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压缩略图像类型

✍ dations ◷ 2025-07-20 10:45:42 #数据压缩,影像科技,影片和电影技术

在典型的视频压缩设计中,可以看到三种主要的图像类型有:节点图像(Intra pictures)、预测图像(Predicted pictures)和前后预测图像(Bi-predictive pictures或Bi-directional pictures)。以上三者也常称作I画格(I frames)、P画格(P frames)和B画格(B frames)。在较旧的数据中,使用的是“双向”(bi-directional),而非“前后预测”(bi-predictive)。

在视频压缩格式中,如ITU-T VCEG和ISO/IEC MPEG视频标准,通常只编码图像之间的差异处。例如,在一个场景中,有个人走过一个固定的背景,只有移动范围才需要描述(使用运动补偿、影像数据或二者的结合,取决于何者以较少的比特充分的表现出图像)。场景的部分没有改变,而无须再次发送数据。

严格来说,图像(picture)是比画格(frame)更为广泛的术语,因为图像可以指画格(frame)或区域(field)。画格是某一瞬间所截取下的影像,而区域是影像每一行线的集合。如果视频是以交错扫描来发送的话,通常会采用各别区域对图像编码,而不会对完整画格进行编码。尽管有时实际指的是更为广泛的“图像”(picture),通俗口语也常使用“画格”(frame)来指“图像”。

图像通常会被切割成几个宏区块(macroblock),而且可以宏区块为基准来选择特定的预测类型,而非整个图像都使用同样的类型:

此外,较新的视频编解码标准H.264,其图像可分割成更小的范围,称为切片(slice),并以此取代宏区块的作用。编码器可对特定的切片选择预测类型。H.264还建议:

多画格运动估计可提升相同压缩率下的质量,且SI-格、SP-格(定义为延伸profile)可增强对错误的承受能力。如此一来,较聪明的解码器就能够恢复受损的DVD流。

I图像(I-画格)常用于随机存取,并作为其它图像的解码参考。每半秒一次的节点更新周期主要应用于数字电视广播和DVD媒体。在某些环境下可使用较长的更新周期,如视频会议系统很少发送I图像。

相关

  • 寄生虫病寄身虫疾病,是由于因寄生虫寄生后所引发的疾病,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较常发生,特别是热带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病包括蛔虫病、蛲虫病、疟疾。
  • 弥涅墨斯弥涅墨斯(希腊语:Μίμνερμος,英语:Mimnermus,鼎盛期在前630年-前600年),古希腊哀歌诗人。弥涅墨斯生活在一个战乱时期,当时小亚细亚的爱奥尼亚城邦正在抵抗兴起的吕底亚王
  • 阿尔诺河阿诺河(意大利语:Arno),或译为阿尔诺河,是意大利托斯卡尼地区的河流,除了台伯河以外,阿诺河是意大利中部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佛罗伦斯、恩波利与比萨也位在阿诺河畔。
  • 鲁道夫·巴兰古鲁道夫·巴兰古(法语:Rodolphe Barrangou,),法国生物化学家,以对CRISPR-cas系统的研究知名。其团队自2005年起研究了CRISPR-Cas在原核生物免疫中的应用作用,发现内切酶Cas9能够切割
  • 过增元过增元(1936年2月28日-),中国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后蔡家弄人,著名物理学家,现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过1959
  • 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二十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the Games of the XXII Olympiad,法语:les Jeux de la XXIIe Olympiade,俄语:Игры XXII Олимпиады),于1980年7月19日至8月3日在苏
  • 原子弹原子弹又称裂变弹(英语:Atomic bomb),是一种利用核原理制成的核武器。由美国最先研制成功,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在爆炸的同时会放出强烈的核辐射,危害生物和非生物组织。第一个裂变(原
  • 乌桕乌桕(学名:Sapium sebiferum),又名乌槔、乌臼、鸦臼。俗称木蜡树、桩仔、琼仔等。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南地区,北至陕西、甘肃。日本、越南、印度等国亦有分布。18世纪进入美国
  • 皇三女莽古济(1590年-1635年),后金格格,努尔哈赤之女,生母为清太祖继妃衮代。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出生。万历二十七年三月,太祖率军击败哈达部,哈达部部长孟格布禄和吴尔古岱父子被俘。太祖
  • 洞宫山洞宫山,位于中国浙江省南部,为武夷山之余脉,为西南-东北走向,西接鹫峰山。主要由安山岩、流纹岩和花岗岩构成。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主峰为百山祖,海拔1857米。其最高峰为黄茅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