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王国

✍ dations ◷ 2025-07-14 19:56:27 #亲王国

亲王国(英语:principality 或 princedom;德语:Fürstentum)是亲王(prince)或女亲王(princess)的封国。亲王是一个君主的称号,名义上或实质上统治一个主权国。亲王国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罗马共和国,在中世纪封建制度时代有多个亲王国出现。

亲王国是欧洲封建制中的一种封地,拉丁文为principatus,其统治者称为亲王(Prince),字义为“元首”。在某些国家亲王是皇帝或国王的儿子,或其爵位的世袭继承人。亲王国经常被误译为公国,和Duchy或Dukedom混淆。

在一些国家,亲王仅为封号,而亲王国仅为名义上亲王的封土,但亲王并不居住于封土内,亦没有实质上统治封土的权力。例如英国的储君(通常是国王或女王的长子)传统上被封为威尔士亲王,在13世纪至16世纪之间确实统领威尔士北部及西部的部分土地,1536年的威尔士法案取消了这些土地的分界。今天的威尔士亲王并不统治威尔士,亦无任何属于亲王的土地,威尔士国会亦不需要视威尔士亲王为名义上的国君。但威尔士亲王通常亦同时被封为康沃尔公爵,康沃尔公国现时仍然拥有德文郡570平方公里的土地。

因语言不同,中欧和东欧的一些封国的译名在中文、英文既可译作“亲王国”也可译作“公国”。历史上的亲王国还有阿尔巴尼亚亲王国、班都斯亲王国、沿海克罗地亚亲王国等。一些近现代私人成立的未被普遍承认的国家也使用亲王国为名,如西兰亲王国、赫特河亲王国、塞波加亲王国、马尔堡亲王国、弗里多尼亚亲王国。

土邦(Princely States)也是类似亲王国的主权国,是英国殖民地时期南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保存的土著王公领地的总称。其统治者称作王公(英文也译作亲王Prince)。

亲王国的名称源自古代罗马共和国的元老院(principate),而元老院的首领称为元首或第一公民(princeps)。屋大维(凯撒.奥古斯都)成为首席元老之后,将任期变成终身,称为元首制,实质上成为第一任罗马皇帝。而当各地总督在暑休或参与祭祀庆典的时候,屋大维派其孙儿们暂代总督职位,他们亦被称为各地的元首(princeps)。

而罗马帝国灭亡后,中世纪约350年-1450年之间封建制度盛行,欧洲各国国王册封自己的亲属,称为亲王(prince)。逐渐有些国王的权力衰退,而亲王夺得更多权力,部分地区实质上分裂成许多亲王或公爵统治的小国。这种情况在德意志地区的神圣罗马帝国犹其显著。后来罗马之王实质上是由德意志各地亲王及公爵推选出来,再由教宗加冕成为神圣罗马皇帝。1200年至1500年间,这些亲王国之间经常为夺取主权而开战,导致地区经济破坏,加上黑死病令各亲王国衰弱。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小国透过贸易而繁荣,开始发展出不少城市和港口,建立自己的法律和制度,不少亲王国甚至有能力建造豪华的宫殿。而部分强盛的亲王国开始吞并附近的小国,成为更强大的王国或帝国。英格兰在中世纪后期已经成为一个大国,文艺复兴初期法国、葡萄牙、西班牙亦由许多小国合并成为大国。意大利虽然仍然分裂为许多小城邦,但以银行起家的美第奇家族操控了北意大利大部分城邦,更曾一度控制罗马教廷。随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及中欧的普鲁士亦开始强大。

19世纪民族主义抬头,不少人认为同一种语言及文化的地区应该统一,而非效忠于某一位君主,如阿尔巴尼亚亲王国。因此小的亲王国开始失去号召力,德国、意大利皆在十九世纪后半统一。现在剩下的亲王国的只剩下小国如摩纳哥、列支敦士登和安道尔等等。

日本流行文化作品的英文翻译中,日语的“公国”经常被翻译为“亲王国”(Principality)。机动战士高达里面的吉翁公国(ジオンこうこく)被译为Principality of Zeon,以及皇牌空战系列中的贝尔卡公国(ベルカ公国)被译为Principality of Belka。

相关

  • 旧大港保安宫高雄站前保安宫,又称旧大港保安宫,是台湾高雄市三民区大港的庙宇,主奉闽南医神保生大帝(大道公)。旧大港保安宫现在庙宇建筑虽历经修建,但仍然保有早期传统庙宇的格局,是高雄市内现
  • 全球暖化大骗局《全球暖化大骗局》(The Great Global Warming Swindle)是由英国电视导演马丁·德肯(英语:Martin Durkin)执导的纪录片,于2007年3月8日上映。左派阵营指控“全球变暖”的科学观点
  • 对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的承认下表列出承认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的国家、地方政府或国际组织。截至2015年7月17日,28个主权国家的国家元首或议会已承认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澳洲、英国、西班牙和美国有部分地
  • 关广志关广志(1896年3月4日-1958年1月29日),男,满族,吉林人。中国水彩画家,美术教育家。1896年3月4日(农历1896年1月29日)出生在吉林市郊大蓝旗屯一个贫苦满族家庭。自幼酷爱绘画。中学毕业
  • 第40集团军 (苏联)第40集团军是苏联的一个集团军,1941年第一次成立,曾参与苏德战争基辅战役、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下第聂伯河攻势、库尔斯克会战。1945年解散。知名指挥官为基里尔·莫斯卡连
  • 周之乐周之乐,山东登州卫(蓬莱县)人,明朝政治人物。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山东乡试举人,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未授官而卒。
  • 2014年奥克尼地震2014年奥克尼地震在2014年8月5日12时22分33秒(南非标准时间)发生,震中位于南非西北省克莱克斯多普的金矿城镇奥克尼附近。南非地质科学委员会把此次地震的震级定为里氏震级5.5级,使之成为1969年图尔巴地震(英语:List of earthquakes in South Africa)(震级为里氏震级6.3级)以来,南非最严重的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达4.1千米(2.5英里)。该局表示,此次地震“极为危险”,因为震中位于克莱克斯多普和奥克尼附近。地球科学委员会在8月5日录得
  • 泰莎·博诺姆泰莎·博诺姆(法语:Tessa Bonhomme,1985年7月23日-),加拿大女子冰球运动员,场上位置是后卫。她曾代表加拿大国家队参加201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冰球比赛,获得一枚金牌。
  • 西尔维娅·毕奇西尔维娅·毕奇(英语:Sylvia Beach,1887年3月14日-1962年10月5日),美国书商与出版商。毕奇出生于美国巴尔的摩,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巴黎。她在巴黎创办了莎士比亚书店,是巴黎“迷惘的一代”的聚集地之一。她出版了詹姆斯·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1922)。
  • 蔡景历蔡景历(519年—578年),字茂世,济阳郡考城人。祖蔡点,南朝梁时担任尚书左民侍郎。父蔡大同,曾任岳阳王记室参军。蔡景历少年时俊爽,有孝心,与萧允友好。景历家贫好学,先在王府办事,得到陈霸先器重。入陈后,历官秘书监、中书通事舍人、员外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守度支尚书等职,助陈文帝诛杀侯安都。累迁度支尚书,太建十年卒。有子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