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泛素
✍ dations ◷ 2025-10-09 00:25:56 #泛素
泛素(英语:ubiquitin)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小蛋白。它的主要功能是标记需要分解掉的蛋白质,使其水解。当附有泛素的蛋白质移动到桶状的蛋白酶的时候,蛋白酶就会将该蛋白质水解。泛素也可以标记跨膜蛋白,如受体,将其从细胞膜上除去。1974年,G.格鲁斯坦第一次从小牛胸腺中提取8.5kd的多肽(胸腺生成素),后来在哺乳类的组织、鱼类、昆虫等均有发现。泛素由7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大约8500道尔顿。它在真核生物中具有高度保守性,人类和酵母的泛素有96%的相似性。人类基因组约有1万9千个编码基因,蛋白转录后经剪接、修饰,可达几十万种,包括细胞的结构蛋白、激素、酶、转录因子等,有序的调节生命活动。蛋白酶降解,如胰蛋白酶将小肠内的食物蛋白消化成小肽、氨基酸,被小肠吸收;细胞内吞作用将外来蛋白吞入细胞,在食物泡内被溶酶体的消化酶吸收,不耗能量。泛素化是一种酶促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过程,其中来自被激活泛素的二甘氨酸模体中末端甘氨酸的羧基与被修饰蛋白中赖氨酸ε氨基相连形成一酰胺键。将蛋白标记上泛素的过程(泛素化)包括了以下一系列步骤:在泛素化级联反应中各个步骤分为不同的层次的, E1 能够结合多个 E2, E2 能够结合多个E3,这种严密的分层现象能够使细胞对泛素化进行更为精致的调节。泛素样蛋白ubiquitin-like proteins (ULPs)也通过 E1–E2–E3 级联系统对蛋白质进行修饰,不过与泛素蛋白的修饰级联系统也存在一些差异。E4 泛素链延长酶, 能够在 E3 泛素连接酶产生的单泛素化蛋白上延长泛素。E3泛素连接酶具有两个结构域中的一个:泛素最终通过两种方式转移至蛋白质底物:2004年,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欧文·罗斯因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氨基酸二级结构→
相关
- 蚊子蚊科(学名:Culicidae)是昆虫纲双翅目之下的一个科。该科生物通常被称为蚊或蚊子,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绝大多数蚊科的雄蚊以植物汁液为食,雌蚊则外寄生于其他生物表
- 核衣壳衣壳是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又称为壳体。衣壳是由病毒衣壳蛋白亚基所形成的寡聚体。衣壳的作用是用于包裹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衣壳的类型大致是按它们的形态来分类的。不同的病
- 猞猁猞猁属(学名:Lynx),短尾胸腹白毛耳尖黑毛,也称为山猫、大山猫、林㹭,是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的一属,主要分为四种:
- 尼日尔-刚果语系尼日尔-刚果语系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非洲南部部分地区。大部分尼日尔-刚果语系语言都是声调语言,词句顺序通常为主谓宾结构(SVO)。而南非的祖鲁语和科萨语,受到邻近的科依桑语系
- 技术成熟度曲线技术成熟度曲线(The Hype Cycle),又称技术循环曲线,光环曲线,炒作周期,指的是企业用来评估新科技的可见度,利用时间轴与市面上的可见度(媒体曝光度)决定要不要采用新科技的一种工具
- Eurostat欧洲统计局(Eurostat),是欧洲联盟负责统计工作的行政机构,总部位于卢森堡。
- 豆科植物豆科(学名:Fabaceae,保留名:Leguminosae)植物属于真双子叶植物豆目,约有800属19,325种。为被子植物中相当庞大的一科,占了已知开花植物物种的7%。部分物种在经济上具有重要地位,该科
- 格拉斯哥坐标:55°51′29″N 4°15′32″W / 55.858°N 4.259°W / 55.858; -4.259格拉斯哥(英语:Glasgow /ˈɡlɑːzɡoʊ, ˈɡlæz-/; 低地苏格兰语:Glesca;苏格兰盖尔语:Glaschu)是英国
- 软树蕨软树蕨(学名:Dicksonia antarctica),又名塔斯马尼亚蚌壳蕨,是蚌壳蕨科蚌壳蕨属的一个种。原生于澳大利亚东部的昆士兰南部、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及塔斯马尼亚。可生存于酸、中性
- 塞韦罗·奥乔亚塞韦罗·奥乔亚·德阿尔沃诺斯(Severo Ochoa de Albornoz,1905年9月24日-1993年11月1日),西班牙裔美国生物化学家,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塞韦罗·奥乔亚出生于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