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印泥,创于清朝康熙四年,而于乾隆时期兴盛,与杭州西泠印泥、福建漳州八宝印泥合称中国三大印泥瑰宝,乾隆玉玺的印泥也曾选用过龙泉印泥,且多年作为贡品,而傅抱石也只用龙泉印泥。
其原料一说为:朱砂、艾绒、犀黄、珍珠粉、麝香、蓖麻油。然另一说法与之不同的是,其中添加了藏红花,藕丝等,此方法是徐寒光所开创的,制作同时会加入熊胆、牛黄等中药材,因为藕丝较难分离且价格高昂,所以龙泉印泥一度比黄金贵。
龙泉印泥的制作十分复杂,如晒油工艺(即为蓖麻油或其他油),需要至少三年时间的自然风化,而最长的已达十年;艾叶的制作过程则要十天时间。而最后更是需要在石臼里搅拌就要持续半个月之久。
龙泉印泥以其细润净洁、鲜红悦目、毫发必显、久而弥光而著称,同时夏天不透油,冬天也不凝练,又有火烧留痕的说法,因此被称为上品
1996年,其目前制作者刘顺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8年、2009年,先后被列为常州市、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印泥也曾三次参加北京国际博览会并获精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