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管圆线虫
✍ dations ◷ 2025-10-08 20:26:07 #广州管圆线虫
广东住血线虫(学名: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是住血线虫属的一种寄生虫,因为生活周期中会寄生在老鼠肺部,所以又叫鼠肺虫(英语:Rat lungworm),可引起的病名称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病征包括嗜伊红性脑膜脑炎和脑膜炎。旧属后圆线虫科,今属后圆线虫总科的住血线虫科。本物种由中国寄生虫学家陈心陶于1935年首度在广东省的鼠只发现;1945年日本殖民台湾时期由野村和林两人于台南县在一名15岁日本人的脑脊髓液里发现,为首次在人体所发现。他们留意病人曾经吃过未经煮熟的食物,而这些食物很可能为鼠只所感染。1955年,Mackerass & Sanders确认了这种线虫在鼠只体内的生命周期,并以腹足纲物种作为中间宿主,透过血液、脑部及肺部传染鼠只。
1985年6月27日,台湾知名酱油厂金兰食品董事长锺秋桂一家因生食非洲大蜗牛(Lissachatina fulica)而感染广东住血线虫,导致锺秋桂夫妇及长子锺德富、母亲锺林腰共四人死亡,次子锺德尚卧床十年后也不治逝世,全家仅当时身在美国的三子锺德亨幸存。2013年,美国佛罗里达州首度发现这种线虫透过非洲大蜗牛来散播,使人关注这物种肆疟的范围在扩展。在大鼠肺动脉所产下的卵,于微血管中孵化成第一期幼虫,经气管食道在粪便排出体外。软体动物(例如:非洲大蜗牛)可摄食入第一期幼虫,在体内发育成第三期幼虫,人或老鼠(尤其是大鼠)吃下软体动物或受污染的饮水或生菜而得病。在啮齿类,幼虫穿过肠管进门脉循环后,移至宿主脑部经脱皮两次,回到宿主肺脏。
在人体中,幼虫进入脑部不再发育。在动物的临床症状:轻度感染不显性,大鼠可见肢体无力,步伐障碍、呼吸促迫,发绀、流鼻血; 血样泪水。严重时,会昏睡、脑僵直、麻痹、死亡。在人临床症状常见有脑炎、脑膜炎、恶心、呕心、发烧、角膜炎 、虹膜炎、视网膜水肿、严重会昏睡及死亡。MRI定位仪激光可观察患部;腰椎穿刺抽取脑脊髓液、检测嗜酸性球增加数量亦可作为诊断,用血清以及脑脊髓液进行ELISA抗原-抗体测试。除了扑灭鼠类外,应该要移除其第一中间宿主,像是螺蛳、非洲大蜗牛等,食物应该确实煮熟,及在-15℃下冷冻保存达24小时以上。不食用未煮熟之螺蛳、蛞蝓、淡水明虾、生菜等中间宿主;要注意非洲大蜗牛的接触史,以防其粪便或是黏液中带有虫卵,并且应全面清除;也需要注意储虫宿主的大鼠是否造成排泄物污染食物的可能。此防治措施施实背景以台湾为主,其他地方应参考当地可能的野生动物,而修正公卫策略。人类感染发生于整个大洋洲(特别是夏威夷、萨摩亚群岛、所罗门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尼、菲律宾和澳大利亚北部);东南亚(特别是泰国、台湾、日本以及印度);一些感染曾报告于非洲和中南美洲,亦有报告存在美国纽奥良和路易斯安那。
相关
- 肾上腺哺乳类动物中,肾上腺是呈三角形的内分泌腺体,位于肾脏上方,因而得名。其主要功能为通过合成皮质类甾醇和邻苯二酚胺(例如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来调控身体对压力产生的反应。人体中,肾
- BB细胞(B淋巴球)有时称之为“朝囊定位细胞”(bursa oriented cells),这是因为它们首次在鸡的腔上囊(Bursa of Fabricius)被提及的关系。在肠道的派亚氏腺体(Peyer's glands)中的淋巴组
- 有孔虫类见内文有孔虫门(学名:Foraminifera),为变形虫状原生生物的大分类。它们拥有的网状假足及幼细线状细胞质会分散及融合而形成动态的网,它们会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室的外壳,部分在结构上
- 兰索拉唑兰索拉唑(Lansoprazole),以 Prevacid 等品牌销售,为一种抑制胃产生胃酸的药物。没有证据表明其有效性与其他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有效性有所不同。兰索拉唑早先是通过鼻胃管(英语:Nas
- 电解质不平衡电解质在生物体的自平衡维持上相当的重要。电解质可调节心臓及神经机能、输送氧气、维持体液平衡(英语:fluid balance)及酸碱平衡等。电解质的不平衡可能因为以下原因而产生:过
- 威廉·S·蒂利特威廉·S·蒂利特(英语:William Smith Tillett,1892年7月10日-1974年4月4日),美国内科医师和微生物学家,纽约大学医学院(英语: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教授,出生于北卡
- 蟾蜍蟾蜍俗称癞蛤蟆,是无尾目下的一类动物,大部分蟾蜍耳后有毒腺,分泌毒性分泌物,可以制作中药“蟾酥”蟾蜍自然脱落的表衣膜即是中药材蟾衣。蟾蜍科的动物大约有250种,分布在除了澳
- 颈阔肌颈阔肌是使嘴向下伸张的肌肉。它是一块表面肌肉,也就是说,它不直接连在骨骼上,与胸锁乳突肌重叠。沿下巴和颈的两侧各有一大块颈阔肌,每块的形状就像一把倒置的扇形。此扇形的
- 附加符号؋ ₳ ฿ ₿ ₵ ¢ ₡ ₢(英语:Brazilian cruzeiro) $ ₫ ₯ ֏ ₠ € ƒ(英语:Florin sign) ₣ ₲ ₴(英语:Hryvnia sign) ₭ ₺
- 生命力生命力论(英语:Vitalism,又译为生命主义、生气论、生机论、生机说、生命力)在人类历史上存在长久的历史,现代版本是19世纪初由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一般认为“生命力”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