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

✍ dations ◷ 2025-10-07 22:32:02 #EB病毒
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拉丁语:Epstein-Barr virus,缩写EBV、爱泼斯坦-巴尔病毒、 human herpesvirus 4 (HHV-4)),又称为EB病毒,是最常见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病毒之一。EBV是在公元1964年由Epstein, Achong及Barr等人在伯奇氏淋巴瘤病人的细胞所发现。此后被认为和许多疾病有关,全世界有超过90%的人口受到EBV的感染。而根据研究学者的发现,在接近6000年前就已发现有人口感染EBV的证据。在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初期,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疲劳症候群。最近EBV被指出与侵入型乳癌有关。在非洲,EBV与伯奇氏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有关联性。EBV的传染途径主要是经由唾液传染,常发生在未开发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家庭拥挤的幼儿身上,在欧美国家中,常发生于青少年,经由接吻而传染。潜伏期约4-7周。感染可蔓延到全身的各个器官脏器,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一般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淋巴结肿大等。有些还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期较长,一般需2-4周。以血清学诊断为主,目前开展的血清免疫诊断项目主要有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EB VCA-IgA)及EB病毒核抗原-免疫球蛋白A(EB NA-IgA),EB病毒DNA酶抗体等幼淋巴细胞(幼T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关

  • 潜伏期疾病潜伏期是接触病原体(可以是微生物或者是化学制剂、辐射等)后,症状和体征有明显的表现前所经过的时间。疾病潜伏期可能短至只有几分钟,或者长达几十年(克雅氏病大概为30年)。潜
  • 肠套叠肠套叠是指一段肠道套入另一段肠道的一种症状,形成像直筒式望远镜收纳时一般的折叠状。虽然任何部分的肠道都有可能发生肠套叠,但是其中以回肠与结肠交会处是最常发生肠套叠的
  • 主要药物分类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英语: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ATC),是世界卫生组织对药品的官方分类系统。ATC系统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
  • 克鲁尔-布西症候群克鲁尔-布西综合征(Klüver-Bucy Syndrome),又称为双侧颞叶切除综合征,指颞叶、杏仁体受损所导致的特殊行为,最典型的症状为把任何看得到的东西塞进嘴里,或是对任何生物做爱。这个
  • 蟠尾丝虫症蟠尾丝虫症或蟠尾丝虫病(拉丁语:Onchocerciasis),又名河川盲、河盲症(river blindness),是一种因感染蟠尾丝虫引起的疾病。病状包括严重搔痒、皮下肿块,以及失明。是全球仅次于沙眼
  • 文汇报文汇报可指:
  • 南非南部非洲即非洲大陆南部地区,不常简称为南非,“南非”通常指南非共和国。联合国的南部非洲次分区包括下列五个国家:南部非洲除了以上五国和其他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国家外,有时
  • 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英语:Public economics)为经济学的一支,过去多以财政学命名,然就近代经济学发展而言,财政学一词已无法涵盖其学说内容,近代也有人称之为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
  • 神经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神经内科(neurology)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专
  • Es5f11 7s22, 8, 18, 32, 29, 8, 2主条目:锿的同位素锿(英语:Einsteinium,台湾称鑀,旧译作䥺)是一种人工合成元素,符号为Es,原子序为99。锿是第7个超铀元素,属于锕系元素。锿是在19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