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红木

✍ dations ◷ 2025-10-01 21:49:05 #IUCN濒危物种,植物保护,濒危物种,天然染料,云实属,树,巴西植物,1785年描述的植物

巴西红木(学名:),又称巴西苏木,豆目豆科苏木属的一种物种,盛产于巴西。生长速度缓慢,木纹直而且木质非常致密坚韧,树干富含水溶性的红色染料成分,古时候主要被当作染料,也是高级的家具材料,是制作小提琴的琴弓的上佳材料。

在15、16世纪时是珍贵的红色染料来源,结果大片林木被砍伐运离巴西本土,令此物种几近在其原生地区消失殆尽。近年巴西政府尝试在适当地区重新种植此物种。

巴西红木或巴西木这名称偶尔也指称在豆科下的数种物种,但更多指本种。

葡萄牙探险家称之为"Pau-brasil" ,葡萄牙语别称Pau-de-Pernambuco (Pernambuco,伯南布哥是巴西东北部的一省;Pau是木头的意思),豆科、云实属,落叶乔木,羽状复叶,果实为荚果。16世纪葡萄牙的航海家发现新大陆有一个大量生长巴西红木(brazilwood)的国家,便大举开采、运回欧洲,久而久之大家都忘了当初的命名,而将这个国家称为为巴西(Brazil)。

15、16世纪时,巴西红木(brazilwood)是当时世界上制造红色染料的重要原料之一,主要产地是亚洲地区,所以在欧洲是非常稀有而高价的物资;文艺复兴时期,昂贵的纺织品(例如天鹅绒)需求量大增,所需的红色染料大都以粉末状,从东方运到欧洲。
16世纪初期,葡萄牙的航海家发现新大陆时,他们马上注意到有一个大量生长巴西红木的国家,便大举开采、运回欧洲,久而久之大家都忘了当初的命名,而将这个国家称为巴西(Brazil)。

几年之内,由于葡萄牙皇家允许少部分商人垄断开采、运输巴西红木,繁荣的商业盛况引起了其他国家的眼红,导致盗采、走私、甚至海盗抢劫葡萄牙商船的情况日益严重。

过度开采(估计在随后的两个世纪,砍伐了大约五千万株)导致巴西红木数量遽减,因此在18世纪时,这种经济活动终于崩溃,目前为止,这个物种已经在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绝迹,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因此巴西红木的买卖很可能即将被禁止,直接受影响的是制弓业,国际红木保护促进会(会员主要是制弓业者)目前大力推广巴西红木的造林运动,并提倡使用其他木材制造小提琴弓。

相关

  • 医疗医疗可以是指:
  • 斯特拉斯堡国家和大学图书馆斯特拉斯堡国家和大学图书馆(法语:Bibliothèque nationale et universitaire,简称:BNU),是法国斯特拉斯堡的一座公共图书馆,位于共和国广场(从前的皇帝广场),面对莱茵宫。在斯特拉斯
  • 圣芭芭拉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英语: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简称UCSB,又常被译作圣巴巴拉加州大学),是一所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加州大学系统的成员之一。学校坐落在位
  • 1070年
  • 阿匹斯阿匹斯(英语:Apis (god))。古埃及孟斐斯神祇之一。为一公牛形象,其事迹反映于托勒密王朝时期祭司历史学家曼内托的著述中,亦于相关的文物中得到出现,具有重大地宗教影响与历史意义
  • 教宗西斯笃四世教宗西斯笃四世(拉丁语:Sixtus PP. IV;1414年7月21日-1484年8月12日)原名方济各·德拉罗韦雷(意大利语:Francesco della Rovere),1471年8月9日至1484年8月12日岀任教宗。他解除了天主
  • 白对虾中南美白对虾(学名:Litopenaeus vannamei),俗称白虾、白对虾、白脚虾或太平洋白虾,是一种生活于太平洋东岸的对虾科滨对虾属物种。本物种自1990年代初期已引进台湾的养殖场饲养,以
  • 长沙晚报长沙晚报,1956年7月1日由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创办,为湖南省长沙市市级报刊之一。长沙晚报创刊于1956年7月1日,最初叫做《长沙日报》。1961年1月,《长沙日报》改为《长沙晚报》。文
  • 北高加索语系西高加索語   切尔克斯语   阿布哈兹语   尤比克语(灭亡) 東高加索語   纳赫语   阿瓦尔—安迪—采兹   达尔金语   Lezgic & Khinalug   勒语北高加索语系是在高加索
  • 一硫化钪一硫化钪是钪的硫化物之一,化学式为ScS。它是一种拟离子化合物(pseudo-ionic compound),包含以及固体导带上占据的一个电子。一硫化钪具有氯化钠晶体结构。一硫化钪可由金属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