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时性

✍ dations ◷ 2025-07-13 16:21:11 #共时性

共时性(德语:Synchronizität,英语:synchronicity,又译同时性、同步性),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192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内涵包括了“有意义的巧合”,用于表示在没有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出现的事件之间看似有有意义的关联。荣格在他的事业历程中为这个概念下了几种不同的定义,如“非因果性原理”、“有意义的巧合”以及“非因果性平行”。荣格认为,这些表面上无因果关系的事件之间有着非因果性、有意义的联系,这些联系常取决于人的主观经验。荣格提出这一概念的时期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但是他在1951年的爱诺思研讨会上作报告时才给出了一个完整的结论。

1952年,荣格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共时性——一种非因果性原理》(Synchronizität als ein Prinzip akausaler Zusammenhänge)。这篇论文和诺贝尔奖得主沃尔夫冈·泡利写的一篇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都被收录在同一卷中,而泡利有时会抨击荣格的想法。荣格认为当事件可能都是都是被因果关系所关联的,它们也有可能可以通过意义相关联。由意义所关联的事件之间不需要因果关系上的解释,这通常不违背因果性公理,但是在少数情况下会造成过早放弃因果解释的后果。

荣格在辩论关于超自然现象的存在时也使用了共时性的概念,一名相信超自然现象存在的作者阿瑟·库斯勒就在他1972年出版的《巧合的根源》(The Roots of Coincidence)中讨论了共时性。这一种超出仅仅巧合或一般意义上的超自然现象的共时性的想法被学术界所广泛的抗拒。

术语“共时性(synchronicity)”由荣格创造,他定义这个词汇用于描述“在时间上同时或巧合发生的非因果性事件”。在他的书《共时性》中,他写道:“由于我们不可能检验所有因果律下可能发生的事情,如何才能识别非因果性结合的事件?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在当在更快的反应中因果关系难以想象出来的时候,可以预计非因果性的事件发生。”

相关

  • 福赛斯县福赛斯县(Forsyth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北部的一个县。面积641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40,383人。县治卡明(Cumming)。成立于1831年。县名纪念美国
  • 危险关系 (1988年电影)《危险关系》(英语:)是一套1988年的美国剧情片,故事改编自基斯杜化·咸顿的舞台剧《危險關係》(),而该剧则是18世纪作家皮埃尔·肖代洛·德拉克洛的小说《危險關係》之英语舞台剧版
  • EkaEka是一个用来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某个元素下面的位置的化学元素命名的前缀。前缀eka-尤其用于命名尚未发现的元素。例如,在发现锗以前它被称为硅下元素(eka-硅,ekasilicon)。
  • 加藤一彦加藤一彦(1937年5月26日-2019年4月11日),日本漫画家,笔名“Monkey Punch(猴子拳)”,代表作《鲁邦三世》。2005年4月成为大手前大学媒体与艺术学院漫画动画教授,2010年5月起担任东京工
  • 索尼帕特索尼帕特(Sonipat),是印度哈里亚纳邦Sonipat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16213(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216213人,其中男性117654人,女性98559人;0—6岁人口27734人,其中男15841人,女11893
  • 复旦诗社复旦诗社为复旦大学关于汉语现代诗歌写作的学生社团。该社团曾举办“光华诗歌奖、红枫诗歌奖”等活动,创办了中国首个以诗歌为主题的高校公益图书馆——复旦诗歌图书馆。还有
  • 安正同安正同(?年-1360年),磁州(今河北省)人。平章政事安祐孙女、王时之妻。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王时以参知政事分省太原,安正同随同前往。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贼军攻陷太原,众人皆逃亡。
  • 仲夏夜之梦《仲夏夜之梦》(英语:),是威廉·莎士比亚在约1590年-1596年间创作的浪漫喜剧。它描绘了以雅典大公忒修斯和希波吕忒婚礼为中心的一系列故事。包括四名​​雅典恋人和六个业余演员
  • 阿德里安·科斯马阿德里安·科斯马(罗马尼亚语:Adrian Cosma,1950年6月5日-),罗马尼亚男子手球运动员。他曾代表罗马尼亚国家队参加1972年、1976年和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手球比赛,获得一枚银牌和二枚铜牌。
  • 普庵派普庵派 与闾山派是台湾民间信仰的重要流派之一,盛行于澎湖、高雄、屏东、台南、彰化沿海等地区,其祖师不同地区流派有其不同说法,但皆同名为普庵,主佛道双修并着重禅学及神通力而衍生的传统民间法教信仰,重视于道法上的神咒、符箓、结印等科仪。普庵派,是区域色彩较浓的民间信仰,法术、符令等传承仅门内弟子所知 民间少有流传 ;着重祭典仪式与法术。普庵派以佛教禅宗普庵印肃信仰为基底,着重其禅学及神通力的方面,仪式授道于藏传佛教之影响,并吸收了道教正一道、印度信仰或密宗中的瑜伽派、伽俐派、儒家经典等理论与思想。教派具强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