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季人

✍ dations ◷ 2025-07-18 17:48:52 #克季人
克特人或克季人(俄语:Кеты,英语:Kets),是居住在西伯利亚的一支操克季语的民族。在沙皇俄国时期,被称作“奥斯蒂亚克人(汉特人)”,并未从其它西伯利亚民族中区分出来。随后,又被称作“叶尼塞-奥斯蒂亚克人”,因其居住在叶尼塞河的中下游地区。现在,克季人居住于叶尼塞河的中东部地区。克季人据称是西伯利亚中南地区古代游牧民族的遗民。今天的克季人是叶尼塞林区渔猎民族的后代,他们继承了西伯利亚南部地区克季部族的文化。早期的部落从事渔猎活动,并饲养驯鹿。加拿大学者蒲立本推测克季人和古代匈奴或胡羯民族有关。根据传说,克季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石人”(Tystad)的侵袭,于两千年前翻越阿尔泰山和萨彦岭沿着叶尼塞河迁徙而来。到达叶尼塞河中游一带,又受到了“契里契”(Kiliki)人的攻击,被迫再次北逃。叶尼塞河下游地区的克季人自称尤克人,尤克一词在爱斯基摩语中意为“人类”。克季地区于17世纪并入沙俄。克季人的反抗最终无效,并被逐入分散的地区。原本组织严密的父系社会因此逐渐瓦解。20世纪,苏联在此推行农业集体化。1930年代,苏联实行原住民族民族自定族属政策时,克季人的民族地位得到承认。克季人口自1923年至今相对稳定。根据2002年人口普查结果,俄国境内现有1494人,而1970年时为1200人。今天,克季人居住于沿河的小城镇中,不再从事游牧。克季语(或译为“克特语”)与西伯利亚其它语言迥然不同,却与北美的纳-达尼语系关系密切。“克季”一词本意为“人”(复数“deng”:“众人,人民”)。 卡斯河、斯姆河、杜布齐河沿岸的克季人自称为“朱衮”[JUGUN]。1788年,P.S. 帕拉斯在其旅行日记中首次发表了关于克季语言的调查报告。1926年,曾有1428名克季人,其中1225人(约占85.8%)使用克季语。1989年人口普查表明,克季语的使用者只剩537人(约占48.3%)。1930年代前,萨满教曾是传统宗教,但到1960年代几乎无法找出真正的萨满。

相关

  • FBI联邦调查局(英语: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简称联调局(FBI),前身是调查局(Bureau of Investigation,简称BOI),是美国司法部的主要执法、情报机构及调查单位,也是美国联邦政府最
  • 绳文时代绳纹时代(日语:繩文時代)指日本旧石器时代末期至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以绳纹陶器的逐步使用为主要特征。关于绳纹时代的开始时间,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有一万六千年前:44、一万三千
  • 大王乌贼巨乌贼,又名大王乌贼(属名:Architeuthis,英文名:Giant squid),是一种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深海的乌贼,其天敌是抹香鲸,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脊椎动物。 根据最新的估计,雌性乌贼的全长大约
  • 前维生素D3前维生素D3(英语:Previtamin D3)是胆钙化醇(维生素D3)合成的中间产物,由皮肤表皮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主要是295nm - 300nm 的UV-B)照射下开环生成。医学导航:营养学辅助、代谢
  • 仍孙孙是指子女的子女,男性称孙儿或孙子,女性称孙女。在父系社会,儿子的子女称为“内孙”或者“孙”,女儿的子女称为“外孙”。而自己的孙或外孙就称自己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另外,闽
  • 台28线台28线(湖内桥-茂林),为联络高雄北海岸与高雄山区的一条省道。此外,路线其中一段是贯穿旗山与六龟等二区,为当地重要的交通道路,使该路段亦有着俗称“旗六公路”。部分路段从县道18
  • 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 (英语: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常用缩写“UCSD”或“UC San Diego”),简称“圣迭戈加州大学”,民间多译作“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是美国
  • 长江板块隐没带 Alps 造山带 30→ 相对于非洲板块的移动速度(毫米/Y)华南板块,也称扬子板块、长江板块,是指从秦岭淮河到冲绳海槽这个巨大的稳定地区,是一块位于东亚的板块。在华南板块内
  • 阿瓦士阿瓦士(波斯语:اهواز‎)是伊朗胡齐斯坦省中部的一座城市,位于卡伦河的岸边。阿瓦士的新区,行政和工业中心建在卡伦河的右岸;居民区位于老城区,在河的左岸。阿瓦士是该省的最大
  • 蛮龙蛮龙属(属名:Torvosaurus,意为“野蛮的蜥蜴”),是种大型肉食性恐龙。它们生存侏罗纪晚期的北美洲(启莫里阶中晚期)与葡萄牙(提通阶)。 蛮龙的体型相当大,估计身长约9到11米,体重估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