亵渎法

✍ dations ◷ 2025-07-18 16:02:47 #亵渎法
亵渎(英语:Blasphemy),又称冒渎,是指对上帝、神灵、宗教上的神话人物、书籍或圣物,作出侮辱的行为,发表批评或负面的言论,或是展现出缺少敬意、轻视的态度。在某些宗教中,认为亵渎是一种宗教上的罪行,如基督教与回教。在此更广泛的意义下,亵渎一词也被用于非宗教的语境下。例如,培根在其著作《学习之促进》中讲到“对于学习的亵渎”。许多文化不允许任何诽谤此文化所建立之宗教中的“神”或众神们的言论和著作。而这些限制,在一些国家有与法律同等的力量。英语:Blasphemy起源自古希腊语:βλασφημέω。古希腊语:βλασφημέω由βλάπτω(伤害性的)与φήμη(言论)两个单字组成。这个希腊单字对应到晚期拉丁文blasphemare与古法文blasfemer。在中世纪时,成为中古英文blasfemen,在现代英文变成blasphemy。亵渎圣灵罪源于普通法中的衡平法,也就是源自教会的法例。因此,在基督教国家,对圣灵在言语上的冒犯是一种罪行。然而,由于这是一条不成文的法例,其具体定义一直欠奉,直到1838年,英国法庭把这条罪具体限制于“保护英国国教会(即安立甘宗)的信仰”。在英国,最后一位因本罪而被判监的案例发生于1922年,案中被告John William Gott因为将耶稣与小丑一起比较而被判入狱。2008年,英国正式废除亵渎圣灵罪。作为一个天主教国家,爱尔兰于2009年修订他们的诽谤法之余,有议员建议把原来判处罚的亵渎法改为刑事罪行。严格来讲沙里亚并无亵渎罪条,亵渎行为看具体身份为穆斯林或齐米而以叛教罪或宣战来分别处理。在伊斯兰世界,亵渎神明是很严重的罪行。在巴基斯坦,有两人就只是因为在对骂时冲口而出的一句脏话被其他人听见,被控以亵渎神明,结果在2000年5月12日被判罚监禁35年。自1987年至2014年,巴基斯坦先后有1000余人被指控亵渎伊斯兰教,其中多数事件是对《古兰经》的亵渎事件。2014年1月,巴基斯坦一名65岁男子以相同罪名被判死,该男子以心理有问题作辩护,还是被驳回。1、 《撒旦诗篇》2、 小说《亵渎》

相关

  • 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英语:John Franklin Enders,1897年2月10日-1985年9月8日),美国医学家和诺贝尔奖持有者。恩德斯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的西哈特福,曾就读于诺亚·韦伯斯特学校与
  • 七国时代七国时代(英语:Heptarchy)是指5世纪至9世纪居住在英格兰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历史时代。七国包括肯特、诺森布里亚、东盎格利亚、麦西亚、埃塞克斯、萨塞克斯和威塞克斯。公元5
  • 抽搐抽搐(英语:Cramp),俗称抽筋,人类身体肌肉系统常见的收缩现象。发作时会使得受伤者感觉疼痛或受到极大压力。常常是因为从静止状态直接转做剧烈运动而导致的。人身体的肌肉是能收
  •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是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增减和结构的改变。畸变为可自然发生的。也有人工诱发。 一些物理因子(如电离辐射)和化学诱变剂能大大提高畸变频率。根据畸变的特殊遗传学
  • 脑震荡脑震荡是一种常见而较轻微的脑部创伤病症,指病人因为意外或头部被猛烈撞击使脑部受震而引发的综合症。其特点为短暂的失忆,清醒后常有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无任何神经系统
  • 吊颈吊颈可以是:
  • 分词在语言学中,分词(英语:participle、拉丁语:participium,是希腊语μετοχη(“分担”)的直译)是一种非定式动词形式,可以用于构成复合时态、语态或作为修饰语。分词常常有其他词
  • 南华大学南华大学可以指:
  • 碎石碎石(英语:Rubble),破碎的小块岩石,它的大小、形状、及纹理都呈现不规则形状。它可能是由于天然因素,或是人为加以破坏后产生。
  • 奥斯塔谷瓦莱达奥斯塔(意大利语:Valle d'Aosta,法语:Vallée d'Aoste;阿皮坦语:Vâl d'Aoûta,Valle意为山谷)是意大利西北部的一个多山的大区,也是意大利面积最小的大区,面积3,263平方公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