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闽东马祖话
✍ dations ◷ 2025-10-09 14:18:08 #闽东马祖话
马祖话(闽东语:
馬祖話,平话字:
Mā-cū-huâ)是中华民国连江县马祖列岛居民的母语。马祖话是闽东语的一种方言,属南部的侯官片。马祖话为广义福州话中的一种方言,与对岸的长乐话最为接近。马祖人在使用福州话介绍母语时会称之为“平话”(闽东语:
Bàng-huâ,实际读音:/paŋ˧˩ ŋuɑ˩˧˩/),意思是平常生活使用的语言;在用国语介绍母语时则多称“马祖话”,以彰显该语言为马祖在地之语言。在中华民国连江县官方教学上称之为“福州语”(闽东语:
Hók-ciŭ-ngṳ̄)或“马祖福州语”。马祖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大陆连江县的管辖范围之下。马祖地区的原住民大多来自福州十邑一带的长乐和连江,也有少数来自福清。来自兴化(莆仙)和闽南地区的移民只占极少数。因此在马祖,福州语长期是优势语言。马祖话与对岸的长乐话最为接近,与福州市区通行的福州话可以互通。在马祖列岛,操长乐口音的人数占八成以上;其次为连江口音,早期聚居在南竿岛津沙村;操福清口音的人口,则散居全县各地。除了操福州语的住民之外,马祖还有少数来自泉州的、操闽南语的移民,以及来自莆田、操莆仙语的移民。由于福州语在马祖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这些移民中,老一辈大多数能同时使用自己的母语和福州语;而年轻一辈则一般只会说福州语。马祖话与福州话在声母、韵母上完全相同。声调方面,虽然同为七个声调,但实际发音与福州话不大一样。马祖话有十七个声母。其中,和这两个声母不在单字中出现,仅在连读时出现(见下文)。马祖话有46个韵母,每个韵母分为紧韵和松韵。一个字具体应该读松韵还是紧韵,由该字的声调来决定(见下文)。下表中,标注的音标中,左边为紧韵,右边为松韵。马祖话有七个单字声调,平、去、入各分阴阳。这与对岸的福州话相似,但声调的实际读音却与对岸并不一定相同。阴去的读音虽表记为“312”,但在口语中往往被读成半阴去“31”。与福州话相同地,在马祖话中,平声、上声和阳入是紧韵,去声和阴入则是松韵。以下以平话字“a̤”的发音为例介绍松紧韵。“a̤”的紧韵为、松韵为,那么,“a̤”的所有声调发音如下表:上表中,紧韵声调的“ă̤”应读作而不是;同理,松韵声调的“â̤”则应读作而不是,以此类推。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拼读成一个词语时,前字的声调可能会受到后字声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作连读变调。马祖话与福州话相似,两字连读中,只有前字才有可能发生变调现象,后字则一概不变调。双字连读变调规则见下表(绿色(纵行)代表前字,蓝色(横行)代表后字,表格中的数据为连读之后前字的声调):上表中,“阴入甲”指的是以为韵尾的阴入字,“阴入乙”指的是以韵尾的阴入字。今天,这两套入声韵尾在单字读音中已无区别,只有少数老年人能够区分开来;其差别仅在连读变调的时候才能够体现出来。马祖话与福州话相似,存在着松紧韵(详见上文);同样地,马祖话在字词连读时,也存在着松紧变韵的现象。例如:“技师”一词:“技”读“kɛi˧˩˨”是阴去,属松韵;“师”读“sy˥˥”,是阴平。阴去与阴平连读读上声,属紧韵。因此此词中的“技”应该读“ki˧˧”,发生了松紧变韵现象。又由于s在元音韵尾之后发生声母类化,成为l,因此实际读作“ki˧˧ ly˥˥”。又如:“台湾”一词,“台”读“tai˥˩”是阳平,属紧韵;“湾”读“uaŋ˥˥”,是阴平。阳平与阴平连读读上声,属紧韵。因此此词中的“台”应该读“tai˧˧”,没有变韵。此外,这两个字连读也没有发生声母类化的现象(见上表),因此实际读作“tai˧˧ uaŋ˥˥”。马祖话与大陆的福州话虽能够互通,就总体而言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但腔调、用词等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区别。例如马祖话称“我”为“ŋui˧˧”,称“我们”为“nɔŋ˧˩ ŋa˥˥”。而在中国福州市区通行的福州话中,称“我”为“ŋuai˥˥”,称“我们”为“naŋ˥˥ ŋa˥˥”。又如马祖话称“舌头”为“舌囝”(siĕh-giāng),福州话说“喙舌”(chói-siĕh);称“中间”为“当当中”(dăng-dăng-dŏng),福州话说“台台中”(dài-dài-dŏng);称“除夕”为“廿九暝”(niék-gāu-màng,同台语),福州话则称为“三十暝晡”(săng-sĕk-màng-buŏ)。也有词汇相同但词义不同的词汇。例如:“过身”(guó-sĭng)一词在马祖话中意思是“逝世”(与台湾闽南语中同义),但在对岸的福州话中却是“时过境迁”的意思,“过世”(guó-sié)才是“逝世”的意思。马祖人称“爷爷”为“依爷”(ĭ-iè),但在福州话中却是“父亲”的意思,福州话称爷爷为“依公”(ĭ-gŭng)。由于两岸分治的缘故,今日的马祖话与中国的福州话产生了更多不一样的词汇,这些词汇有的是政治背景下特有的词汇,有的是现代科技方面的词汇。例如“网际网路”(西岸称“互联网”)、“滑鼠”(西岸称“鼠标”)等等。福州语和马祖话的关系,跟闽南语与台语的关系很相似。福州语为马祖话之源头,但马祖话又不完全等同于西岸的福州语。在马祖,福州语是当地居民的母语,马祖话与对岸的长乐话最为接近,与福州市区通行的福州话可以互通,但仍有被福州人听出有不同口音的例子。在马祖列岛,亦有不同口音,如长乐口音、连江口音、福清口音等,此为马祖列岛中的马祖话在口音上的差异。另外亦有词汇上的差异,比如“等一下”马祖话中普遍作“等下”(dīng-hâ),于南竿津沙居民有表达作“且慢”(chiā-mâing)者。同其他闽东语的方言一样,马祖话的现状不容乐观。20世纪中叶,大量国军进驻马祖。为了“保乡卫岛”,国军在当地大力扫盲、推行国语,以求达成“军民协同、联手作战”的目标。马祖防卫指挥部要求各村聚落设立“指导员”,让成人参加“民众识字补习班”补习国语和识字,让适龄儿童进入简易学校学习。这项激进的语言政策最终导致了全县通行国语,人人能说会写,但福州语的地位被严重弱化,马祖的语言文化被彻底颠覆。近年来,随着马祖地区开放观光,以及大量民众移民台湾岛,有不少马祖的在地居民开始会说台湾闽南语,然而,作为母语的福州语却面临式微困境,年轻一辈不太说甚至不会说。为了保护本土语言,中华民国政府于2000年颁布《大众运输工具播音语言平等保障法》,规定连江县的大众交通工具上必须加播福州语的播音,以保护福州语在公共场合的使用。同时,在校园里实施福州语教育。不过在国小乡土语言教材中,多采用对岸福州语的标准读音,而不是在地马祖话的常用读音。马祖移民到桃园市之人数高达五万人,普遍定居在八德、中坜地区,尤其桃园市八德区为全国最多马祖人居住的地区,较马祖列岛的当地人口还多。基于桃园与马祖二县市的渊源,桃园市政府成立“桃园马祖交流小组”,积极推动两县市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一同推广马祖历史文化及传承马祖母语,并于八德区的“马祖会馆”开设马祖话教学课程,建立马祖话的承续及保存机制。
相关
- 失能调整生命年失能调整生命年(英语: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缩写:DALY)是衡量整体疾病负担(英语:Disease burden)的一种方法。最初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所开发,现在则渐渐地在公共卫生和健康影
- 人祭人祭(英语:human sacrifice)是一种古代宗教仪式(祭祀),即用人作为祭品来祭祀神灵,与它相似的仪式有动物祭(英语:Animal sacrifice)。在整个人类史上,各种文明均发生过用活人作为牲礼的
- 罗格列酮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是一种用于控制糖尿病的药物,商品名称有:安糖健、文迪雅、梵帝雅(Avandia)等。由葛兰素史克(GSK)开发制造。制剂为药片,每片含2mg、4mg或8mg马来酸罗格列酮(Ro
- 肯迪肯迪(796年-873年),全名艾布·优素福·叶尔孤白·本·伊斯哈格·本·萨巴赫·肯迪(阿拉伯语:أبو يوسف يعقوب إبن إسحاق الكندي,拉丁化:Abū Yūsuf Ya
- 酒石酸酒石酸(tartaric acid), C4H6O6,是一种α-羧酸, 双质子酸,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如葡萄,香蕉和罗望子,也是葡萄酒中主要的有机酸之一。通常与小苏打组合以充当面粉膨松剂。作为食品中
-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name = 'Aero', description = '航空太空科技(航空航天科技)', content = {{ type = 'text', text = [=[本页面没有类似于NoteTA的数量限制。 请自行修改分类名。在NoteTA样板
- 脸部移植脸部移植,指通过医学手段置换部分或全部脸部的手术。全球首例部分脸部移植于2005年在法国实施。首例全脸移植则于2010年在西班牙完成。
-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法语:Déclaration des Droits de l'Homme et du Citoyen,简称《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受到美国的
- 克罗沙克·奥古斯特·史丁伯格·克罗(Schack August Steenberg Krogh,1874年11月15日-1949年9月13日)是一位拥有罗姆人吉普赛血统的丹麦人,在1916年到1945年间,是哥本哈根大学动物生理
- 迪纳西奥多·O·迪纳(英语:Theodor O. Diener,1921年2月28日-),在美国工作的瑞士植物病理学家,他在1971年从马铃薯纺锤块茎病发现类病毒,也是第一个发现类病毒的人。为美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