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子爵
✍ dations ◷ 2025-10-21 19:45:51 #子爵
子爵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邻近国家受中国影响也以此为爵位名。欧洲中世纪以后,在中文里也用“子爵”来翻译欧洲贵族爵位中相应等级的称号(例如英语Viscount、法语Vicomte等,和相似的德语Burggraf、荷兰语Burggraaf等)。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子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四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周朝的子爵国有楚国、巴国、吴国、越国等。秦、汉朝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内没有子爵。唐朝设县子爵,宋朝有子爵。明朝不设子爵。清兵入关后,时以满语称精奇尼哈番(满语:ᠵᡳᠩᡴᡳᠨᡳ ᡥᠠᡶᠠᠨ,转写:jingkini hafan),意思是“正官”。此后清朝设子爵,分为三等。子爵之下,又有阿思哈尼哈番(满语:ᠠᠰᡥᠠᠨ ᡳ ᡥᠠᡶᠠᠨ,转写:ashan-i hafan),意思是“副官”。中国的爵位名称也传到日本。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改革爵位制度时仿效英国爵位制度,但名称上则根据中国周礼制订爵位名。相应的爵位是子爵(ししゃく),简称子。朝鲜古代的爵位直接沿袭了中国的制度,也有子爵,古代亦称班首()。1896年以后,受日本影响,朝鲜也设立了五级爵位制度,其中相应级别称为子爵。越南古代的爵位也沿袭了中国的制度,称为子(Tử)。子爵是欧洲贵族爵位之一,一般高于男爵,低于伯爵。这一爵位在英国出现于1387年。英文的viscount来自古法文的visconte(现代法文为vicomte)。而这一词来自中世纪拉丁文vicecomitem,即vicecomes的宾格,vicecomes本意为“副(vice)侍从(comes)”,而“侍从”(comes)则在中世纪也发展成爵位(一般译作伯爵)。同源的爵位称号还有法文vicomte和意大利文visconte等。另外一组也称作“子爵”的欧洲爵位称号是德语的burggraf,以及同源的荷兰语Burggraaf,英语burgrave等。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欧洲国家历史上可能既有和第一组同源的爵位称号(例如意大利的visconte)也有和第二组同源的爵位称号(同为意大利爵位的burgravio),中文翻译则视当地爵位系统和习惯翻译而定。
相关
- 植物界轮藻、一种杂交蔷薇、百岁兰; 小毛毡苔、蓬蘽、欧洲酸樱桃; 银杏、柳树、溪苔属; 非洲苏铁、蕙兰、一种藓类; 一种蕨、紫菀、朝鲜冷杉。有争议:植物(英文:Plant)是植物界(学名:Plantae
- 催化转换器催化转换器又称触媒转化器(catalytic converter)、触媒转换器,安装于汽车废气排放系统中,含有铂、钯及铑等贵金属作为触媒,利用催化机制减少有害废气,如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
- 花梗花梗(Pedicel)是连接花与花序主茎之间的短柄。一个花梗上可具有多朵花。若干花梗组合成的一段茎干称之为总花梗。
- 奥塔尔·伊奥塞里安尼奥达·伊奥塞里安尼(格鲁吉亚语:ოთარ იოსელიანი,俄文:Отар Иоселиани,1934年2月2日-),生于苏联时代的第比利斯,是一位格鲁吉亚裔导演及编剧,现定居法国。
- 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本文包括按实际GDP经济增长率排序的国家和属地列表。2017年数据。
- 后晋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后晋高祖石敬瑭936年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个皇帝,总计12年。为与司马氏的晋朝相区别,又别称为石晋
- 女同志女同性恋文学(Lesbian literature)为有关女性同性情欲书写,以及女性同志身份认同的文学作品,其类型涵盖诗歌、散文、戏剧,以及各种文类的小说。历史上有名的女性同性情爱文学作品
- 细菌细胞线粒体(mitochondrion)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直径在0.5到10微米左右。除了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以及几种微孢子虫外,大多数真核细胞或
- 绒毛膜取样术绒毛取样术(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 CVS),又称绒毛膜取样术,绒毛活检,抽绒毛,是一种检测染色体异常和遗传性疾病的产前检查的方法。绒毛取样术通过抽取胎盘中的一些细胞样本,并
- 班固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东汉历史学家,《汉书》作者。与司马相如、扬雄、张衡合称为汉赋四大家,与父班彪、及其弟班超,三人合称“三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