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一氢

✍ dations ◷ 2025-10-02 16:31:39 #硫-硫化合物,硫-氢化合物,自由基,三原子分子

二硫化一氢是一种短寿命的自由基,化学式为HS2,最初于1950年在光谱中检测到。

HS2可以在纯H2S或H2S/Ar混合物的气相脉冲辐射分解中产生,而H2S/H2体系中无法观测到HS2

在H2S和氟原子(氦气稀释)的反应中有HS2自由基产生。氢(5-10 Pa)和氦(100-150 Pa)的混合气体经过100W的微波放电,通过150 °C下的熔硫也能得到HS2,若用同位素氘反应,亦有DS2生成。此外,在低温下对H2S2光解的过程中可以观测到巯基自由基的产生:H2S2→ 2 HS,巯基一产生便会迅速和H2S2发生反应,生成HS2:HS + H2S2 → H2S + HS2

其它反应还包括S2+和甲硫醇的反应:

HS2分子中,HS键长1.3523 Å,SS键长1.9603 Å,H-S-S键角101.74°,它具有2A″对称性。

烷基取代的RS2自由基(R=CH3、C2H5等)发现可以在γ-辐射的二硫化物或紫外线照射的硫醇的固体基质的热退火中产生。HS2+阳离子可在S+和H2S的反应中作为副产物生成。超硫化物阴离子S2−可以在配合物中作为配体参与配位。

三硫化一氢(HS3)及其阴离子(HS3−)于2008年首次被检测到,在HS3+/0/−物种中,HS-SS键长(2.046-2.148)比相应的氧类似物HO-OO键长(1.384-1.857)要长。

相关

  • 百分比؋ ​₳ ​ ฿ ​₿ ​ ₵ ​¢ ​₡ ​₢(英语:Brazilian cruzeiro) ​ $ ​₫ ​₯ ​֏ ​ ₠ ​€ ​ ƒ(英语:Florin sign) ​₣ ​ ₲ ​ ₴(英语:Hryvnia sign) ​ ₭ ​ ₺
  • 蓬蘽蓬蘽(学名:Rubus hirsutus)为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植物。分布在日本、朝鲜、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广东、河南、江苏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见于山坡
  • 越南国语字越南语字母,亦称国语字(越南语:Chữ Quốc Ngữ/
  • 托马斯爱德华·唐纳尔·托马斯(英语:Edward Donnall Thomas,1920年3月15日-2012年10月20日),美国医生,曾任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大学教授。他曾任西雅图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英语:Fred
  • 让·魏森巴赫让·魏森巴赫(法语:Jean Weissenbach,1946年2月13日-),法国遗传学家。魏斯巴赫擅长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分析,创造共同的遗传图谱,与映射和几种疾病基因的克隆分析。由魏森巴赫领导的G
  • 亚砜亚砜是含有亚硫酰基(>S=O)官能团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可由硫醚氧化得到。常见的亚砜有氯化亚砜、二甲基亚砜、二苯基亚砜等。亚砜的通式为R-S=O-R',其中R和R'是有机基团。亚砜中的
  • 巴达克山巴达克山(波斯语: بد خشان),一作“拔达克山”,今译巴达赫尚,中亚古国,其控制范围大致位于今日阿富汗东北部和塔吉克斯坦东部。明史中称把丹沙或八答黑商,原被迷里忽辛在帖木
  • 高丽高.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f
  • 乌坦战争坦桑尼亚 乌干达全国解放阵线(UNLA)支援:坦桑尼亚:乌干达全国解放阵线:乌干达-坦桑尼亚战争,简称乌坦战争,在乌干达国内一般称为解放战争。这场战争起源于1978年乌干达侵略邻国坦桑
  • 恩斯特·鲍里斯·钱恩恩斯特·鲍里斯·钱恩爵士(Sir Ernst Boris Chain,1906年6月19日-1979年8月12日)是一位出生于德国的英国生物化学家,他因为有关盘尼西林的研究,而与亚历山大·弗莱明及霍华德·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