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复活节
✍ dations ◷ 2025-10-09 21:53:16 #复活节
复活节(拉丁语:Pascha),又称主复活日,是基督宗教的重要节日之一,最初定在犹太人逾越节之后的星期日,但教会在4世纪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决议不用犹太历,于是改定为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该节日乃纪念耶稣基督于公元30/33年被钉死后第三天复活的事迹,是基督信仰的高峰,因此被基督徒认为象征重生与希望;不过现今许多与复活节相关的民间风俗,都不起源于基督宗教。复活节名称乃自教会拉丁语的“Pascha”转换而来(由于pascua(nourriture,食物)一词的影响,从pascere(paître,喂食、放养)这个拉丁动词里来的),原本是从希腊语里的πάσχα(páskha)借用而来,而这个希腊词本身则是从希伯来语פסח(Pessa'h,超越)里借用的,源自passage(过路/道),即指犹太人的逾越节,这词同时含有纪念当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意义。根据圣经福音记载,在这个犹太节期间,耶稣基督复活了;这是为什么这个名称被用在基督徒的节日上。根据《牛津词典》和其他一些文章(比如Francis X. Weiser的“Handbook of Christian Feasts and Customs”),英文Easter这个字与犹太人的逾越节这个字有关,这不仅因为耶稣就是逾越节的羔羊,而且在时间上耶稣基督的复活和逾越节也吻合。在很多欧洲的语言里,不仅逾越节的筵席曾称为Easter,而且早期英文圣经译本中用Easter译逾越节。现在公认的理论认为,Easter 一词与德语 Oster, 荷兰语 ooster 等词同源,来自于古英国女神 Ēostre。四月本是以该女神命名的月份,而在这个月份,人们举行相应的宴会与庆祝活动。后来欧洲基督教盛行之后,传统的节日就被冠以了与基督教相关的典故,这与圣诞节类似。早期的基督教会,按照耶稣使徒的传统,在犹太人的逾越节当日,即犹太历尼散月14日,纪念耶稣的受难和复活,以示耶稣是逾越节的羔羊。(哥林多前书5:7)然而,西方包括罗马在内的教会,以耶稣在星期日复活为理由,改在逾越节后的星期日纪念耶稣复活。各地教会对复活节日期争论长逾一世纪,结果抛弃了依照犹太历法在逾越节纪念的使徒传统,而由教会自行计算每年复活节的日子。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公元325年召开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订明了各地统一复活节日期,及不用犹太历法定出。复活节是星期日,因星期日被教会视作为耶稣死而复活的日子,所以复活节就在每年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举行。复活节会在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举行,因为春分之后北半球便开始日长夜短——光明大过黑暗,月圆的时候,不但在日间充满光明,就连漆黑的夜晚也被光辉(月光)照耀。此后每年3月21日当日或之后,出现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就是复活节,然而计算复活节的方法,自古以来均十分复杂,拉丁文Computus(计算)一字更专指计算复活节的方法,而罗马教会及东正教会用不同历法计算,令东西方复活节可在不同日子出现。教会复活节日期有时与天文观测的不同,例如:2019年按照天文的复活节应是3月24日,但是西方教会复活节是4月21日,东方教会是4月28日。1997年,国际普世教会协会在叙利亚召开会议时,曾建议改革计算复活节的方式,并建议统一东、西教会的复活节,但至今绝大部分国家仍没有跟随。复活节前日即复活节前的星期六。在大公教会基督徒心中,是等待耶稣基督自死中复活的日子。当日天主教会不举行弥撒,直到晚上才举行隆重的逾越节守夜礼(Easter Vigil),庆祝基督战胜罪恶和死亡而复活,为人类带来救恩和希望。在西方,与复活节相关的物品有复活节兔和复活节彩蛋。传说复活节彩蛋是复活节兔发送的,有些人喜欢在蛋上画各种各样的鬼脸或花纹。而这些民间风俗都不是起源于基督宗教的。《天主教百科全书》指出“复活节的传统活动中吸纳了许多庆祝春回大地的异教习俗。”蛋象征初春一切恢复生机,兔子象征多产和生命力。如今依然流行的复活节庆祝活动,充分证明了复活节的民间习俗含有浓厚的巴比伦色彩。今天人们在耶稣受难日吃十字包和在复活节吃彩蛋,这些传统习俗可见于迦勒底的宗教仪式中。复活节亦有吃火腿和十字包(Hot cross bun)的习惯及在复活节前四十日禁食纪念,随后演变成基督宗教的大斋期或四旬期(Lent)。荷兰人雅可布·罗赫芬率领的一支舰队,在1772年发现南太平洋的智利以西外海有一个岛屿。因发现该岛这一天正好是复活节,洛加文在航海图上记下此岛位置及在旁边记下“复活节岛”。直至1774年,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船长再次找到该岛。当今的人类学界多根据当地的语言称此岛为拉帕努伊岛(Rapa Nui),这是1860年代来自大溪地的波利尼西亚劳工对它的称呼。
相关
- 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人体解剖学(英语:anthropotomy或human a
- 糖皮质激素可治疗性醛固酮增多症糖皮质类固醇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glucocorticoid remediable aldosteronism,GRA),又名地塞米松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dexamethasone-suppressible hyperaldosteronism,DSH)或ACTH
- 鼠蹊部腹股沟、鼠蹊或鼠蹊部(拉丁语:regio inguinalis),是指人体腹部连接腿部交界处的凹沟,其附近区域称为腹股沟;位于大腿内侧生殖器两旁,在人体解剖学上属于腹部。腹股沟部有深、浅的淋
- 逆向获益法则逆向获益法则(inverse benefit law)是一种理论,是指新药品营销(英语:Pharmaceutical marketing)的更好,对病人可能越不好。更准确的说法是,新的药品对病人的获益相对其伤害的比例,会
- 普通科医生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家庭医学科医师(英文:General Practitio
- 角化症角化症(Keratosis)是指角蛋白在黏膜或是皮肤中生长的症状。角化症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类:光化性角化病是癌变前的症状,脂溢性角化病不是癌变症状。
- 小丑鱼双锯鱼属(Amphiprion)Bloch & Schneider, 1801 棘颊雀鲷属(Premnas)Cuvier, 1816小丑鱼(英语:Clownfish或anemonefish)是对雀鲷科底下的海葵鱼亚科(Amphiprioninae)鱼类的俗称,是一种
- 神舟飞船神舟飞船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921工程)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系列,其原型机神舟一号于1999年11月20日成功发射,而其发展型号神舟五号于2003年10月15日第一次完成载人飞行。2011年11
- 码表计时马表,或称马表(英语:chronograph),是一种有计时功能的手表,是将秒表的功能结合于手表之中。计时码表于1720年由英国人乔治·格林汉(英语:George Graham)发明。无论是机械手表,石英
- 钢铁素体(α-Fe) 针状铁素体(acicular α-Fe) 奥氏体(γ-Fe) 马氏体 珠光体(88%铁素体,12%碳化三铁) 贝氏体 粒滴斑铁(珠光体及渗碳体的共晶 混合物,含碳量4.3%) 碳化三铁(Fe3C) β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