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西南印度洋热带气旋季

✍ dations ◷ 2025-07-04 17:45:41 #西南印度洋气旋季,2013年气象

2013-2014年西南印度洋热带气旋季在2013年11月15日开始,并将在2014年4月30日完结(某些地区的热带气旋季将在2014年5月15日完结)。

此文内容只包含在西南印度洋形成的热带气旋的介绍。

风暴是由留尼汪气象部发出报告。如果一个热带低气压在南纬0-40度,东经31-55度之间增强为中度热带风暴的话,马达加斯加就会为它命名。如果一个热带低气压在南纬0-40度,东经55-90度之间增强为中度热带风暴的话,毛里求斯就会为它命名。

如果一个热带低气压在南纬0-40度,东经31-90度之间增强为中等热带风暴的话,马达加斯加或毛里求斯就会为它命名。由于每年都会有新的名字清单,所以不用停用名字。

以下所有气旋的强度及其他相关资讯均以留尼汪气象部公报为准。

在12月13日,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首次把一个位于约北纬10度、东经80度附近的低压区评为LOW。12月14日,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把该低压区升格为MEDIUM, 同日留尼汪气象部把其升格热带扰动02R。

12月15日早上, 留尼汪气象部把02R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升格该系统为HIGH, 并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TCFA)。

12月16日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把02R升格为中度热带风暴, 毛里求斯气象部门将其命名为Amara(阿马拉)。

12月17日凌晨,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升格该系统为热带风暴, 编号03S。

12月18日凌晨, 留尼汪气象部把阿马拉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升格阿马拉为一级气旋。同日早上, 留尼汪气象部把阿马拉升格为热带气旋,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同时升格阿马拉为二级气旋。同日晚上,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同时升格阿马拉为三级气旋。

12月19日凌晨, 留尼汪气象部把阿马拉升格为强烈热带气旋,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升格阿马拉为四级气旋。

从12月19日早上起, 阿马拉开始进入一个身处海水温度较低的海域, 令阿马拉的强度开始转弱。当日早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降格阿马拉为三级气旋。同日下午,留尼汪气象部降格阿马拉为热带气旋。

12月20日, 阿马拉的系统组织重新转强, 留尼汪气象部在当日下午把阿马拉重新升格为强烈热带气旋。同日晚上,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重新升格阿马拉为四级气旋。

12月21日下午,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将阿马拉升为四级超级气旋。

12月22日凌晨, 阿马拉受到风切变增强及进入海水温度较低的海域影响, 风眼填塞,对流减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将其降为三级气旋。到了早上,中层大气的干空气开始入侵,强度开始快速减弱, 留尼汪气象部把阿马拉降格为热带气旋。同时,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将其降格为二级气旋。

同日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把阿马拉降格为强烈热带风暴。同时,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将其降格为一级气旋。晚上, 留尼汪气象部把阿马拉降格为中度热带风暴。同时,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将阿玛拉降格为热带风暴。

12月23日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把阿马拉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并对其发出最后报告。同时,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也对阿马拉发出最后报告。

12月24日, 留尼汪气象部把阿马拉降格为低压区。

在随后几日, 阿马拉的残余继续大致向西移动, 并缓慢减弱。12月28日, 留尼汪气象部最后一次提及阿玛拉, 并认为阿马拉的残余低压中心已经差不多完全消散。

12月20日凌晨, 原本位于澳洲地区海域的热带气旋Bruce(布鲁斯), 以热带气旋级强度的上限(中心风力每小时85节)进入西南印度洋海域。当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对它的评级为三级气旋。由于当时布鲁斯身处的环境为它提供强劲的辐散渠道, 布鲁斯得以进一步增强。

同日早上, 留尼汪气象部把布鲁斯升格为强烈热带气旋,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升格布鲁斯为四级气旋。晚上, 留尼汪气象部把布鲁斯升格为非常强烈热带气旋。

12月21日下午, 由于布鲁斯进行了眼壁替换过程, 因此强度略为减弱, 留尼汪气象部把布鲁斯降格为强烈热带气旋。同日晚上, 布鲁斯的眼壁替换过程结束并重新增强,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升格布鲁斯为五级气旋。

12月22日凌晨, 布鲁斯受惠于三条高空的辐散通道, 得以进一步增强, 留尼汪气象部把布鲁斯再次升格为非常强烈热带气旋,并给出125节,与气旋加菲洛并列,成为南印度洋史上风速最强的热带气旋,但气压则高于加菲洛。

到了早上, 布鲁斯开始减弱,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降格布鲁斯为四级气旋。留尼汪气象部也观察到, 布鲁斯的云顶温度略为回升, 眼壁结构开始松散, 但强度仍为120节。下午, 布鲁斯进入海水温度较为低的水域, 令布鲁斯的减弱速度开始加快, 留尼汪气象部把布鲁斯降格为强烈热带气旋。同时,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降格布鲁斯为三级气旋。

12月23日早上,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降格布鲁斯为二级气旋。到了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把布鲁斯降格为热带气旋,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同时降格布鲁斯为一级气旋。晚上, 留尼汪气象部把布鲁斯降格为强烈热带风暴。

12月24日凌晨, 留尼汪气象部认为布鲁斯已经开始转化为温带气旋的过程, 因此把它定性为“后热带气旋”(Post-tropical cyclone)。到了早上,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降格布鲁斯为热带风暴。

到了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为后热带气旋布鲁斯发出最后报告,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也为布鲁斯发出最后报告。

12月28日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把一个在马达加斯加东北海域迅速发展的低压系统升格为热带扰动04R。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把该系统由LOW升格为MEDIUM。

12月29日凌晨, 留尼汪气象部把04R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把该系统升格为HIGH。同日早上,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把该系统升格为热带风暴, 编号为06S。晚上, 留尼汪气象部把04R升格为中度热带风暴, 马达加斯加气象部门将其命名为Bejisa(贝吉莎)。

12月30日早上, 留尼汪气象部把贝吉莎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到了下午, 贝吉莎发展出一细小的风眼, 留尼汪气象部把贝吉莎升格为热带气旋,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把贝吉莎升格为一级气旋。晚上, 留尼汪气象部把贝吉莎升格为强烈热带气旋,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把贝吉莎升格为二级气旋。

12月31日,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把贝吉莎升格为三级气旋。到了下午, 贝吉莎受到风切变影响而略为减弱, 留尼汪气象部把它降格为热带气旋。晚上,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把贝吉莎降格为二级气旋。

1月1日起, 留尼汪气象部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对贝吉莎的强度变化出现了分岐。留尼汪气象部认为贝吉莎一直受到风切变影响而缓慢减弱, 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则认为贝吉莎重新增强,并在当日晚上重新升格贝吉莎为三级气旋。

1月2日晚上,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降格贝吉莎为二级气旋。同日, 贝吉莎在留尼汪岛西南近距离掠过, 并为当地带来烈风至暴风程度风力, 阵风更一度达飓风程度。

1月3日, 贝吉莎身处的海水温度降低, 风切变则有所增强。早上, 留尼汪气象部降格贝吉莎为强烈热带风暴,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降格贝吉莎为一级气旋。同日晚上,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降格贝吉莎为热带风暴。

1月4日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曾经降格贝吉莎为中度热带风暴, 但晚上把贝吉莎的强度重新评定为强烈热带风暴。

1月5日早上, 留尼汪气象部再次降格贝吉莎为中度热带风暴。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认为贝吉莎的系统结构已开始转化为温带气旋当中, 因此把贝吉莎定性为“后热带气旋”。同日,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为贝吉莎发出最后报告。

1月6日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为后热带气旋贝吉莎发出最后报告。

1月7日, 留尼汪气象部在“每日热带天气预报”及天气图中提到, 贝吉莎已于当天完全转化为温带气旋, 而且中心风力已减弱至每小时20海里。

1月9日早上, 一个低压区从东经90度以东的澳洲负责海域西移入进入西南印度洋。到了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把该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 编号为06R。当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继续对06R维持HIGH的评级。晚上, 留尼汪气象部把06R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同时,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06R为热带风暴, 编号为08S。

1月10日凌晨, 留尼汪气象部把06R升格为中度热带风暴, 毛里求斯气象部门将其命名为Colin(科林)。

1月11日早上, 留尼汪气象部把科林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把科林升格为一级气旋。

当日下午,科林突然出现快速增强, 其风眼的眼温快速变暖, 中心气压由06:00UTC的986毫巴急降至12:00UTC的967毫巴。留尼汪气象部当时把科林由强烈热带风暴(50节)升格为热带气旋(85节);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也把科林由一级气旋(65节)强度升格为二级气旋(90节)。留尼汪气象部认为科林能够快速增强, 甚至能突破热带气旋的T-number只能在6小时内上升1.0的限制(德沃夏克分析法), 是因为科林的环流细小所致。

到了同日晚上, 受惠于良好的辐散通道, 科林继续快速增强。留尼汪气象部当时把科林由热带气旋(85节)升格为强烈热带气旋(95节);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把科林直接由二级气旋(90节)升格为四级气旋(115节)。

1月12日下午, 科林开始减弱。到了晚上, 留尼汪气象部降格科林为热带气旋,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把科林降格为三级气旋。

1月13日凌晨,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降格科林为二级气旋。到了早上, 留尼汪气象部降格科林为强烈热带风暴,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降格科林为一级气旋。

1月14日凌晨, 留尼汪气象部降格科林为中度热带风暴;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降格科林为热带风暴。到了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把科林定性为后热带气旋。

1月15日凌晨, 留尼汪气象部为后热带气旋科林发出最后报告。下午,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为科林发出最后报告。

1月16日, 留尼汪气象部认为科林已完全转化为温带气旋。

1月14日早上, 一个低压区从莫桑比克沿岸移入进入莫桑比克海峡。不久, 该热带扰动在马达加斯加梅拉基区贝萨兰皮海岸登陆。数小时后, 该低压区在从马达加斯加梅拉基区马苏阿里武(英语:Masoarivo, Antsalova)移入莫桑比克海峡。

1月16日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升格一个位于莫桑比克海峡中部、十分接近马达加斯加西部沿岸的低压区为热带扰动07R。同时, 当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把07R升格为热带风暴, 并编号为09S。

当日晚上, 留尼汪气象部直接升格07R为中度热带风暴, 马达加斯加气象部门将其命名为Deliwe(德利维)。

德利维的强度在1月17日早上达到顶峰后, 到了下午开始受到垂直风切变影响而转趋减弱。晚上, 留尼汪气象部降格德利维为热带低气压。

1月18日凌晨, 留尼汪气象部为德利维发出最后报告; 同时,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为德利维发出最后报告。

2月4日早上, 留尼汪气象部升格一个位于马斯克林群岛的低压区为热带扰动, 并编号为10R。当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对它的评等为MEDIUM。同日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升格10R为热带低气压。晚上,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升格10R为热带风暴, 并编号为13S。

2月5日凌晨, 留尼汪气象部升格10R为中度热带风暴, 毛里求斯气象部门将其命名为Edilson(埃迪尔森)。

2月6日早上, 留尼汪气象部升格埃迪尔森为强烈热带风暴。

埃迪尔森在2月7日凌晨起开始受到风切变影响而缓慢减弱。到了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降格埃迪尔森为中度热带风暴。晚上, 留尼汪气象部定性埃迪尔森为后热带气旋;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为埃迪尔森发出最后报告。

2月8日凌晨, 留尼汪气象部为后热带气旋埃迪尔森发出最后报告。

2月9日, 留尼汪气象部认为埃迪尔森已完全转化为温带气旋。

2月6日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把一个位于北纬13度, 东经72度附近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 编号为11R。当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已对11R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晚上, 留尼汪气象部把11R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2月7日凌晨,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升格11R为热带风暴, 并编号为14S。

2月8日凌晨, 留尼汪气象部把11R升格为中度热带风暴, 并命名为Fobane(福班)。同日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升格福班为强烈热带风暴。

2月9日, 福班移至海洋温度较低的地区, 并因此开始减弱。06:00UTC, 留尼汪气象部降格福班为中度热带风暴。12:00UTC, 留尼汪气象部认为福班的结构已变得不再符合热带气旋的特性, 于是把福班定性为副热带气旋。

在变性为副热带气旋后, 福班的强度大致维持在中心风力45节, 并在2月12日凌晨略为增强至50节。

2月13日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为副热带气旋福班发出最后报告。

2月14日早上,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为福斑发出最后报告。

2月15日, 留尼汪气象部定性福班为后热带气旋, 显示福班已开始温带气旋转化过程。

2月17日, 留尼汪气象部定性福班为温带气旋, 中心风力维持在30节左右。

2月18日早上, 留尼汪气象部把一个位于刚移入莫桑比克沿海的低压区, 升格为热带扰动, 并编号为13R。当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对它的评等为HIGH。

当日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升格13R为热带低气压。同时,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升格13R为热带风暴, 编号为15S。

2月19日凌晨, 留尼汪气象部升格13R为中度热带风暴, 马达加斯加气象部门将其命名为Guito(古伊托)。同日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升格古伊托为强烈热带风暴。晚上,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升格古伊托为一级气旋。

2月20日下午, 古伊托因开始受到垂直风切变而减弱。

2月21日凌晨,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降格古伊托为热带风暴。同日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降格古伊托为中度热带风暴。

2月22日凌晨, 留尼汪气象部定性古伊托为后热带气旋。到了早上,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为古伊托发出最后报告。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为古伊托发出最后报告。

3月27日下午(当地时间), 留尼汪气象部把一个位于坦桑尼亚东部活海的一个低压区升格为不稳定的天气区域(Zone of Disturbed Weather), 并编号为14R。当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对它的评级为HIGH。

3月28日早上, 留尼汪气象部升格14R为热带扰动, 并开始固定地为14R发出热带气旋报告。当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对它的评等仍然为HIGH。到了晚上, 留尼汪气象部升格14R为热带低气压;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并编号为21S。

3月29日凌晨, 留尼汪气象部升格14R为中度热带风暴, 马达加斯加气象部门将其命名为Hellen(海伦)。当日夜晚, 留尼汪气象部升格海伦为强烈热带风暴。

3月30日凌晨,海伦开始出现快速增强,留尼汪气象部把海伦升格为热带气旋;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把海伦直接升格为二级气旋。到了早上,留尼汪气象部把海伦升格为强烈热带气旋;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把海伦直接升格为四级热带气旋。在同日晚上,留尼汪气象部把海伦升格为非常强烈热带气旋,令海伦成为今年西南印度洋生成的第二个非常强烈热带气旋(上一个为气旋布鲁斯),和有记录以来莫桑比克海峡生成最强的热带气旋。

3月31日凌晨, 由于海伦的风眼进行了眼壁更替的过程, 强度有所减弱, 留尼汪气象部将海伦降格为强烈热带气旋。到了早上, 海伦因靠近陆地及垂直风切变增强而继续减弱, 留尼汪气象部把海伦降格为热带气旋;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把海伦降格为三级气旋。

下午, 海伦在马达加斯加博爱尼区米钦祖沿岸登陆。由于中心直接受陆地影响, 强度快速减弱。留尼汪气象部在当时直接将海伦降格为中度热带风暴;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把海伦降格为二级气旋。到了晚上,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把海伦降格为一级气旋。

4月1日凌晨, 留尼汪气象部直接将海伦降格为热带扰动, 并为海伦发出最后报告;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把海伦降格为热带风暴, 亦为海伦发出最后报告。

随后, 留尼汪气象部降格海伦为低压区, 中心风力为15节;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对海伦残余的评等为LOW。在当日下午左右, 海伦残余中心从马达加斯加博爱尼区苏阿拉拉移入莫桑比克海峡。

4月5日凌晨, 海伦的残余在莫桑比克伊尼扬巴内省伊尼扬巴内沿岸登陆,并彻底消散。

4月4日, 留尼汪气象部在早上升格一个位于南纬15度, 东经79度附近的低压区为热带扰动, 并编号为15R。同日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升格15R为热带低气压; 同时,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并编号为22S。

4月5日早上, 留尼汪气象部升格15R为中度热带风暴, 毛里求斯气象部门将其命名为Ivanoe(伊万诺)。

4月6日凌晨, 留尼汪气象部升格伊万诺为强烈热带风暴。同日早上, 留尼汪气象部定性伊万诺为后热带气旋。

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为后热带气旋伊万诺发出最后报告;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为伊万诺发出最后报告。

4月7日, 留尼汪气象部定性伊万诺为温带气旋。

除了被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没被命名的低气压和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为是热带风暴的热带气旋。以下列出那些热带气旋的资料。

10月25日一低压区于印尼西南方海面生成,10月26日美国海军实验室编号95S并评级为LOW,同日晚上JTWC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不久MFR将其升格热带扰动01R,10月27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升格热带风暴并编号01S。10月28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并发出最后警报。

1月9日, 留尼汪气象部把一个位于莫桑比克海峡南部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低气压05R。当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把它评为MEDIUM。

1月10日凌晨, 由于05R的组织转弱, 西部象限也开始受到干空气入侵, 因此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把05R降格为LOW。到了早上, 留尼汪气象部把05R评定为“后热带气旋”, 当时的中心风力增强至35节的热带风暴级水平。

1月11日凌晨, 留尼汪气象部为后热带气旋05R发出最后报告。其后留尼汪气象部在当日的热带天气报告中提到, 05R已于当日09:30Z完全转化为温带气旋。

1月18日早上, 留尼汪气象部把一个位于马达加斯加东北海域的低压系统升格为“不稳定天气区域”(Zone of Disturbed Weather,即一热带扰动), 并编号为08R, 并预测08R会逐渐增强至热带低气压的强度。当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把它评为MEDIUM。

到了当日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转而认为08R不会增强, 因此为08R发出最后报告。

1月20日早上, 08R的低压中心在马达加斯加萨瓦区安塔拉哈登陆, 并在随后数小时后消散。

1月28日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把一个位于莫桑比克海峡北部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 并编号为09R。当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对它的评等由MEDIUM(早上)升格为HIGH(下午)。

1月29日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为09R发出最后报告;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降格09R为MEDIUM。

1月31日早上, 09R在莫桑比克伊尼扬巴内省莫林贝内(英语:Morrumbene District)沿岸登陆; 同时留尼汪气象部把热带扰动09R降格为低压区。同日,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降格09R为LOW。

2月27日下午, 留尼汪气象部认为一个位于南纬33度, 东经38度附近的温带气旋已转化为副热带气旋, 于是给予它编号13R。

2月28日, 留尼汪气象部为13R发出最后报告。

3月1日, 13R转化为温带气旋。

西南印度洋的热带气旋是由世界气象组织西南印度洋热带气旋委员会命名。由毛里求斯、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塞舌尔、南非、斯威士兰、津巴布韦、坦桑尼亚、博茨瓦纳、科摩罗、莱索托和马达加斯加提供名字。当热带气旋在东经55度以西达到“中度热带风暴”的强度,位于马达加斯加的热带气旋警告中心就会为该系统命名。当热带气旋在东经55度及东经90度之间达到“中度热带风暴”的强度,位于毛里求斯的热带气旋警告中心就会为该系统命名。本年未用名称以灰色表示,黑体字表示今年已经使用过,粗体名称表示该风暴活跃中,橙色表示下一个即将使用的热带气旋名称。

相关

  • 诺尔斯威廉·斯坦迪什·诺尔斯(英语:William Standish Knowles,1917年6月1日-2012年6月13日),美国化学家。因在手性催化还原反应方面的研究,和野依良治、巴里·夏普莱斯一起获得2001年诺
  • Bacillus cereus蜡样芽孢杆菌(学名:Bacillus cereus),又称仙人掌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β溶血性的杆状细菌 。经常在土壤和食物中被发现,有些菌株会引起食物中毒,例如"炒饭综合症"(Fried Rice Syn
  • 镇江市镇江市,简称镇,古称京口、润州,是中华人民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南岸。市境东邻泰州市,北接扬州市,西临南京市,南界常州市。地处宁镇山脉东端与长江三角洲西部
  • 8848钛金手机8848钛金手机是中国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E人E本)推出的一款面向高端市场的智能手机,2015年上市,被称为“中国版Vertu”。其名称中的“8848”源自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
  • 斯楞额尔德尼斯楞额尔德尼(蒙古语:Цэрэн эрдэнэ,1591年-1626年)蒙古族,鄂尔多斯济农。斯楞额尔德尼是博硕克图的长子,生于1591年。1626年,斯楞额尔德尼袭任鄂尔多斯济农,同年逝世。
  • 马里亚诺·特里亚斯马里亚诺·特里亚斯(Mariano Trías,1868年10月12日-1914年2月22日),菲律宾独立活动家,革命家和政治人物。1897年3月22日-1897年11月2日菲律宾临时革命政府的副总统,1898年11月13日
  • 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目标COBIT。它是一系列关于资讯治理最佳实践(框架)的集合,并由国际电脑稽核协会(英语:ISACA)( ISACA)和 IT治理委员会于1992年创建。 COBIT提供全球接受的原则、实务、分析工具及模式,可
  • 贾夫拉巴德贾夫拉巴德(Jafrabad),是印度古吉拉特邦Amrel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5081(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25081人,其中男性12703人,女性12378人;0—6岁人口4362人,其中男2224人,女2138人;识
  • 残酷的温柔《残酷的温柔》(乌克兰语:)是一部2017年剧情片,由瑟盖·洛兹尼察执导的一部乌克兰剧情片 。入围第70届戛纳影展官方竞赛片。电影改编自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 陈琇莹陈琇莹(1853年-1889年),字芸敏,福建福州府侯官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同治十二年,乡试中举。光绪二年,登进士,改庶吉士。光绪三年,任翰林院编修,后改国史馆协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