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民变

✍ dations ◷ 2025-07-17 22:06:53 #明朝民变,明朝历史事件,明朝政治事件

郧阳民变,又称“郧阳盗乱”“郧阳起义”,为明代中期成化年间,河南西华的“刘千斤”刘通、“石和尚”石龙、“李胡子”李原等人率数万流民造反的历史事件。明朝兵部尚书白圭、都御史项忠指挥镇压,四路围攻,最终平定民变。明宪宗后又命都御史原杰负责平抚,并设立郧阳抚治以及郧阳府等州县进行管理。

元朝,荆州、襄阳上游为郧阳,郧阳是古代麋国,春秋时期为楚国的附庸,地多有山。元朝至正年间,流贼作乱,终元朝一代,竟不能制。明朝初期,朱元璋命邓愈以大兵剿除,空其地,禁流民不进入。然而地界湖广、河南、陕西三省,又多有空旷土地。山谷厄塞,林箐蒙密,中有草木可采掘食。

正统二年,当年饥荒,百姓纷纷进入此区,之后聚众者多,所以无所约束,其中有巧黠的人并开始驱役他人。汉中府的官员上报,并称如果不尽早诛杀,恐怕为后患。明英宗称:“小民被饥寒所迫,奈何就派兵诛杀呢!”并命御史金敬赶往抚辑。金敬抵达后,贬数人戍边,其余都听从抚辑,但是有为奸犯科的人则潜藏不出。之后再次出现,则势力有所扩张。有锦衣卫千户杨英奉使河南,推测其必反,之后上疏请派遣官员体恤饥荒,渐渐控制驱散这些流传之辈。但没有批准。而三省长官又多推诿此事非自己境内,于是按照旧例不去管理。

至此,河南西华的刘千斤(刘通)开始发兵作乱。成化元年(1465年),号称“石和尚”的石龙纠合冯子龙数百人,四散剽掠。于是众人在大石厂立黄旗聚众,据海溪寺称王,伪号“汉”,建元“德胜”。署将军元帅,以石和尚为谋主,刘长子、苗龙、苗虎为羽翼,众至数万人,洗劫襄阳、邓州境内。当时王恕刚以副都御史出抚,悬榜晓谕,却未受分讨之命。贼狃为故常,不肯散去。王恕上报朝廷请求出兵平息:“民可抚也。而奸民好乱者,非兵不威。”

成化元年(1465年)五月,明宪宗命抚宁伯朱永为总兵官,兵部尚书白圭提督军务,太监唐慎、林贵监军,合湖广总兵李震讨刘千斤,副都御史王恕会三师并进,直捣其巢。

成化二年(1466年)二月,镇守荆、襄的王信猜测刘千斤会进攻房陵。于是率领数十骑往据之。调集民兵,不满千人。刘千斤率领四千余人围攻,明军援绝,王信在多张旗举火,日夜不息,历四旬。其中派出敢死队在出城五六里举火炮,叛军以为援兵赶来,遂溃败。王信乘势追击,此后升为都指挥同知。

同年三月,提督荆、襄军务兵部尚书白圭上奏,请求分四路:南漳、安远、房县、谷城,以犄角状并进,克期会剿。宪宗批准此议。

同年五月,白圭率兵进入南阳时,与抚宁伯朱永由南漳入,遇到叛军,诱之到临城,一同击破。朱永有病留在镇中,白圭则与唐慎、李震、湖广巡抚王俭进兵潭头坪;林贵、鲍政自安远进兵马良坪;喜信、王信自房县进兵浪口河,王恕率都指挥刘清等亦自谷城进兵洞庭庙。叛军见到明军势力强大,刘千斤遂走寿阳,欲出陕西;苗龙走大市,欲出远安。明军遂调兵赶往寿阳,截断其退路,刘千斤退守大市,与石龙会合。都指挥田广进至雁坪,击退叛军,追及于古口山。此日湖广部队与其他部队会合,一同进攻叛军。斩刘千斤之子刘聪、伪都司苗虎一百余人,并乘胜进兵,贼退入巢穴。此时山险,又下雨,白圭遂身先士卒,至格兜,叛军凭险抵御。当时各路部队已会师两天,却久攻不下。士兵听闻主帅白圭亲来,更加奋勇。白圭于是命刘清率领千余部队,从间道出现在敌军后部,焚烧其营,使其以为大军到来。白圭与李震、王俭攻其右路;王信攻其左路;鲍政冲其中路。敌军数万迎战,却回顾到其营地起火,遂惊走,蹂蹑死者无算,斩杀数万人。生擒刘千斤,献俘京师,与苗龙等四十人,皆行磔刑于集市。男子十岁以上者斩之,只有刘长子、石和尚逃到深山中。恰逢朱永病愈,更帅兵搜剩余叛军。

六月,石和尚率众千余人,焚劫四川大昌县,杀夔州通判王祯。宪宗命分兵讨之。

之后,石和尚、刘长子聚众于巫山,石圭遣参将喜信、鲍政,都指挥白玉追击。叛军因计穷食尽而投降。石圭遣指挥张英诱之,刘长子遂缚石和尚送至喜信军营。继而并诱执刘千斤妻连氏及其伪职常通、王靖、张石英等六百余人。事情上报后,宪宗命搜捕余党,叛军遂平。诸将领忌恨张英有战功,于是在朱永面前诬陷,称其多获叛军贿赂。因此事,张英被捶杀,大军班师。

十一月,石和尚、刘长子受磔刑惩罚。后叙平荆、襄功,进抚宁伯朱永为侯,李震兴宁伯,白圭进为太子少保。

成化四年(1468年)三月,宪宗改户部右侍郎杨璇为右副都御史,抚治荆、襄、南阳流民.

成化六年(1470年)十月,刘千斤余党李胡子纠合余党小王洪、石歪膊,率领荆、襄流民聚众谋反。伪称太平王,立“一条蛇”“坐山虎”等号,明军屡次逮捕不获,荆、襄、南阳等地遂发生骚乱。十一月,宪宗命都御史项忠总督河南、湖广、荆、襄军务,讨伐李胡子。

成化七年(1471年)正月,右都御史项忠抵达襄阳,看到士兵寡弱,请调永顺等土兵前往,宪宗批准。诸将请速进,项忠约束部队禁止滥杀无辜。兵部尚书白圭则反对调用永顺、保靖土兵,以免激化骚动。而项忠则称流民撤离数量多达四十余万人,如果中止土兵,百姓听闻后仍然会生疑;况且贼首仍然潜伏,届时再调兵则为难。宪宗于是听从项忠主张,并约束其禁止扰民,用心安抚。

同年十一月,项忠派遣副使余洵、都指挥李振率兵追捕,在竹山县遇到李胡子,被明军擒获。小王洪的五百余众,屯于钧州龙潭,亦被明军擒获。此后遣送还乡者有四十万人,俘斩二千人,编戍者一万余人。当时流民从明初洪武年间以来,家业延子孙,未尝有为非作歹的人。军队进入后,死者枕藉山谷。其戍边湖广、贵州的人,又多死于路途中,弃尸于江浒。言论者谓项忠此役,实为多滥杀。

十二月,都御史项忠献荆、襄俘李胡子一百二十九人,刑部尚书陆瑜等会奏,为其分别定罪。

成化八年(1472年)四月,给事中梁璟上疏弹劾都御史项忠偏听检讨张宽、御史刘洁、总兵李震,纵杀邀功。宪宗称:“荆、襄流民作乱,朝廷内外都以之为忧虑。现在已经荡平,就应该谈论以后解决方法,不这样的话就会激怒于天下。”兵部尚书白圭又称:“项忠所呈上的荆、阳功次文册,与李震前后比较有不同,请勘别。”宪宗亦没有听从。

同年五月,都御史项忠乞求致仕,宪宗慰留,召还都察院。

自成化初年,陕西至荆、襄、唐、邓之间,皆为长山大谷,绵亘长达千里,所以流逋的人能够藏聚,这是刘千斤之乱的原因。至李胡子复乱,流民人数甚至多达一百万。都御史项忠奉命捕逐,死者不计其数。国子监祭酒周洪谟著《流民说》,称道:

都御史李宾非常赞同此说,并援其说上疏,宪宗批准。成化十二年(1476年)二月,宪宗命都御史原杰经略郧阳,抚定流民。

成化十二年七月,北城兵马吏目文会上疏道:

宪宗表示赞同,并命都御史原杰采用此主张。

同年九月,都御史原杰上奏,得到了宪宗批准。

同年十一月,宪宗正式下诏,开设湖广郧阳府,即其地设湖广行都司、卫、所及县。当时都御史原杰遍置诸郡县,无论深山穷谷均亲自前往。抵达后向百姓问疾苦并宣达朝廷旨意,百姓均愿意附版籍为良民。于是,湖广、河南、陕西等地的抚、按、藩、臬官员,入籍流民得十一万三千余户,遣归故土者一万六千余户,其愿留者九万六千余户,许以各自占旷土,官方为其限给丁力,令开垦为永业,以供赋役,并置郡县统一指挥。

因此设立:

此外举荐邓州知州吴远为首任郧阳府知府。原杰又以所地涉及三省,没有统一指挥,于是推荐御史吴道宏代替自己担任郧阳抚治,统领八郡,兼制三省。宪宗遂升吴道宏为大理寺少卿,代替原杰担任抚治;并驰马赐玺书,召还原杰,并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原杰为平抚殚精竭力,劳苦成疾,在南还途中竟死于驿舍。荆、襄百姓听闻后,无不流泣。此后宪宗以抚治郧阳大理少卿吴道宏为右佥都御史,开府郧阳,著为此令。

相关

  • 逻辑代数在数学和数理逻辑中,逻辑代数(有时也称开关代数、布尔代数)是代数的一个分支,其变量的值仅为真和假两种真值(通常记作 1 和 0)。初等代数中变量的值是数字,而且主要的运算是加法、
  • 腈纶腈纶(Acrylic fiber)是一种合成纤维,主要成分是分子量约为100,000的聚丙烯腈。腈纶的单体至少含有85%的丙烯腈,并且添加有其他单体共聚,常选用的共聚分子有乙酸乙烯酯和丙烯酸甲
  •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丛林大火(英语:Bushfires in Australia)是澳大利亚炎热干燥季节频繁发生的野外火灾。有大面积的土地每年都会被破坏,并且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野外火灾通常是由闪电
  • 和歌山藩纪州藩(日语:紀州藩/きしゅうはん Kishū han */?)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一个藩,又称为纪伊藩、和歌山藩。位于纪伊国,藩厅是和歌山城(今和歌山县和歌山市)。藩主是纪州德川家,与水户藩
  • 高雄市 (州辖市) 纹章高雄市(たかおし),存在于1924年至1945年的台湾日治时期行政区划,隶属高雄州,由高雄郡高雄街升格而来,二次大战后改为台湾省高雄市。于1924年12月25日由高雄州高雄郡高雄街升
  • 内斯里汉·基利希内斯里汉·基利希(土耳其语:Neslihan Kılıç,1993年5月2日-),土耳其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只列出曾进入半决赛的国际赛事成绩:
  • 洪思翊洪思翊(谚文:홍사익,1887年2月2日-1946年9月26日)大韩帝国的军人和日治朝鲜出身的日本陆军军人。最终阶级为陆军中将。他是与朝鲜皇族的李垠并为日军中将的高级将领。太平洋战争
  • 王觐 (明朝宦官)王觐(?年-?年),字宗尧,直隶保定府人,明朝正德时期的御马监太监。正德年间,任御马监太监。正德十六年,任大同镇守太监。
  • 青海河流列表青海河流列表,列举全部或部分在青海省境内的河流,并依照流域排列;支流则由河口至源头排序。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英语: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是一家中国大连的出版社,隶属于大连理工大学。创建于1985年2月,2005 年3 月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