师以在这种情况下占卜无济于事为由为自己辩解。
  • 英格兰的琼英格兰的琼(英语:Joan of England,1165年10月-1199年9月4日),是西西里王后和图卢兹伯爵夫人。她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和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诺的第七个孩子。从出生起,她就注定了将有政治和王室的婚姻。她嫁给了西西里王国的古列尔莫二世,后来嫁给图卢兹伯爵雷蒙六世,这是两位在中世纪欧洲政治格局中具有非常重要和有影响力的人物。琼于1165年10月出生在昂热城堡。她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和王后阿基坦的埃莉诺的第七个孩子。她在母亲在温彻斯特和普瓦捷的宫廷度过童年。作为一个年轻的安茹公主,琼的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