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氟化二硫

✍ dations ◷ 2025-07-19 05:51:52 #十氟化二硫(Z)
十氟化二硫 (分子式 S2F10,最简式 SF5),在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沸点30.1℃,不溶于水,有剧毒,有类似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 十氟化二硫分子中,每个硫原子以八面体构型被5个氟原子包围。 十氟化二硫有剧毒,毒性大约是光气的四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考虑过作为潜在的化学武器使用,但没有证据表明被投入过实战。它是一种窒息性毒剂,由于它无催泪作用,对皮肤也没有刺激性,因此人接触后不易产生警惕。通常通过电解六氟化硫 (SF6,一种用于变压器等高压电设备的绝缘气体) 来制取。在制取六氟化硫时,也会产生十氟化二硫,不过在净化的过程中会被除去。十氟化二硫通常利用电解六氟化硫的方法来制取:十氟化二硫是带有类似二氧化硫气味的无色液体或气体,毒性大约是光气的四倍。其毒性被认为是由于它在肺中发生歧化反应,生成 SF6 和 SF4;SF6 较不活泼,而 SF4 能与肺中的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和氢氟酸,伤害人体:因为十氟化二硫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大多数水溶液,所以十氟化二硫本身并不体现出毒性。甲二氯胂(MD) · 乙二氯胂(ED) · 苯二氯胂(PD) · 光气肟(CX) · 芥子气(H) · 倍半芥子气(Q) · 氧联芥子气(T) · 路易氏剂(L) · 氮芥子气(HN)(HN1 · HN2 · HN3)

相关

  • 结节病结节病(英文:Sarcoidosis,来自单词sarc,“肉体”的意思,并加上后缀-oid表示“像..似的”或“有质量的”,与后缀-osis,“疾病或非正常情况”的意思)英文中有时也被叫做sarcoid(简称),贝
  • 恩培多克勒恩培多克勒(希腊语:Ἐμπεδοκλῆς,前490年-前430年),又译恩贝多克利,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政治家、演说家、诗人,相传他也是医生、医学作家、术士和占卜
  • 直觉类型论直觉类型论(Intuitionistic type theory)、或构造类型论、或Martin-Löf 类型论、或就叫类型论是基于数学构造主义的函数式编程语言、逻辑和集合论。直觉类型论由瑞典数学家和
  • 自营自养生物,也称为生产者(producer,autotroph),在台湾称为自营生物,主要包括绿色植物和少数微生物,它们可以利用阳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以及土壤中的无机盐等,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
  • 喀尔文教派加尔文主义(法语、荷兰语:Calvinisme;英语:Calvinism),亦称为归正主义,是16世纪法国与瑞士基督新教宗教改革家约翰·加尔文毕生之主张,以及支持加尔文的其他神学家意见的统称,在不同
  • 按大学各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详列了各个与诺贝尔奖得主有学术关联的大学。自1901年起至2019年,诺贝尔奖(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共颁给过919名个人和24个机构。 本列表对每个诺贝尔奖得
  • 头孢头孢菌素(法语:Cephalosporine、英语:Cephalosporin),又名先锋霉素,是一系列属于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与头霉素一并细分为头孢烯。头孢菌素化合物最初是于1948年,由意大利科学家Giu
  • 芭丝特芭丝特(英语:Bastet)是埃及神话中猫首人身的女神。她的名字有时候也被拼为巴亚斯特(Baast),巫巴丝特(Ubaste)或巴斯特(Bast)。早在埃及第二王朝(公元前2890年)左右,她便开始受人崇拜,在上
  • 纳姆塔尔其他传说纳姆塔尔(Namtar)或纳姆塔鲁(Namtaru)、纳姆塔拉(Namtara)(命运或宿命之意),是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的一位地狱僚神、冥神,是安、埃列什基伽勒和内尔伽勒(Nergal)的臣僚
  • orchids兰科(学名:Orchidaceae)植物俗称兰花,是开花植物中最多样、最广布的科之一。花朵艳丽的热带兰花通常叫做洋兰,亦叫胡姬花。洋兰并不一定是外来种,大中华地区亦有丰富的野生洋兰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