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朝国歌
✍ dations ◷ 2025-07-19 18:50:32 #清朝国歌
清朝订定国歌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清朝曾先后使用《普天乐》、《李中堂乐》、《颂龙旗》作为其半官方国歌或代国歌。1911年,清政府将《巩金瓯》定为国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正式国歌。不过6天后辛亥革命便爆发,所以《巩金瓯》没有流行起来。关于“普天乐”与“华祝歌”是否同一首歌,曾有不少争论。后世整理史料发现,《普天乐》和《华祝歌》无论是曲调还是歌词都完全不同,应为两首歌曲。1878年(光绪四年),清朝外交官曾纪泽出使英、法,两年后又兼任驻俄公使,谱写了名叫《普天乐》的歌曲,并作为“国乐”的草案上呈朝廷,但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不过在海外已被当作国歌来演奏。节奏过于缓慢,经常受到批评。《普天乐》完整歌词已不可考,但其中包含了“一统旧江山,亚细亚文明古国四千年!最可叹:犹太、印度与波兰,亡国恨,谈之心寒!”之类的词句,有救亡图存之意涵。光绪九年(1883年)至十年(1884年)的《曾纪泽日记》里曾记述作“国调”词谱,名“华祝歌”。具体歌词如下:圣天子
奄有神州
声威震五洲
德泽敷于九有
延国祚
天长地久
和祥臻富庶
百谷尽有秋
比五帝
迈夏商周
梯山航海
万国献厥共球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清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外交特使的身份,赴西欧和俄罗斯访问,因为要在欢迎仪式上演奏来宾的国歌,所以找了一首王建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家乡安徽庐剧中的“倒七戏”配乐,临时作为国歌(一说在唱国歌的场合直接唱庐剧唱段),后来成为清朝对外场合之代国歌。称《李中堂乐》。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车驾六龙。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颂龙旗》,清朝官员们就用这首军歌权代国歌。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
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
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
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注1:歌词里面的“兆”表示一百万。注2: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位留学生任彬,从当地图书馆中找到的第一句歌词是“于万斯年”,由于“于斯万年”及“于万斯年”在古文中都有此讲法,所以很难确定哪一个正确。1911年10月4日(宣统三年八月十三日)清政府“谕旨颁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正式国歌《巩金瓯》,严复作词,名义上溥侗谱曲,曲谱实际来自康熙时期的皇室音乐,郭曾炘修订。歌词是文言文。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
喜同袍,清时幸遭。
真熙皞,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海滔滔。《巩金瓯》:
相关
- 乙糖乙糖(Diose),又称为二碳糖,是含有两个碳原子的单糖。因为一般被确立的单糖化学式为(C·H2O)n,且n为3或以上,所以乙糖并不在单糖的正式定义下。无论如何,即使它并不符合化学式(C·H2
- 礼拜礼拜可以指一种宗教活动或是指一个星期:基督教天主教派和东正教派的主日(星期日)崇拜称为主日弥撒。在一些基督教新教教派(常在华语里直称为“基督教”)中,则称为“礼拜”或“敬
- 伏特伏特(英语:volt)是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符号V。在一根均匀的、宽度和温度固定的导线上假如有一安培电流流动,那么导线的电阻在一定的距离内将电能转化为热能1瓦(W=1J/s)。这个距
- 电磁波谱在电磁学里,电磁波谱包括电磁辐射所有可能的频率。一个物体的电磁波谱专指的是这物体所发射或吸收的电磁辐射(又称电磁波)的特征频率分布。电磁波谱频率从低到高分别列为无线电
- 伪鳄类伪鳄类(Pseudosuchia)是主龙形下纲中的两个主要演化支之一。它们的头骨通常是厚重的,尤其是与鸟颈类主龙相比;伪鳄类主龙的口鼻部通常是长而狭窄的,颈部短而强壮,四肢的结构介于典
- 卡路里卡路里(Calorie,缩写为cal),简称卡,是一物理学能量单位,其定义为将1克水在1大气压(101.325kPa)下提升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由于科学家发现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比热容不同,所以衍生了以
- 辅酶B辅酶B(英语:Coenzyme B)是一种辅酶,在产甲烷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需要被用到。 辅酶B的完整化学名称为7-巯基庚酰苏氨酸磷酸酯(7-mercaptoheptanoylthreoninephosphate)。分子中含
- 北太平洋暖流北太平洋洋流(英语:North Pacific Current),或称北太平洋漂流,是一股位于太平洋约北纬40度左右的洋流,为北太平洋近极环流的一部分。北太平洋洋流是由沿着日本东部海岸北向的黑
- LGBT历史年表以下内容为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与跨性别者(LGBT) 的历史年表。
- 声源音源,即为音的发生源。常见的音源包括:硬件音源,呈现方式以合成器、电子琴、电子管风琴、之类的电子乐器最为常见,硬件内置音源规格,拥有庞大的声库,最杰出音色采样,市面上的电子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