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历史

✍ dations ◷ 2025-09-28 12:36:42 #捷克历史
捷克历史是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捷克的历史。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捷克地域已有人类定居,也曾产生过新石器时代文化和青铜时代文化。从公元前5世纪左右开始,由凯尔特人定居,其中一支称波伊人,居住地因而名为波希米亚。前1世纪,日耳曼人逐走凯尔特人,同罗马帝国不断征战。5世纪,匈人入侵波希米亚。6世纪到7世纪,阿瓦尔人携斯拉夫人入侵。623年,斯拉夫人首领萨摩(英语:Samo)自称王(Rex),建立萨摩。631年战胜法兰克人,拥有以摩拉维亚为中心,大致相当于20世纪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658年,在他死后解体,重回过去的部落组织,此后百年间少有关于捷克人的相关记载。805年,入侵欧洲的游牧民族阿瓦尔人被查理曼击败,捷克受查理曼帝国影响,逐渐基督教化。830年,摩拉维亚首领莫伊米尔建立大摩拉维亚,后兼并波希米亚。关于波希米亚的早期历史记载不多,在其势力尚未茁壮之前,时而臣服于西边的查理曼帝国或东边的摩拉维亚。在宗教方面亦是如此,845年即有14名捷克贵族前往雷根斯堡晋见路易二世接受天主教。传教士西里尔和美多德兄弟前来传教时,东正教也获不少人信奉。为与东法兰克王国对抗,863年,君主罗斯提斯拉夫邀请东罗马帝国派出传教士西里尔和美多德兄弟前来传授东方教义。西里尔遂以希腊字母为范本创造出西里尔字母(格拉果儿字母),作为斯拉夫语的书写体系。9世纪后期,罗斯提斯拉夫之子斯瓦托波勒克在位之时,大摩拉维亚公国达到鼎盛时期。885年,美多德死,斯瓦托波勒克转而投向罗马教皇,驱逐拜占庭的信徒。之后,国势衰落。波希米亚的疆域位于今天的捷克西部,包含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两地。捷克在9世纪后期成为大摩拉维亚下的波希米亚公国。在907年垮台后,权力中心自摩拉维亚转移到波希米亚 。名叫普热米斯尔(Přemysl)的农民受贵族洛克(Krok)的小女儿莉布丝(Libuše)爱慕,其后便嫁给他。最后普热米斯尔统一各部落,建立家族。摩拉维亚瓦解后,波希米亚开始逐步扩大疆域,包括斯洛伐克及西里西亚等地。最著名的统治者是瓦茨拉夫,因生前致力于传播天主教教义,死后被封圣,至今仍为捷克人的民族保护神。929年也被视为捷克的建国年代。950年,奥托一世击败波希米亚,纳其为附庸。在1002年被正式承认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11到12世纪期间,波希米亚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和波兰王国争夺的地区,波兰国王还一度兼任波希米亚国王。1147年,弗拉迪斯拉夫二世参加皇帝巴巴罗萨率领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59年,成为波希米亚国王。波希米亚原为公国,于1198年成为波希米亚王国,并且在14世纪达到最大领土。1212年,腓特烈二世于西西里颁布《金玺诏书》,允许公爵奥托卡一世使用国王头衔,并承认其子孙世袭。在捷克的统治者国王瓦茨拉夫三世在奥洛莫乌茨市被刺杀后,家族中均无任何继承者,而从此普列弥修家族终结。因此波希米亚空王位由卢森堡家族来登上执政。卢森堡家族至1436年统治捷克领土。卢森堡家族王朝中毫无疑问地最突出及最重要君主为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在其执政时期中波希米亚享受最大繁荣顶峰。布拉格变成欧洲领先的大都市之一,成立布拉格大主教管区、圣瓦茨拉夫加冕典礼的珠宝以及圣瓦茨拉夫的传统。1348年,查理四世成立布拉格大学,当时也建立布拉格新城,此外,他也兴建许多重要的建筑,如卡尔什特因城堡及查理桥等。1356年,查理四世于纽伦堡颁布《金玺诏书》,选定波西米亚国王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之一。查理四世去世后由其儿子瓦茨拉夫四世继承王位。在其执政时为衰微混乱期,于是爆发宗教暴乱,而于1415年以反对罗马教会,并寻求其改革的扬·胡斯讲经师被火焚为暴乱的顶峰。接下来因胡斯战争破坏糟蹋波希米亚以及局部中欧的领土。15世纪,信奉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透过继承,入主波希米亚,但是波希米亚乡民为纪念被罗马教会杀害的布拉格学者胡斯,多半皈依胡斯教派。1555年,哈布斯堡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授与波希米亚人宗教自由,以继续维持统治。宗教改革后,新教势力勃兴,1618年斐迪南二世因为强制推行天主教,引爆整个欧洲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后,波希米亚仍被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但继续保持为一独立的王国,人口从300万锐减为150万。大部分时间由皇帝兼任国王。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散,波希米亚国王由奥地利皇帝兼任。德语成为唯一的官方语言,捷克语则是方言。1848年革命失败以后,年轻的新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在1849年登基,镇压新闻自由和恢复私刑审判,将帝国带向开明专制的强势统治:他任命的首相巴赫,开始被称为“巴赫专制”的铁腕治国。譬如书刊检查恢复执行,并实行更严格的警察监督,以致所有(资产阶级)政治活动的自由都被镇压。行政、司法和财政制度也改组地很有活力,但加重财务压力与人民的税负。这样的专制一直延续到1861年二月宪法的颁布才有重大调整,正式让资产阶级为主的人民获得政治权力。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瓦解,波希米亚独立,与关系密切的斯洛伐克于1918年10月28日合并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38年9月根据慕尼黑协定捷克向纳粹德国割让苏台德地区。1939年3月,被德国占领全境。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亲自宣布成立傀儡政权。1945年5月,美军攻到布拉格城下停止不前,因按照波茨坦协定,布拉格应由苏军解放。1945年,成立各党派组成的民族阵线政府。1946年5月,举行战后第一次国民议会选举。1948年2月,发生二月事件,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开始一党执政。1960年7月11日,国民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布将国名改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68年,由总书记杜布切克提出民主改革,主张“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思想,结果因苏联及华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才告终,史称布拉格之春。1989年11月,捷克最终实现民主变革—天鹅绒革命。1992年12月31日,联邦解体。1993年1月1日,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国成立,史称天鹅绒分离。独立后沿用10月28日作为国庆日。1月19日,成为联合国成员国。1999年3月12日,加入北约。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2006年6月2日,议会选举举行:公民民主党获得35.36%的选票,捷克社会民主党以32.32%得票位居第二,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以12.81%的选票居第三位,基督教民主联盟-人民党和捷克绿党也分别获得7.22%和6.29%的选票。2007年1月19日,公民民主党、基民盟-人民党和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获得众议院的信任,总理为米雷克·托波拉内克。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会员国。

相关

  • 心脏病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心脏病学(英语:cardiology)亦称心脏学,为
  • 古马其顿古马其顿语(希腊语:Αρχαία μακεδονική γλώσσα)是古马其顿的语言,在公元前1000年的马其顿王国被使用,属于印欧语系。古马其顿语在公元前4世纪逐渐被希腊化
  • 列奥尼达一世列奥尼达一世(希腊文: .mw-parser-output .Polytonic{font-family:"SBL BibLit","SBL Greek","EB Garamond","EB Garamond 12","Foulis Greek",Cardo,"Gentium Plus",Gentium
  • 钙粘蛋白钙粘蛋白(或钙粘素、cadherins(calcium-dependent adhesion))是一类I型跨膜蛋白,由日本科学家竹市雅俊发现并命名。它们在细胞连接中扮演重要角色,保证了细胞在组织中彼此结合。发
  • 乔治四世乔治四世(英语:George IV,1762年8月12日-1830年6月26日),全名乔治·奥古斯塔斯·腓特烈(英语:George Augustus Frederick),英国王室成员,1762年至1820年以王储身份出任威尔士亲王,1811年
  • 秀才秀才,又称茂才。为古代东亚对某些士大夫的称呼,随着时代、地域所指亦有所改变,但所指都属士大夫中的基层。秀才一名在隋朝科举开始以前已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贾生,年
  • RGB三原色光模式(RGB color model),又称RGB颜色模型或红绿蓝颜色模型,是一种加色模型,将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的色光以不同的比例相加,以合成产生各种色彩光。RGB颜色模型的
  • 戊二酸戊二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O2C(CH2)3CO2H。虽然相关的直链二羧酸——己二酸和琥珀酸在室温下只有百分之几会溶于水,戊二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超过50%。戊二酸可用氰化钾使γ
  • 翡翠谷《翡翠谷》(英语:How Green Was My Valley)是一部由20世纪福克斯公司拍摄的美国电影,本片根据1939年的一篇小说改编而来,获得了1941年奥斯卡奖10项提名并最终斩获包括最佳影片奖
  • 西门子利多富资讯系统西门子利多富资讯系统, AG(Siemens Nixdorf Informationssysteme,简称:SNI)是西门子公司的子公司。1990年代中期由西门子公司收并了利多富电脑公司后,西门子公司将利多富电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