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唇齿擦音

✍ dations ◷ 2025-07-19 19:35:13 #擦音,唇齿音,浊音,口腔辅音,中央辅音,肺部气流音

浊唇齿擦音是辅音的一种,用于一些口语中。浊唇齿擦音在国际音标的符号是⟨v⟩,X-SAMPA音标的符号则是⟨v⟩。汉语中的吴语、关中话均有此音,其余像北京官话及粤语均清化为。

客家话、老国音里保留此音。

英语中以 v 标示此音,如 和 。以其他缺少此音的语言为母语的人要读这些字时,可能会以清唇齿擦音、浊双唇塞音或者双唇无擦通音代替。例子有日语、汉语族部分方言,如闽语等,以及印度-雅利安语支的语言等。

在前古典时期的欧洲西班牙语中,音素/v/和音素/b/是分开的。但在大约十四至十五世纪时/v/就被/b/渐渐取代。但究竟音素v代表的是还是浊双唇擦音在语音学界仍然有分岐。有语音学家认为v应该是代表, 但亦有人持相反意见。 虽然如此,大部分研究都同意到了十七世纪,西班牙人都不再区分音素/v/和/b/。 某些被分隔的口音可能到了十七世纪仍然区分这两个音素,但到现在,无论是欧洲还是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语都不再有这种差别,/v/和/b/都只会读成浊双唇塞音,或者在两个元音中间读成浊双唇擦音。这种转变令人经常会将字里面的v和b混淆。例如,和会被误写为"vajar"和"deribada"。因为在小楷字母中b比v高,人在串字时将"b"讲成"B grande"(大字母B),将"v"讲成"B chica" (小字母B)来避免误写。某些受过教育的人,尤其在受英语影响深的美国会尝试以串字的规则来区分b和v,但推行西班牙语的机构皇家西班牙学院已经不再支持这种做法,并视这为不正统。

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是清音,右边的是浊音。阴影区域表示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发音。

相关

  • 1917年俄罗斯革命布尔什维克胜利1917年俄国革命(俄语:Смена власти в России в 1917—1918 годах)是指1917年在俄罗斯发生的一系列革命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
  • 库恩里夏德·库恩(德语:Richard Kuhn,1900年12月3日-1967年8月1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奥地利裔德国化学家,1939年获得193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1942年获得歌德奖。1967年逝于德国海德堡。1
  • 知识型经济知识型经济(英文:Knowledge-based economy),源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6年提出,并定义为拥有、分配、生产和着重使用知识的新经济模式,虽有知识经济,但农业、工业仍同样重要。此
  • 蓝骑士青骑士(德语:Der Blaue Reiter,又译作蓝骑士)是一个因受到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排斥而组成的艺术家团体,也是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和弗兰茨·马尔克对于他们的展览作品及公开活动的
  • 各地日期和时间表示法本条目介绍的是不同地区所规定的常用日期/时间格式表示方法。yyyy = 年份,mm = 月份,dd = 日期,MMM = 月份三字母缩写,mmmm = 月份全名,hr = 小时,mi = 分钟,se = 秒钟
  • 祭祀,(英语:祭:sacrifice;祀:ritual;韩语:한국의 제사,罗马化:Jesa)是指以线香、酒水、肉类、蔬果,或布帛和玉(传统儒教祭祀)等供品向神灵、圣徒或者亡魂奉献、祈祷的一种行为。中国古代
  • 1991年泰国军事政变1991年泰国军事政变,是泰国皇家军队以推翻当时泰国首相差猜·春哈旺而发动的军事政变。差猜·春哈旺上任后颇积极推动民主,将决策功能由公务员和军人移至民选的从政者。当时政
  • 中欧班列中欧班列(英语译名:CHINA RAILWAY Express;简称 CR express)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
  • 有机化学期刊《有机化学期刊》(the ,常缩写为 或)是由美国化学会发行的有关有机化学的学术期刊。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4.721(2014年)。
  • 圣安东尼奥 (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英语:San Antonio)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中南部,是美国得克萨斯州人口第二多的城市(排在休斯敦之后),同时也是美国人口第七多的城市。据2005年美国人口普查局估计,圣安东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