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玉

✍ dations ◷ 2025-10-07 17:05:55 #1914年出生,2010年逝世,台湾新教徒,语言最后使用者,埔里人,巴宰族人,潘姓

潘金玉(1914年7月21日-2010年10月24日),居住在台湾南投县埔里镇,是台湾最后一位全然精通巴宰语的巴宰族耆老,也是全球最后一位全然精通巴宰语者。 族人尊称她为 tata(达达、巴宰语:阿姨)、或称 apu(阿嬷/ama)。

潘金玉出生于日治时期的乌牛栏部落(爱兰),父母亲均使用巴宰语。之后送至蜈蚣仑部落给噶哈巫族人作养女,养父母均讲噶哈巫语。另因时代背景与平埔族汉化,本人也精通台湾闽南语与日语以及普通汉语。

据噶哈巫族人 Bauke Dai'i 的田野调查结果,由于潘金玉在噶哈巫族部落长大,因此其巴宰语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有受到噶哈巫语的影响。

由于少有人能用流利的巴宰语与之对话,故数十年来日常生活都使用闽南语。 潘金玉耆老用闽南语说:“…跟我的伴(已往生)讲(巴宰语)!如果我老伴有来(在梦中)。跟我一样(同辈)四个(人)都没有了(已往生)。剩我一个(人)、剩我一个(人)!这样子而已,要跟谁讲(巴宰语)!…”。

潘金玉耆老生前全力投入巴宰语的语言复兴运动。她亦参予编纂过《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语文学习领域 原住民语》、其中主编《巴宰语学习手册第(1-9)阶》。于2001年潘金玉耆老已协助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李壬癸院士、及日籍学者土田滋编纂成《巴宰语词典》。

这几年来在潘金玉耆老与巴宰族人、及专家学者的努力下至2010年,小孩加大人至少有10多人会说巴宰语。

潘金玉耆老于2010年10月24日在埔里基督教医院逝世,享寿96岁,她的逝世直接导致巴宰语宣告灭亡

相关

  • 殉道者殉教,又称殉道,意指为了宗教或信仰而不畏迫害和杀戮,以致牺牲生命。最初无论是圣经还是世俗界,殉教者(martyr)一词的意思都是目击者。其新的意义取自耶稣受难。于是早期基督徒认为
  • 多伦多磁学和气象学观测站多伦多磁学和气象学观测站(英语:Toronto Magnetic a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位于加拿大安大略多伦多的多伦多大学,是一个历史性的天文台。原有建筑于1840年建成,是爱德华
  • 十四世纪1301年1月1日至14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4世纪。14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时期。
  • 条痕条痕(英语:streak)是指矿物划过粗糙表面而留下的,或磨成的细小粉末之颜色。一种矿石表面的颜色常有很大的变化空间,而其不同样品的条痕色却变化很少,因此条痕对矿物的辨别和分类十
  • 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英语: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称为渐进式暴露疗法(graduated exposure therapy),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由南非心理医生约瑟夫·沃尔普提出。系统脱敏法在临床心理学
  • 班森级驱逐舰班森级驱逐舰(英语:Benson class destroyer)是美国海军在二次大战以前以及进行中建造的驱逐舰级,改采锅炉和轮机室交错配置方式提高生存力。前六艘在1938会计年度交由伯利恒钢铁
  •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英语:Pharmacodynamics (PD) ),简称药效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药物作用(action)与药理效应(effects)(即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mechanism of action)
  • 蒙面客《幪面客》,是台湾1968年的电影,为台语科幻电影片长40分钟。
  • 亚当·维尔乔赫亚当·维尔乔赫(波兰语:Adam Andrzej Wiercioch,1980年11月1日-)生于格利维采,是一名波兰男子击剑运动员,主攻重剑。他曾参加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男子团体重剑项目上获得一
  • 化石层序律化石层序律(英语:Principle of faunal succession)也称生物群层序律,是地质学一条普遍法则,是生物地层划分、对比的理论依据,最早由英国地质学家威廉·史密斯提出。史密斯认为:相同