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蟹守螺总科
✍ dations ◷ 2025-10-03 20:45:56 #蟹守螺总科
蟹守螺总科(学名:Cerithioidea,舊稱Cerithiacea),是腹足纲之下的一个超科,包括有200多个物种,广泛生活于海洋、咸淡水交界及淡水中。原属中腹足目,今属吸螺类(Sorbeoconcha)支序。另外,亦有分类将本总科提升至目级,称为“Neotaenioglossa”,可译作“新纽舌目”或“新带舌目”。本总科有:蟹守螺总科本身是一个分化程度很高的总科。其物种遍布全世界,但主要生活于热带及亚热带多石的潮间带海岸、长满海草的海床及叶状海藻的生长处。但亦偶尔在河口和淡水也有它们的栖息地。除了南极洲,其物种遍布各大洲。无论是红树林、河口滩涂、水流湍急的河流和波澜不惊的湖泊,它们都是主体的物种成员。本总科的化石纪录最远可以追溯至三叠纪早期,然后在白垩纪开始辐射四散。蟹守螺总科相信应该是单系群,但科与科之间的种系发生学关系仍然在研究中,主要是因为当中的线粒体重组DNA的排序没有办法解答这些问题。现时蟹守螺总科有约 1092-1164 个现存物种,约 200 个属,合共 17 个科。根据2005年《布歇特和洛克罗伊的腹足类分类》,本分类包括下列各科:(已灭绝物种以 † 符号表示。)It is possible that a further detailed examination may show that the polyphyletic families Melanopsidae and Pleuroceridae are one family. There is also a clos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milies Modulidae and Potamididae and between the families Cerithiidae and Litiopidae.Bandel (2006)对蟹守螺总科作出多项重大转变,当中包括把原来属于总科的地位改为不分级的蟹守螺类支序(Cerithimorpha)。其他改变包括:2009年,肋蜷科旗下的短沟蜷亚科(Semisulcospirinae)获Strong & Köhler (2009)提升为短沟蜷科(Semisulcospiridae)。蟹守螺总科包括下列各科:以下分类单元被移往其他分类:
相关
- 50S亚基50核糖体亚基是原核细胞内70S核糖体中的较大亚基。该亚基由一条5S rRNA、一条23S rRNA及约34个核糖体蛋白质分子构成,在原核翻译中负责在tRNA转运来的氨基酸分子之间形成肽键
- 动态平衡动态平衡发生于两个逆向但同步的过程当中。首先见于化学,但后来在生态学、经济学而至政治学等均有所应用。在一个可逆的化学反应中,当正向反应及逆向反应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就会
- 脱水反应失水反应,也称脱水反应,是消除反应的一类,反应中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脱去水。加速失水反应进行的化学试剂一般称为失水剂。醇失水成烯或醚的反应是常见的失水反应之一,反应通常需
- 念佛念佛,又叫佛随念(梵语:buddhānusmṛti,巴利语:buddhānussati),本来指的是念佛的十个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有时作无上士调御丈夫,或无上士及调
- 基地台基站(Base Station,缩写BS,又称基地台)是固定在一个地方的高功率多信道双向无线电发送机。它们典型的被用于低功率信道双向无线通讯,如移动电话、手提电话和无线路由器。用手机打
- EP-3EEP-3A/B猎户式(EP-3A/B Orion)与EP-3E白羊I/II型(EP-3E Aries I/II)是一系列主要由美国海军所操作,配备有涡轮推进引擎的信号侦察机。它的机身设计取自同厂的P-3“猎户”海上巡逻
- 有效温度有效温度是与一个黑体温度同等量相同的其能够发出的辐射。常在一个黑体的发射率未知时使用。有效温度是恒星依据斯特凡-波兹曼定律
- 胡经甫胡经甫(1896年11月21日-1972年2月1日),原名宗权、笔名胡烈,祖籍广东三水,出生于上海,昆虫学家,中国昆虫学的奠基人之一。由他编著的《中国昆虫名录》是中国昆虫学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
- 核磁核磁共振(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是基于原子尺度的量子磁物理性质。具有奇数质子或中子的核子,具有内在的性质:核自旋,自旋角动量。核自旋产生磁矩。NMR观测原子的方法,是
- 缓冲区缓冲区,又称中立区、中立地带等,指的是位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通常是国家,但不一定是国家)之间的地域性区域。根据缓冲区的类型,它可以用来分隔或连接这些地区。缓冲区的一般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